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的社会问题、成因及对策

2015-05-30 11:13:18张现成李成菊樊浩周超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社会问题成因

张现成 李成菊 樊浩 周超

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办赛行为,避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低效性,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大型赛事举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概化和成因探析,结果表明:侵民扰民、办赛奢华,公共资源浪费、赛事密集化、观众缺席、赛事腐败等问题是目前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要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办赛机制、建立政府办赛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为主体的三元治理办赛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社会问题;成因;办赛模式

Abstract: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government behaviors to hold sports games and avoid the low effective of the large-scale sports games, this paper explored serious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during large-scale sports games held in China and its reason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issues appeared during large-scale sports games held are as follows: nuisance the public rigrts and interests and disrupt orders of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organizing sports games luxury, public resources wasted extravagant, and the audience absent of games, too much sports games intensively, endless corruption and so on. We proposed such strategies to transform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innovate mechanisms of holding sports events, establish public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effective of holding sporst games, structure the pattern controlled by government, society and the market together.

Key words: large-scale sports games; social issues; reasons; contest mode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所引发的诸多社会事件,如2010年筹办全国农民运动会中的政府毁麦造林事件、毁房建新闻中心事件[1]、2011年深圳大运会举办中的禁止租房客拨打110,违者罚款200元事件、禁止农民工大运期间群体上访讨薪事件[2]、2012年沈阳全运筹办期间,商户关门罢市事件[3]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2014年11月2日中央巡视组围绕赛事行业不正之风对国家体育总局反馈巡视情况的报告,更是将体育赛事举办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因此,抓住近年来我国政府办赛引发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归因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对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推进依法治体,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浏览搜狐网、新浪网、新华网、国家体育总局网、人民网及相关办赛城市政府网站和赛事组委会网站,查阅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沈阳日报、广州日报、新京报、深圳特区报等报刊杂志,结合个人博客、QQ微信等,对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以便获取佐证本研究的最详实资料。

1.2 归因分析法

本研究以近年来我国政府办赛引发的一些典型社会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以便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1.3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将搜集到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的突出性社会问题,编成开放式问卷,向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与访谈,以便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2我国大型赛事举办中社会问题

2.1侵民扰民问题

侵民扰民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指侵害人民的权力权益,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问题。如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迎接全国农运会绿化任务,2010年,河南南阳宛城区红泥湾镇政府、新店乡政府和南阳市园林局一起,采取强租农民耕地30年的措施,将上千亩即将成熟的小麦推平,改种树苗事件及南阳市政政府以建全国农运会新闻中心为由,拆除两栋投资数千万元正在建设的经济适用房事件[1]、广州亚运期间的穿衣戴帽工程、单双号行车政策、关停中小企业和火电站事件[4],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的严禁农民工群体上访讨薪事件和“赶人”事件是[5]等,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属于典型的侵民扰民问题。

2.2 追大求奢与资源浪费问题

从我国近年举办大型赛事情况来看,追大求奢与资源浪费问题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表现为,对赛事项目上追求高、大、上,赛事投入多,场馆设施奢华。据统计,山东济南举办全运会共花费2000多亿人民币,是其当年财政收入的十倍,其中场馆建设就耗资108.44亿元[6]。截至2011年4月30日,为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74.78亿元(不计算基础设施投入1090亿元)[7];举办深圳世界大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39.96亿元(不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其中用于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配套项目支出19.86亿元[8]。另一方面,重复建设多,奢华场馆多,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如广州亚运前新修不到1年的城市道路,被重新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花岗岩或泊油路,引发“口罩男”的反抗就是明证。巨大资金投入下的奢华赛事无疑增加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对人民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如有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城市增加纳税人的税收来弥补财政赤数等举措,更是直接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所留下的地标性建筑——奥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由于当地主管部门无力支付昂贵的维护成本,而导致大量场馆闲置、废弃甚至不得已而拆除等资源浪费现象也反映出政府奢华办赛与资源浪费的社会问题。

2.3大型赛事举办的密集化与观众的缺席

我国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最多的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诸多大型赛事的举办,增强了全民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改善了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提高了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频繁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必然促成短时间的赛事密集化,导致各级政府疲于拼命,忙于应对,引发“老百姓审美疲劳,参与缺席、赛场无观众”的尴尬局面。如南昌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田径赛,能容纳5万观众的奥体中心看台空空如也,只坐了千余名观众,其中大部分还是代表团成员或参赛队员亲属的现象,印证了胡小明教授的论断,如今的运动会除了专业运动员及代表团外,还有多少观众?

