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市场分析与对策

2015-05-30 05:46田惠敏
中国市场 2015年5期
关键词:页岩气政策建议石油

田惠敏

摘要: 分析了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和定价机制,从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地缘政治分析了近期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提出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能源规划和战略布局,重估我国石油产业和国有石油公司的成长性,做好与产油国的战略合作,做好与相关产油国的商业合作,利用需求国影响力,争取区域油气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国际油价;定价机制;页岩气;政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5. 077

自2014年7月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引起国内外能源界、金融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国际油价近期重挫至每桶60美元附近,自年初以来国际原油期货已暴跌了38%。布伦特原油期货更已下跌了42%。国际能源署(IEA)、欧佩克(OPEC)和花旗银行(Citi)等金融机构预测,这一跌势有可能继续下跌至60美元~70美元新谷底。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为2006年以来首次进入70美元警示区。客观研判近期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原因,对于我国积极应对能源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石油价格决定机制

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

产油国一般按照自身的石油收入期望以及国内的石油成本做出政策反应。因此,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一看生产成本和公司利润,二看有关国家的财政预算的盈亏平衡点。从目前全球各种类型石油项目的生产成本看,除了北极和高成本油砂项目外,多数类型的石油生产成本已经降至75美元以下,平均成本在65美元以下。

(二)国际石油市场及定价机制

1986年前,国际石油市场被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和OPEC产油国控制着定价权,成为“官方标价”。20世纪90年代后,由长期合约、现货、期货三足鼎立、协同发展的石油市场交易形式初步确定,国际石油贸易中的石油定价越来越市场化,参照基准油现货和期货价格并根据公式法进行调整,已成为定价的主流方式。公式法通过选定基准油再加上升贴水为基础来确定价格,基本公司为:P=A+D,其中A为参照基准价,通常是根据基准油的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或某报价机构的报价来确定,D为根据油品差异和运输因素等确定的升贴水。从近几年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来看,期货市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公式定价更多的与期货绑定,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体系已经转入期货定价的时期。

在期货市场中,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占据全球能源衍生品交易量的55%。美国作为原油消费大国,加上纽约期货交所在全球的影响力,使WTI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以及国际石油市场重要的基准油之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也是重要的基准油,通常欧洲国家采用这一定价标准。

二、近期国际石油市场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供过于求是油价下跌的基本原因

油价下跌的基本原因是原油供过于求。一方面是原油供应的持续增加,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导致原油需求不振。国际能源署(IEA)和EIA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降至2011年最低,而包括美国在内的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则不断增长,其中美国的原油产出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

1.从供给端看,主要产油国产量稳增

一是美国产量上升是最大因素。美国由于页岩气技术的突破导致石油产量上升、进口规模缩减,是最大的供应端变化。根据FGE咨询公司的数据,2014年美国的原油及以液体产量不断提升,全年预计达到1150万桶/日,同比增加近140万桶/日。同期美国的石油净进口量预计递减20%,全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13年32%降至26%。二是沙特放弃“机动国”责任,欧佩克石油供应略增。长期以来,沙特一直自主承担着国际石油市场最大“机动国”的角色,通过减产和增产来调节市场供应量,成功地维护着市场的稳定。然而,多年来沙特阿拉伯逐步意识到,它的这种作用没有得到OPEC内外其它产油国的配合。后者往往在沙特阿拉伯减产(减少收入,提高油价)的基础上,增加出口。6月份以来,沙特一反过去“机动国”的自主责任,基本维持产量978万桶/日。此外其它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呈略增态势。

2.从需求端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从全球石油需求方面看,2014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较为疲软。2014年,全球需求增长量约60万桶/日,此前10年的平均增长量达到110万桶/日左右,而全球石油供应增长量在200万桶/日左右,必然导致油价下跌。

(二)地缘政治改变供需格局,影响基本面变化

石油具有政治属性,并不完全受供需关系支配,但随着世界石油格局和定价机制的转变,政治势力已不能够直接决定石油价格,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在供需关系等基本面上发挥作用。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欧洲和中国石油需求的攀升,中东政局的暴动。这些因素都对石油的供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还在持续。

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促进了国内石油产量的大幅增长,继而改变了全球石油的供需格局。此外,美国可能取消长达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此举将进一步拉低国际石油价格(WTI原油品质优于布伦特原油,但价格低于后者)。在这一轮制裁中,美欧限制对俄罗斯的能源技术转让、应用和设备出口,以影响俄罗斯的未来石油产能增长(对现有生产不出声影响)。

沙特阿拉伯在此轮油价下跌中执行不减产的政策,不仅用以提示其他OPEC成员国配合行动,而且不排除敲打非OPEC产油大国,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至少试探多低的油价和多长期时期的相对低油价将使这些国家的非常规油气项目难以持续。

(三)金融属性令石油定价易受认为操纵

石油的定价机制决定了其突出的金融属性。2000年,由安然与高盛起草的《现代商品期货法案》,使得石油等大宗商品可以免受证监会的监管。现在,石油的期货交易量往往是现货的十余倍,操纵了石油期货价格,就操纵了国际油价走势。操纵者可能是能源公司,也可能是金融机构。此外,由于大多数石油交易以美元计划,美元汇率的走势也影响石油价格。这一轮油价下跌与近期美元汇率保持强劲走势不无关系。

