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路径探析

2015-05-30 02:49:31刘柱杜桂娥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学生

刘柱?杜桂娥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而产生出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据权威调查,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6100万人。主体数量庞大,影响牵涉社会教育、经济、治安等多方面,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作为。而大学生志愿者富有活力,又与留守儿童年龄相近,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无疑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可以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本文在分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的意义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留守儿童;志愿活动;路径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涌入城市务工的浪潮中。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父母迫于生计需要,离开家乡,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缺少父母教育和监护的未成年人。而青年志愿者活动则是以“奉献、友爱、团结、互助”为宗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奉献个人力量,是新时期青年人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综合品质和道德品格的良好载体活动。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成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力量,既可解决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贫乏的问题。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不论是从对大学生自身,还是从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角度,大学生志愿活动都会产生出积极有益的影响作用。

第一,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情操。当前大学的德育课程对学生实际起到的教育成果并没有理论设想的那么多,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不多。通过对留守儿童关心和帮助的过程体验,可以使他们获得社会责任感与为他人奉献的幸福感,等等。使大学生群体在反思现实生活差别的过程中学会自律、自强,在获得精神提升的同时陶冶情操。

第二,大学生志愿活动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知识能力。在全国高校都注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与留守儿童结对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帮助活动得以落实。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其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大有裨益。自发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意识的提升。

第三,志愿活动对于留守儿童更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与大学生群体的接触不但使其找到了成才的榜样,也觅到了倾诉的知音。农村留守儿童中一大部分在缺乏父母关照与交流、缺失与人沟通倾诉的心理环境中成长,甚至有的孩子会因此沉默寡言,不愿与外界交流。大学生志愿者的关心会使他们心里积压的问题能够得到渐进的疏导,逐渐尝试与人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的生活常识与方法。大学生也可以讲述农村以外世界的精彩故事,传达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经典事例,鼓励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我人生理想,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二、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模式下,迫于生计压力,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父母去城里务工,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在农村留守儿童身边,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靠隔代监护或者亲戚监护。这样临时的监护环境加上城乡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当今农村相对较差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得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在身心养成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关于留守儿童自身普遍存在一些缺陷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较差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方面上。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期间往往交由临时监护人监护,这些监护人容易对孩子溺爱,而关怀又过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而非心理关怀层面,这就使留守儿童容易缺乏来自重要家庭成员的应有关怀,对其人格养成与性格培养都存在不利因素。农村人口素质的相对低下也使得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在学校疏于照顾的同时儿童容易被社会上的同龄辍学同伴及不良青年所诱导而走上歧途。

第二,在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和督导不力,缺乏应有的感情沟通,容易留下诸多的心理与感情空白。很多农村父母的传统观念较为深厚,容易在潜移默化之间灌输给孩子诸多社会不良层面的意识观念,比如读书无用和拜金主义以及甘于贫穷守旧的意识。这些想法虽然不一定会左右孩子的一生,但是会对其“三观”的养成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教育意识的淡薄与监督不力是父母认为孩子只要物质满足即可顺利成长所容易带来的。缺乏沟通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外出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儿童心灵关怀必要性的认识。实际上这都是对儿童成长极为关键的因素。

第三,我国乡村由于发展相比城镇仍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不足使得乡村学校的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近年来虽然基层乡镇的校舍建设伴随社会进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出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待遇的问题,优秀师资的缺乏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思想直接带来的是对农村儿童学习成绩的偏重而较为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许多教师仍然偏执地认为只有良好的成绩才是促使孩子走出农村环境的最好途径而过于偏重于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落后的、甚至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孩子不易对知识产生兴趣而鲜有专攻,这就使得本就需要额外关怀和帮助的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处于被动的一面。学校与教师的疏忽很有可能会使留守儿童走向学校教育的反面。

三、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方式

高校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时间较社会其他群体较多,且分布较广、数量较为庞大,具有丰富的人力与技力资源,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理论水平、实践行动力上也相对优于一般社会群体。所以在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活动的具体方式上存在许多的探索和创新可能,本文对此进行概括性归纳。

第一,组建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小分队,以社会实践方式走近留守儿童。支持乡村中小学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进行,协助乡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状况逐一记录,通过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推动学校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照顾,特别是对单亲家庭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家庭的儿童进行特别的关爱,化解其负面情感与意识,增强其对美好生活与事物的向往。

第二,建立师范教育专业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可将教育实习的基点拓展至农村学校。通过对教学以及生活条件的评估来决定进行轮流的接力式实习或者专程全程实习。另外高等院校也可以定期进行教师带队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活动,使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零距离接触。两种活动方式都可以以农村学校为中心,以此对不同的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家庭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围绕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不断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通过义募旧书、衣物等方式来从物质层面力所能及地帮助其改善生活。

第三,组织农村大学生假期回家乡帮扶活动。高等院校或志愿者服务社团、团体可以与固定区域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或每过一段时期进行实践志愿活动,使关心能够得以延续下去。同时发挥不同专业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特征来对留守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帮助。例如,心理学专业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师范类别的学生可以进行课程辅导,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并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积极影响;理工科类的学生可以就实际情况对农村家庭进行一些物质帮助以及学科帮助,传播科学的生活常识,等等。专业化的爱心活动更有利于志愿效果的展现,学校、大学生与儿童及其家庭联动的互助模式才能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一种良性机制。

第四,建立社会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设网站及专栏,宣传农村及留守儿童的现状,来引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大学生还可以成立专职学生社团针对农村志愿活动,经营网络主页,时刻保持关注度。协助社会工作者和爱心人士提供符合农村当地实际的救助活动,举行各种义卖和募捐活动征集社会资金及物质资源救助。发挥青年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推广“心灵小屋”“儿童之家”等互助共建模式。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和普及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农村留守家庭权益和争取政策优待的行动,推进关爱工程的机制化和有效化进行。

总之,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要在相关机制上不断加以完善并确立正确的原则。首先,应该立足实际,遵从党的工作路线和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要建立稳定,动态的活动机制;再次,要设定好可行性强的方案,注重实用性;活动开展之后要不断进行总结甚至可以和其他院校、社团进行相关志愿活动的经验交流,从而互相提升,不断进步;最后,要积极营造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的和谐互动氛围,实现使留守儿童在温暖中感受亲情,在快乐中积极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霞,隋建华.大学生志愿服务刍议——以义务教育阶段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黑龙江教育研究,2013(11).

[2]胡淑娟.论关爱留守儿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

[3]纪 旭,杨志华.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4]徐 东.西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03).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03-16.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12:38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5:37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