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红
【摘 要】
“生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性探索,从而实现其育人价值功能。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生命教育 实践性
“生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人通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高中生生命教育的关注,从而引导高中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政治课教学要由过去以传授知识训练学生为主转到以人的发展为主,重点关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唤醒学生的课堂生命意识,是培育“人”的教学。
本人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一、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命体验
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因此,我必须再次从生命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将“体验”进行到底。
1.创设易于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生命体验的教学氛围
对学生成长来说,只有那些真正触发学生生命情感的活动,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教学情境必须是真实的生命情景的再现,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教师可以采取“场景模拟”“角色模拟”等方法,再现现实生活的生命场景。
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更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思考与体验把抽象的哲学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例如在分析“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中,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中国达人秀”第一期总冠军刘伟感人事迹,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有它独特的价值,生命并不等于生理;生理可以是残缺的,生命却可以是精彩的;肉体可以腐烂,但生命的价值却可以延伸。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立足于社会,延伸生命的价值,创造生命的精彩。
2.设计利于学生体验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命体验的主体地位
体验是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感受、经验及情感。“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更是生命体验的主体,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学生的体验服务”,而不仅仅是“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设计以下问题: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税后利率是多少?银行存款税后实际收益是多少?目前可供居民家庭购买的债券有哪几种?在什么地方买?它们之间有些什么不同?我国的证券交易所有几个?离你家或者学校最近的证券公司叫什么?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具体数据,让学生动手计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比较,对投资活动有初步的体验。
二、从实践活动入手,开展既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又具有生命教育内涵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一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
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社会;能够解决一些在课堂上和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命活动。要注重于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主动把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学习生存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从锻炼学生生活技能的角度组织社会考察
例如:在《商业银行》一课中,可以提出思考:现在还没有领取身份证的学生,如果要把压岁钱存入银行,该怎么办?某班级有一笔给边远地区希望工程的捐款,要给当地的有关部门,请找找看有几种将钱送到那里的途径,并比较各种途径的优缺点,然后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将我可以利用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及由此给我提供的方便填入表格。
教师可以事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在活动中体验商业银行的作用,体验现代服务的便捷。也可以在学习过后,让学生去银行替父母存钱或交纳一次煤气等费用,学会与银行“打交道”,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种真实的生活实践,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技能,并且将政治课堂的教学空间从教室扩展到银行。
2.与学校德育、团委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升人生价值
社会服务是社会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形式,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很广泛,诸如义务劳动、法制宣传、交通协管、助残敬老等等,但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帮助居委会出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板报;担任学校附近交通志愿者活动;去周围的小学、幼儿园或者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等。生命的更高层次就是让自己在为社会服务中体现更大的生命价值。
总之,生命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信念应当是:重视个体生命特别是个体生命在其整体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精神性生命的成长;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和个体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作用;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命所在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铎、彭承福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2012
【2】刘济良著.生命教育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