2.4 赛事腐败层出不穷

近年来赛事腐败屡禁不绝,腐败形式层出不穷。政府办赛俨然成了某些官员、运动员、教练员的生财之道、升迁之路。如赛场内主帅因为对裁判的判罚无法忍受而下跪、运动员身份造假、年龄造假、黑哨、暴力、贿赂、兴奋剂、赛中赛后大吃大喝及赛场,赛事产业经营混乱,赛事举办配套工程建设的大包大揽,外官商勾结,虚价外包、大吃回扣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如新华网就明确指出,腐败“全球化”的运动会,成为“养活全家”的运动会[9]。深圳大运会执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执行局局长深、原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操控大运会经费,严重违纪落马事件[10]以及沈阳市百余干部,以全运会为契机,抱团造假,官商勾结,在场馆征地拆迁中骗取国家3亿多元拆迁款的腐败窝案[11]等赛事腐败问题,印证了原浙江体育局局长、打黑斗士陈培德的论断,“全运会、城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已成腐败和假黑的温床,只有改革,中国体育才有前途”。

诚然,上述罗列的社会问题,只是政府办赛引发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前赛事举办中的突出问题。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突出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来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合理解释。

3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引发社会问题的归因分析

3.1 诸多赛事偏离老百姓体育需求

我国赛事举办的历史轨迹表明,国内举办的绝大多数大型体育赛事,除了北京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之外,都面临着一方面是主办方热情如火,一方面是老百姓毫无捧场意愿。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密集化与观众缺席之间的矛盾在于诸多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老百姓现实体育需求差距太远,所有比赛几乎都是专业选手比拼天下的竞技场。试想一下,我国已经举办的林林总总的诸多赛事,有几项运动会,真正和全民健身息息相关?有几项大型体育赛事,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几项大型体育赛事对“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有益?北京奥运后,公众对中国代表团拿了多少奥运金牌都已经不再看重。因此,国内一方面投入巨额公共资源,举办各种服务于奥运战略的大型体育赛事,引来颇多怨言。另一方面,正如笔者在深圳大运会期间做田野调查时当地居民所言,取消那些仅仅只有极少数专业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把省下的数百成千亿元资金,用在建设免费的体育设施场所上,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将更受欢迎。他充分暴露出人民所渴望的是上哪儿打打球、游游泳可以不收钱的民生体育,而不是举办形形色色的大型体育赛事”[12]。

3.2 法律规制保障的滞后性与社会监督的缺失性

保障赛事成功举办,离不开其成熟的办赛规制和法令制度。而当前我国的办赛规制还十分滞后,相关法制体系还不完善,专门化的赛事社会监督体制还处于空白状态,甚至有的法律制度存在前后矛盾或双重赋权的模糊性现象。正是办赛规制与法令制度的这种严重滞后性,促成了体育赛事管理陷入政社不分,管办不明,监督缺位、病态政绩做崇的窘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例,第31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体育赛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全国大型体育赛事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或者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组织管理;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地方大型体育赛事和地方单项体育赛事的管理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第4条明确规定,国家立法授权体育行政部门管理全国体育工作的同时,也派出了包括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管理全国体育工作的权限。这一方面表明,政府控制体育赛事资源在国家层面正式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另一方面也混淆了政府与体育社团组织竞赛的社会职能,促成了我国各级政府垄断大型体育赛事及各赛事组委会的高层领导由政府高官担任的社会现实[13],使得大型赛事举办异化为各地政府职能部门追逐政绩、捞取政治资本的有效手段。

再加上我国法制体系还不健全,还缺乏一种对政府违法进行社会监管的有效机制,呈现出赛事举办纳入法制管理的缺位。这种社会对政府违法监管制度嵌入的先天性缺失,不但促成了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的投入、支出和收益不透明,为部分政府官员依靠权力寻租,谋求最大私利,提供了空间,而且无论是国内的《体育法》还是国际上的《奥林匹克宪章》,既没有涉及保护赛事举办城市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没有对赛事管理职能部门执行者行为合法性与非法性做出具体的规定,其后果必然促成扮演服务大型体育赛事责任者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实施保障赛事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权力的滥用性。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办赛侵民、扰民、用纳税人钱不心疼的违法行为的产生及政府违法,百姓无助,公检法的失声。

