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独立出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我国大陆地区的独立出版作为书业的第三股力量也在悄然崛起。文章首先对独立出版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然后揭示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关键瓶颈,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试图为大陆地区独立出版的良性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独立出版;传统出版社;数字独立出版物;文化生态多样性
[作者单位] 马傲雪,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独立出版近几年在国内国际的发展有目共睹。美国的Hassla Books、瑞士的Nieves和加拿大的88Books起步较早,在国际独立出版业中颇有影响;在大陆,香蕉鱼、不是出版基金、早安日光、坏蛋出版计划这些机构作为出版行业的新生力量也逐渐在小圈子中获得肯定。这不禁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大陆地区的独立出版。
然而,在国内很多被称作“独立出版”的出版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版,相关概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伴随着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先进出版理念传入,大陆地区的“独立出版”正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为了促进我国独立出版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本文首先对独立出版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然后揭示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关键瓶颈,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独立出版的相关概念
1.独立出版
从广义上来看,独立出版可被视作游离于出版体系和市场规则之外的出版行为,具体包含私出版和小出版两个方面。私出版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自费出版或自助出版,出版对象以出版者本人的作品为主,是出版者的个人行为。出版者自主印刷,用作馈赠或纪念之用。小出版则是一种机构行为,形式和意义上也相对复杂,出版机构小,多是展现流于主流媒体之外的话题和内容,小量或限量出版,印数通常少于500本。眼下我们所讨论的“独立出版”,多指后者。
那么独立出版的“独立”体现在何处呢?首先,其体制上的“独立”主要体现在独立于国有出版社和民营文化公司之外,因此有很多人将其称作中国书业的第三股力量。当然,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无论是出版规模还是资源水平,独立出版都无法与前两者匹敌。其次,其商业上的“独立”表现在组织者们不追求利润,秉承对出版的热忱自行出资经营。最后,是理念上的“独立”,坚持自由意志,坚持精神和风格上的独立。
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对抗”。这种“独立”是“疏离”,是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的坚毅。因此,国内这些独立出版机构都很谨慎地回避了“出版社”这个称谓,而是使用了“出版基金”“出版计划”,或是直接规避“出版”二字,选用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来命名[1]。
目前国内独立出版物的主题主要围绕文学诗歌和视觉艺术来拟定,独立出版从业者的主要目的在于表现创作者的个人趣味,构建一个平台去支持和帮助那些新生代的艺术家和文化人认识自己的价值。独立出版不主动贴近市场,“畅销”二字也从最初就与它们绝缘。
2.独立出版社
我们首先要明确,目前国内的独立出版机构都是不具备出版资格的。通俗来说,他们的作品都是没有获得“书号”的刊物,只可以小范围少量传播,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出版发行。因此,在中国大陆是不存在真正的“独立出版社”的。我们此处探讨的“独立出版社”,是针对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出版社。
在国外,独立出版社可分为两个类型[1]。第一个类型的独立出版社,它的性质与我国大陆的民营文化公司类似,喜于张扬个性,推陈出新。它的“独立”体现在不隶属于任何大型出版公司。这些独立出版社专注于某一专属领域书刊的出版,就好比哈珀·柯林斯是一家连锁百货公司,而独立出版社则是街边的小型专卖店[2]。 他们乐于进行新式图书的探索,不断拓展新的读者群体。他们出书求精不求多,以“长销再版”为目标。独立出版社现已成为欧美图书市场理念多元化的来源。
