林树尊
摘 要: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概念教学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结合概念教学课,总结了几个实用的、有效的引入策略:通过实例引入;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强迁移等等。通过对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研究来指导概念教学,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概念教学;实例引入;常识迁移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元素,是构成数学理论的基础。而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概念引入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引入,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的概念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一、通过实例引入
实例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行引入。如讲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的分段函数时,由于分段函数的定义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在昌吉市乘坐的士付费为例引入这样一个情景例题:昌吉市出租车起步价5元(3 km内),超过3 km的,每公里1.2元。(1)试写出出租车费y(元)与路程x(公里)之间的关系。(2)计算当x=4时,y的值是多少?(3)若有一位同学从学校到家付费8.6元,试问该同学的家离学校有多远?通过本题的教学设计引入了分段函数的定义,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并初步掌握了分段函数函数值的分段求值及知道函数值如何求自变量的问题。
二、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强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很多数学概念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一些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是旧概念的延伸和发展,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引申、导出新概念,既可强化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而且利用这种方法引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讲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计算整数幂41=4,42=16,43=64,然后问学生分数幂4=?,4=?怎么算呢?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机,接下来再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由学生猜想正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关系,从而引入了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具体讲授过程如下:我们知道=a2,(a≥0)=a3,=a2,=a3,那么通过以上几例的计算,你能猜想=?以此引入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a=(a>0,m,n∈N*,且n>1),并指导学生完成4==2,4=8)
三、利用学生已会的知识或常识迁移,引起共鸣
课堂中回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常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将学生已会的知识或常识迁移到数学课堂。如在讲对数的定义时,我就利用人教版必修1课本60页的习题3,并适当地改编,从而引入对数的概念,具体讲授过程如下: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设本利和为y元,存期为x。(1)写出本利和y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为3.25%(课本是2.25%),试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精确到1元)?(3)问如果有一同学存1000元,要存多久本利和才能达到2000元(即翻一翻呢)?前两个题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听人说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对此类问题并不陌生,因此解决起来问题不大,只是到了第三个问题,虽然本题所提的问题学生还是较为感兴趣的,且很多学生很想知道答案,并会乱猜,或估计,但都不得要领,此时,我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到本题的本质问题上来,即已知1.0325x=2,如何求x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对数的定义。
四、运用从“设疑问难”到“引起悬念”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即运用从“设疑问难”到“引起悬念”,逐渐深化等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學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非常惊奇,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原来就是发现规律和方法,从而产生兴趣,进而才会觉得学数学概念并不难。
参考文献:
徐敏.浅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