3.3“金牌至上”的歪曲政绩观的影响

政绩就是政府机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谋取公共利益的行为结果。政绩观是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对政绩的主观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14]。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在对办赛绩效的考评上,推行的是官员看政绩、业绩和运动员看成绩的“三绩”观,并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生态系统”,成绩高,奖金最高、荣誉最高,晋升职位最快,以至于至今还不能被直接打破。正因为这种非科学性的办赛绩效考评标准,才使得有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3.4赛事资源的政府垄断性与体育市场培育的落后性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源自于赛事资源的政府垄断性和市场培育的落后性。计划经济时代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政府行政垄断史。政府对赛事资源性垄断性,意味着政府办赛用的是国库纳税人的钱,经费总能不断追加,编制可以不断扩大,实在不行,就可以变着法子,向上及政府部门伸手向下摊派。这种政府包办赛事的运作模式一方面无限制地膨胀了我国部分政府官员“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私欲,助长了政府办赛大可不必顾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问题,并引发赛事举办规格相互攀比,贪大求奢的社会通病,造成“政府办赛赔钱赚吆喝”的结果;另一方面,导致全民健身活动对竞技体育过分依赖的路径短板,其结果是,一方面竞技体育投入过大所造成的大量场馆闲置、废弃和拆除等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是全民健身配套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及人民体质的不断下降。体育市场培育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是体育中介组织和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中介性自律组织的单项运动协会,未能完全跳出行政管理部门的框架,使得体育市场还处于过度依赖政府的层面,其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体育市场培育与发展的缓慢性在很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赛事的产业化发展,进而凸显出计划经济时代举国体制的弊端。

4对策

4.1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规制,走依法治体,依法兴体,科学办赛之路

体育立法是依法治体,依法兴体,科学办赛的基础。完善立法,健全法律规制,将赛事举办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不仅可以保障执法人员在保障赛事运行过程中公平公正的执行法律,而且可以防止行政机关的权力滥用,不仅可以保障体育赛事健康 发展,而且可以防止权力寻租,从而保护行政相对人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使体育赛事成果由人民共享。依法治体,依法办赛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国各级政府办赛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尝试,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更要以《体育法》为基础,主动研究把握体育事业发展趋势,总结以往办赛经验教训,总结基层的创造性实践,从而推动体育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体育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保障办赛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体育功利化,成为部分体育官员、教练员、运动员道德沦丧、违法乱纪的温床。如短道速滑队教练与队员群殴事件,跳水教练争奖金事件,足协多名官员集体腐败事件等等。然而,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体育政绩观出了偏差之外,主要是体育部门忽视了法制教育和“依法治体”。“依法治体,依法兴体,科学办赛”才是治理“金牌至上” 顽疾和体育赛事乱象的良药妙方。

4.2 建立严格的社会监管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规范化的招投标制度

无论是政府办赛还是社会办赛,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规范的招投标制度。因为办赛主体、赛事参与个体,都离不开人的行为,都是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活动。而经济社会上中的人是在一种现实人,人的一切活动期最终都是为了获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利益。赛事利益相关者都会想尽办法,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赛事举办过程中,要对行为主体,实行严格的社会监督制度,对介入赛事举办行为的合法性和非法性,进行规范化和公开化,以干预赛事举办引发社会其他群体利益的无限牺牲。社会对办赛主体违法行为的监管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赛事介入的社会行为主体在既定制度的框架下,其征求保障赛事举办的意愿和利益分配是否对当地民众生活改善是否有实质性意义。其次,社会对介入赛事举办中的违法行为的监管制度还取决于赛事组织筹备与管理的程序是否公正。还有,干预赛事违法行为产生的社会监管制度应该包含公开制度、回避制度、告知制度、听证制度、时限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等,使得介入赛事的主体责任者,能够明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最后,行政机关在保障赛事举办过程中应结合法定的适用条件和所认定的具体事实,对赛事中的违法行为做出符合宪法、法律和法律原则的处理。

对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规模、赛事举办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新建体育场馆、体育中心的规模、规格及旧场馆的翻新改造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赛事工程及配套建设进行严格的招投标规范化管理,可以防止赛事腐败。严格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的缺失为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如深圳市审计局《关于深圳大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指出,大运会62个项目违规采购,共计1100余万元;部分项目存在无预算、超预算、超范围等现象,累计金额1274.14万元。其中,个别项目未按预算执行,有的甚至直到赛后才开始启动。如交通监控设施清洗刷新项目申请经费500万元,到2012年5月才进行招投标,此时深圳大运会已经闭幕快一年了[8]。只有建立严格的赛事财务评估、审计制度和规范化的招投标制度,才能有效掐断大型体育赛事组织方的灰色收入通道,促使大型体育赛事更好的服务民生。

4.3 确立人民主体地位,建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特别协调委员会制度

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体育、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赛事及办不办赛事是人民的体育权益,应该由人民说了算。确立人民主体地位,建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特别协调委员会制度,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社会机制中来,走出全民健身过分依赖竞技体育发展的传统路径,创造出满足人民体育需求,适合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新路径。对赛事举办的选择应该像哥本哈根及香港那样,人民代表来投票表决,并让他们去反思五个问题,能不能?该不该?要不要?怎样做?值不值?以便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及民众自身的体育需求。2011年1月14日晚,香港特区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以40票对14票,否决了特区政府提出的以60亿港元经费,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拨款申请[12],这一案例不但反映了人民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取代了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办赛盲从,更客观公正的体现了人民对赛事举办是否要不要或值不值等问题思考后的体育权益表达诉求。