另一个类型的独立出版社,它与我国大陆的独立出版团体相同,只是他们拥有“合法”的出版外衣。他们大多三五成群共同出资成立,也有不少是“一人主义”出版社,比如瑞士苏黎世的Nieves[3]。Nieves由平面设计师本杰明·桑马哈德(Benjamin Sommerhalder)于2001年成立,它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独立出版从业者,中国内地第一独立出版香蕉鱼的成立也受到其鼓励和帮助。
至于香港和台湾的独立出版社形式则简单得多。港台地区的出版社准入门槛不高,且允许私人注册成立出版社,相对自由的环境也促使港台出版事业的百花齐放。其中,独立出版社作为相对特殊的一部分主要表现在独立于大众图书出版商之外,提供新的图书表现形式和与众不同的话题运用,践行新式的运营模式。台湾的逗点文创结社、一人出版社和香港的版语空间、廿九几出版社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不俗的能力和创意。
3.独立出版人
关于独立出版人的概念,国内和国外的差异很大。在国外,独立出版人意指两类人,一类是自助出版的从业者,另一类则是独立出版社的图书策划和编辑。在国内,独立出版人这个称谓一直被大家混淆。人们习惯于将民营文化公司的图书经理称作独立出版人,随着图书产品经理制的不断成熟和深入发展,大家想要给予独立出版人一个特有的称谓来凸显其专业性和功能性,但这个称谓不应该是“独立出版人”。图书经理人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特性,不属于官方出版社,也并不等同于独立于体制之外。在国内,独立出版人应该成为独立出版从业者的专属称谓。
二、独立出版的发展瓶颈
长久以来,业内一直认为独立出版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身份的不合规定,但经过几年的成长,我们逐渐意识到困扰独立出版的最大因素并不在于其身份本身,而在于如何扩大独立出版在自己小圈子的影响力。由于独立出版在选题类型、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上的迥异要求,使它们很难与传统出版社达成共识,因此它们也不会主动尝试走入体制。那么,如今困扰独立出版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1.成本高昂,令读者望而却步
独立出版的制作成本之高时常令读者望而却步。相比传统出版社策划图书时的精打细算,和网络购书的大折扣,作为小众领域读物的独立出版物却在颠覆中国大陆读者们对图书是“廉价品”的认知。独立出版物的高成本主要源于出版人对作品的精致要求。最适合艺术作品呈现的纸张选取、印刷工艺、装帧设计,这些到最后都会成为具体的数字叠加在成本里。
独立出版最初正是在这样的逆向操作思维的指引下渐渐获得重视,精美而不过度的装帧、与主题完美契合的设计,以及时而加入的手工制作成分使得独立出版物别具一格。但独立出版也因此将自己推向一个两难的境地。曾经有一个小有名气的独立出版团队“Nameless”,在制作自己的第一期作品时,因担心高昂的标价会吓跑读者,不得已将一本制作成本已经在50元左右的书,标价为30元。
2.发行途径单一,难以扩大影响
这个问题比前者更具致命性。首先,独立出版的内容贴合小众人群的趣味,目标读者群体有限。其次,独立出版团体几乎都是出版人自行出资,如果销售情况不佳,资金无法回笼,那么就很难有制作下一期的可能。因此,为了拓宽作品的发行渠道,很多独立出版人甚至不得已“返璞归真”亲自上阵,向各地独立书店推介自己的作品。独立出版人也会发动自身的影响力来做线上宣传,但这一切还远远不够。本已小众的出版行为,如果不能集结小圈子最大的力量来支持,那么这个小圈子只会越来越小。独立出版人的信心需要通过读者的回应和参与来构建。如何凝聚独立出版的销售市场实现长尾效应,是独立出版人面对的最大难题。
三、独立出版发展对策
1.走数字化道路,推出数字独立出版物
App形式的独立出版物,似乎颠覆了独立出版物的纸质化概念。然而,满足读者更多样化的互动诉求,同时保证作品的制作姿态与质量也不是不可能的。目前,知名的Nieves App已经正式上线,在Apple store上供大家免费下载。而Nieves此举的目的也是为了可以让更多读者阅读和体验到独立出版物的制作理念,拉近与独立出版艺术的距离。而且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读者们也无须考虑卷起的页脚和褪色的困扰。同时,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保持着高度一致,尽最大可能保持原有简单的本质。
在国外独立出版数字化的带动下,国内的独立出版也踏出试水的脚步,知名独立出版团体副本制作目前已经与豆瓣阅读计划、唐茶字节社等数字出版方开始了合作。数字化浪潮悄无声息地席卷全球出版业,规模较小的独立出版团体具有灵活性好、可控性强、敏锐度高的优势。新兴的出版方式值得独立出版人去尝试,数字出版也无疑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
2.推广独立出版物线上书店
与其他出版物或者商品不同,独立出版物的小众特性自然不适合放在主流圈子里进行宣传。正因如此,香蕉鱼线上书店应运而生,他们另辟天地吸引各方对独立出版感兴趣的人。目前国内多家独立出版机构都已将自己的作品放在香蕉鱼网站上售卖,甚至香蕉鱼的创办人苏菲还会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出版刊物进行销售[4]。