全球监管机构正在对全球能源金融交易行为及油价形成进行更广泛地关键和调查。2010年美国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将场外交易纳入监管,并要求大宗商品贸易从银行业务剥离。各国监管机构相继启动对巴克莱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挪威国家石油、英国石油、荷兰皇家壳牌“操纵油价”问题的调查,以打击过度投机,重新掌握石油价格的主导权。

三、油价下跌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分析

近期油价的下行趋势至少对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一)石油产业上游投资放缓,下游调整升级,并购可能性加大

持续的低油价将对国有石油公司以及上游为主的独立石油公司的利润、年度再投资能力和中长期投资计划产生影响。预计上游投资规模将放缓,国际石油和服务业企业之间合并和并购的可能性加大。同时,持续性的低油价将推动石油下游产业得到调整和结构性提升的新机会。

(二)伊朗、委内瑞拉、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受冲击较大

目前多数海湾石油出口国可以承受近期油价的冲击。但是,70美元/桶以下的油价将对伊朗、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以及阿尔及利亚等西亚非洲产油国石油产业和经济构成冲击。根据Fereidum Fesharaki博士的分析,对伊朗而言,油价下跌如果造成超过50%的出口损失,将导致伊朗货币贬值和严重的经济困境。70美元/桶的油价将使委内瑞拉当前的超重油生产出现困难,持续半年以上的低油价将冲击其石油收入。

(三)俄罗斯现阶段仍可坚持,但油价继续下行将导致俄罗斯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从目前看,如果油价保持在70美元/桶~80美元/桶,俄罗斯尚可坚持。但如果油价继续下滑到60美元/桶~70美元/桶,俄罗斯经济将受到生死考验。持续性的低油价有可能迫使俄罗斯在2020年前后做出重大的政策调整,包括借适当的时机调整与西方的关系。

(四)油价长期低位使美国产油气失去竞争力

布伦特80美元/桶(WTI在70美元/桶~75美元/桶)对美国的非常规油气打击面不大。但油价如长期保持在这一价格区间,将使美国致密油项目逐步边缘化,使页岩气生产失去现有的价格优势,最终使产量受到遏制。

四、政策建议

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能源规划和战略布局

目前国际石油供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总体有利于今后5年和更长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如果布伦特油价回落到100美元以下,持续维持在95美元左右或更低水平,我国必须重新考虑未来五年的能源展望,必须重新审视2030年国家经济发展规划;重新认识我国石油需求的影响力;重新定义我国与俄罗斯中亚、西亚、非洲、拉美、美国和欧洲的能源合作关系。相关部门需重新审视2015年的能源政策,如有必要,修订“十三五”和中长期能源和经济发展规划。

(二)重估我国石油产业和国有石油公司的成长性

要充分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产业地位、市场结构和贸易竞争趋势,在2030年以前,以90美元/桶甚至更低的油价考核国内石油公司的上游投资效益;要继续理顺目前的资源税、企业税和出口税;要继续鼓励国有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优化配置资源;要利用低价机会,启动下游加工能力调整,提高加工利用率,提升下游经营效益。

(三)做好与产油国的战略合作

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三大产油国,要加强与上述三大产油国的战略合作。一是与沙特阿拉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沙特的合作重在稳定5000万吨上下的石油贸易,强化一体化的和长期的战略合作,推动中国与GCC(GULF Cooperation Council,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的能源合作,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在西亚地区的发展支点。二是利用当前时机,推进与俄罗斯的全面合作。重在利用当前的时机,切实突进与俄罗斯在油气等能源领域的全面合作,迫使俄罗斯开放国内战略性油气资产,对话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严格把握中俄油气重大项目的谈判进程。三是与美国既合作又竞争。与美国的合作重点不在资源开发,而在技术合作、能源政策对话和气候变化谈判。今后美国的石油供应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是影响未来国际能源市场和格局的重要变量。

(四)做好与相关产油国的商业合作

关注2015年伊朗核谈判的进程和随后的出口动向以及美国的石油出口限令对国际石油供应、流向、竞争关系和价格的影响;关注油价变化对中国公司在这些国家的油气资产价值和经营风险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在相关产油国的油气资产的经营风险。

(五)利用需求国影响力,争取区域油气定价权

根据价格变动趋势,在油价低点择机充实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继续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完善原油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研究利用亚太LNG市场趋势和基准价格形成机会,充分发挥中国在亚洲天然气供需平衡和运输中的核心作用,尽快在上海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

参考文献:

[1] 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金岩石. 石油价格暴涨暴跌背后的魔鬼 [J].中国市场,2009.

[3]张玉柯,胡光辉.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理论——基于石油属性的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1).

[4]丁伟华. 国际石油价格机制分析与我国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5).

[5]汤闯新. 油价暴跌背后的国际大博弈[N].上海证券报,2014-12-12.

[6] 冯跃威. 国际油价下跌背后有玄机[N].中国石油报,2014-09-23.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页岩气政策建议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非常规天然气管理与发展之路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