4.4力行《通知》精神,走节俭办赛与政府追责结合之路

在2011年4月举行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上,温家宝总理就明确要求,要合理控制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节奏和规模。各申办城市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不要超出自身能力申办;要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必须新建的场馆,要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统筹安排,避免过度建设,造成资源闲置浪费。2012年9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申办和筹办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和压缩各类综合性体育运动会规模,进一步明确各类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申办条件,严格申办资格,严格控制和压缩各类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经费支出。因此,在提倡节俭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不但要以《通知》为准则,进一步细化节俭办赛条例,而且还要制定出明晰的政府追责体制,走节俭办赛与政府追责结合之路。只有建立严厉的政府追责体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赛事举办中的铺张浪费,有效惩治赛事组织方对奢华办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行为。

4.5 以《意见》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简政放权,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元治理结构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泛滥成灾除了历史的原因外,更为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运动会举办是由政府垄断赛事资源下的迅速掏钱买单。因而,办赛方不必担心成本,并促使赛事工程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工程与地方官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及官员的生财之道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一起,最终造成赛事投入攀比成风,耗资巨大,劳民伤财。事实上,假如运动会像影视、出版社、戏剧等文化产业一样,融入市场,由市场规律淘汰择优,那么主办方就未必不去好好合计其举办价值了。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等。因此,创新体制机制,简政放权,推动职业体育改革,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创新体育场馆运营制度,完善落实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源治理结构,自然可以把政府的手收回来,退出政府对赛事资源的垄断性,让各种社会团体或体育组织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和真正的利益获益者,驱动他们自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满足人们现实的民生体育需求。

4.6 转变唯金是论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政府办赛绩效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体育官员看政绩、业绩和运动员看成绩的“三绩”观,是一种典型的唯金是论的歪曲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体育运动员“两极分化”,便是“金牌至上”催生的怪胎。一边是某些金牌运动员戴着“官帽”却不务正业,有的代表外国参加比赛,掴中国体育的耳光;有的进军影视界,做体艺双栖明星,升官发财两不误,甚至跑到香港去当“超生游击队”。一边却是更多未出成绩的普通运动员,被无情地踢出体制之外,自谋生路,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伤病的折磨。如女国足队员摆地摊、男篮运动员成为麻辣烫摊主等,这些无疑是体制不公结出的恶果。因此,反思“金牌至上”,转变唯金是论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政府办赛评估体系,形成民众考核政府绩效的评价机制,对于规范政府办赛行为,推进体育赛事健康发展,促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社会层面广,存在的和不可预测的问题还比较多,本研究所例举的相关问题,只是诸多问题中概化出来的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最近国家体育总局,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赛事不正之风的问题,作出整改为体育赛事改革开启了新的航标。希冀本研究的相关观点能对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推动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 有一种运动:先毁麦子再拆房[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0(7):34.

[2] 张现成,苏秀艳,王景璐,等.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的耦合路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25-36.

[3]媒体半公开:辽宁筹办全运资金,沈阳出大事,已波及鞍山、抚顺[EB/OL].[ 2015-06-07].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18842-1-1.html.

[4]张现成.赛事举办城市居民民生举措的社会知觉与居民凝聚力:居民民生举措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2(1):23-33.

[5]张现成.赛事举办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不一致性成因及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26-30.

[6] 王梓. 山东全运会花销审计完毕 审出4.64亿"冤枉钱"[N].济南时报,2009-05-29(A4).

沈阳一夜变空城 商家究竟惧怕什么[EB/OL].[2015-05-08].

http://finance.nfdaily.cn/content/2012-08/08/content_52441242.htm.

[7] 广东省审计厅.2010 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跟踪审计的探索与创新[J].广东审计,2012,238(5):13-15.

[8]深圳市审计局.深圳大运会审计结果:投入近140亿元 门票等收入12亿元[EB/OL].[2015-05-27].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27/c1001-20037641.html.

[9]环球时报:北京奥运花销物有所值[EB/OL].[2015-05-25].http://2008.qq.com/a/20080825/000977.htm.

[10]孔璞. 传梁道行落马因大运会经费问题 曾多次获许宗衡肯定[N].新京报. 2012-12-03(B2)

[11] 沈阳百余干部骗取3亿拆迁款.全运会成腐败“良机” [EB/OL].[2015-02-17] .

http://gz.ifeng.com/zaobanche/detail_2015_02/17/3574882_1.shtml.

[12]卢元镇.中国体育大型运动会多了还是少了[J].体育学刊,2012,19(1):1-6 .

[13]张恩利.我国现行体育社团立法困惑与反思:兼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修改建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1-5.

[14]刘江宏.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的制度分析[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猜你喜欢
大型体育赛事社会问题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策略
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分析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0:37:03
新媒体中社会问题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
大型体育赛事背景下我国啤酒品牌的广告策略分析
科技传播(2016年10期)2016-07-15 21:58:25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22:18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