像香蕉鱼这样的推广和售卖独立出版物的线上书店还有很多,成都的RosaBooks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坚持着独立选书的标准,分享全世界有趣有态度的独立出版物,分享“个性”与“态度”,分享“灵感”与“创造”。除此之外,RosaBooks还会举办线下活动来推广和丰富独立出版文化。由RosaBooks衍生出的线下实体书店“無早”也已经开张,展出和售卖独立出版物以及精选的产品与杂物,定期举办活动及展览[5]。
借助线上平台推出独立出版的副线产品也是扩大独立出版影响力的方式。目前联邦走马就推出了“联邦造物”板块销售大家具、小物件和艺术品,香蕉鱼也有自己独具风格的周边杂货。这些副线产品在丰富线上书店内容的同时,也将独立出版团体推向品牌化的方向经营。线上书店催生独立出版物销售的文化链条。线上销售作品和周边杂货,线下做沙龙和展览分享独立出版的精神理念,两方面有机结合,提升读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种类似网络“圈子”文化的形成是与独立出版的精神理念成分融合的积极发展。不同的尝试与创新对于独立出版来说,都是新的生机。
3.让独立出版走进校园
大学是一个极具情怀的场所,虽然现代化的进程让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不过常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在不少人文类学校里还是随处可觅的。独立出版偏重文学诗歌类以及视觉艺术类的主题选取,这很容易让他们在大学里找到志同道合的读者或参与者。虽然大学生的购买力与独立出版物的定价不匹配,但是大学生群体的宣传和推广能力绝对可以使独立出版从中获得广泛的读者认可。美国的独立出版社南端出版社就曾与布鲁克林城市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选拔人才以及为人才提供实践机会[6]。虽说国内状况与国外略有不同,但其所获得的效果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4.与传统出版社合作
“独立”不是“对抗”,让独立出版走入体制困难重重,但是独立出版作品被传统出版社看中走进主流市场也不是不可能的。副本制作前些年已经开始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彭剑斌的短篇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陈舸的诗集《林中路》等作品。其实独立出版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出版形式,他们坚持的是“独立出版”的风格和理念。当然,出版社方面也会充分考虑市场因素。让独立出版团体像民营文化公司一样与出版社进行默契的合作,恐怕绝非易事,但也不排除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途径。更有甚者会选择在香港注册成立合法出版社,以自己的名义在正式出版里继续延续独立出版的气质。
四、小结
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突破,独立出版已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书业力量。国外的独立出版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淘洗和矛盾批判的二次认知阶段,试图合理规避独立出版低门槛带来的负面效应,留下一个清新专业的平台给众多年轻的艺术家和文学家集中展现优雅的出版物,不断挑战大众对出版物的认知。台湾和香港的出版界已经开始意识到独立出版对文化生态多样化的重要作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独立出版的发展。2013年“台北国际书展”港台20家独立出版社共同联展“读字去旅行”,让阅读有更多可能性,也让好书有一个被看见的空间。中国大陆却似乎对独立出版的别致之处认知不足,独立出版人仍处在自娱自乐的状态。“广州独立出版物展”“广州书墟”“RosaBooks Pop-up store上海独立书展”等都是不甘寂寞的内地独立出版人“闹”出的声响。
独立出版汇聚了城市中开放而新鲜的文化,一丝不苟的文化状态也需要独立出版来调剂。独立出版独特的视角,舒适的设计,真诚而狂热的出版人,乐于等待的平常心,会慢慢为国内独立出版耕耘出一片沃土。独立出版人,既然不为利益而来,又何故停下?
[1]赵思运. 从民间出版到独立出版——以近年民间诗歌传播为例[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3-47.
[2]香江波. 解构美国独立出版社[J].出版参考,2004(4):20-22.
[3]林顿·维克斯. 美国独立出版社寻找出版小环境[N]. 王兴栋,编译. 中国图书商报,2002-07-11.
[4]苏非独立书店. 出版人访谈 A Conversation With Benjamin of Nieves[EB/OL]. http://www.indieday.cn/indiebookstores/?p=2273.
[5]豆瓣网. Rosa&her books的介绍[EB/OL]. http://site.douban.com/191690/.
[6]王丹丹. 独立出版商的校园生意经[EB/OL]. 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944/,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