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满洲国乐社活动研究

2015-05-30 10:48杨羚
北方音乐 2015年4期
关键词:传习所孔庙满洲

杨羚

【摘要】文章以20世纪30、40年代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统治者操纵下建立的满洲国乐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建立、培训、演出等活动,并从中解读了日伪统治者进行祭孔音乐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日伪时期;满洲国乐社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地区后,在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围。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操纵下,伪国务院文教部为实现其“王道”治国的目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首先重视祭孔礼乐。他们认为“自古圣贤经围之大节,皆以礼乐并重”,伪满“已建国,而春秋祭孔之乐章尚未具备,饮宴之际操异域之音,礼崩乐坏莫如今日之甚也”。因而,一些人极力倡导重整祀典,恢复礼乐及礼节的制定,而这也成为了伪文教部的工作中心之一。

1933年伪文教部责成前清和声署庶使邵继云出面,筹资4000元伪币,建立礼乐学校,为了区别于祀孔乐舞,故定名为“燕乐传习所”,隶属于伪文教部领导,地址设在新京(长春)东二道街孔庙内。同年4月3日,在伪文教部礼教司内举行招生考试,吸收初小以上的16至20岁的青少年为乐生,经过测验共招收30名乐生,并于4月6日正式开学。“燕乐传习所”巾邵继云任校长,助教赵连兴。乐生在学期问,每月发伙食费10元。学习科目为笙(4人)、管(8人)、笛(8人)、萧(4人)、板(2人)、鼓(2人)、云锣(2人)共七种乐器,每日3堂课,每堂2小时,其余时问为预习和自修。学习方法是先教授乐谱,再学习吹打,总学习时问为3个月,期满时每个乐生学会乐曲十余首。不久后, “燕乐传习所”因经费问题停办。

伪文教部为保存这个传习所,由伪满政府内务处技止王季烈作为主要倡导者,并得到伪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郑孝胥、文教部次长许汝菜、文教部总务司长西山政诸、文教部学务司长上村哲弥等人的帮助,将“燕乐传习所”改为“满洲国乐社”,并于1933年7月成立。据当时伪满报刊记载,“满洲国乐社”的宗旨为“礼可节操民心,乐可宽如民声,政以此而行之,刑以此而防之,礼乐刑政若四达而不悖,则工道备矣。盖声音之道与政相通,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当时伪满政府对此赋予了其很高的政治期望,寄希望于依靠所谓的礼乐来倡导王道治国。

满洲国乐社是以培养祀孔的乐生为主,实质则是音乐班,聘请对国乐研究有素养的许雨香担任教师,并从新京市立第十九小学选出学生40人,集中于孔庙内,学习江南丝竹乐、昆曲、祭奠仪式音乐等,以培养乐生的演奏能力。初建之时,暂用笙管笛箫及钟鼓之类的乐器,较为单调;后来增加琵琶、编钟、编磬、排箫及云锣、大钹等打击乐,逐渐充实完备,排练过昆曲《长生殿》、《赐合》、《游同惊梦》等戏。至1936年,该社已研习30多首乐曲,并继续招收新的乐生。虽然当时日伪统治者名义上提倡“围乐”,但实质是扼杀和限制中华民族民问音乐的发展以防止民族自尊心的高涨,国乐社的经费并非来自政府,而是由发起人白行募捐或是社内成员共同担负,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社的发展。

自1933年7月成立之后,“满洲围乐社”即担负了伪满皇室的礼乐(如皇帝登基大典奏乐)、国家祭奠奏乐、春秋二季为新京孔庙祀孔奏乐的任务。这里的新京孔庙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其规模不大,1924年前吉林道尹孙其昌等捐款对其修缮,伪满建国后为皇帝祀孔所用,因而礼节制度及规模较过去有所不同。伪满政府当局为实行工道尊孔,曾与1932年秋丁、1933年春丁,由为国务总理主祭,在此庙举行祀孔典礼,因此这里也成为了祀孔音乐的主要表演场所。

“满洲国乐社”除为春秋二季祀孔及国家祭奠演奏外,也参加电台组织的广播演奏和舞台演出。1935年曾广播演奏《平湖秋月》、《小鸿宴》、《花弄影》以及管乐《千首佛》等乐曲。1937年秋至1938年春丁祀孔后,相继毕业的有张禹田(解放后为长影乐团琵琶演奏家)、孙友武、赵殿奎、工静波、周灏、刘宝忠、工玉平(解放后为辽宁歌舞团二胡演奏家)、俞学海(解放后为本溪南芬矿俱乐部主任)等30人,期中有的还被派至东北境内部分县城作讲习祀孔所用的雅乐教师。1938年6月,因日伪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满洲国乐社”解体,乐生没有分配工作,每天到孔庙集合待业。后与广播电台联系,以“满洲国乐社”的名义对外演出,曾在电台直播6、7次,演奏的曲目有《妲妃催花典》、《雁落平沙》、《巧梳妆》、《湘江郎》、《寄生草》、《双声恨》、《昭君怨》、《柳娘二醉》、《杨翠喜》、《汉宫秋月》、《走马英雄》及管乐《几连环》、《贺新凉》、《拨银灯》、《罗江娟》、《金钱落地》、《五圣佛》等曲目。1939年4月“新京音乐院”满洲乐部成立,“满洲围乐社”的演奏活动逐渐减少,但并未停止,经乐生刘宝忠介绍,排练集合地点改在“新京军乐队”。此问曾演奏过《天尊号》、《朝天子》、《梅花二弄》、《百鸟朝凤》、《庆神歌》以及昆曲《邮郸梦》、《堆花》、《咏花》等曲目。

日伪当局也曾严密监视和控制“满洲国乐社”的活动,残酷地迫害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1934年末,乐生正在上课,伪警宪兵突然包围围乐社,扬言孔庙内由电台、炸弹,对乐生宿舍及殿堂鸣枪进行搜查,逮捕r乐生于哲园、庄甘和李某。6个月后,于、李二人获释,但已被打成残疾,庄某遇害。自那以后,“满洲围乐社”的活动一直处在伪满警察的监视之下,可见日伪机关对于音乐以及文艺宣传控制之严苛,对于具有进步思想的人进行无情的迫害。

1940年,“新京白鸥乐团”、“春汀新乐社”、“满洲民乐社”等群众音乐组织相继诞生,“满洲围乐社”的成员分别入“新京音乐院”满洲乐部和电台学艺课工作,有的则参加其他社团活动,因而“满洲圉乐社”的名字逐渐消失,并被其他音乐团体所取代。

猜你喜欢
传习所孔庙满洲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苏州昆剧传习所之创办及若干问题考辨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关于林芙美子的满州之旅研究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