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调研

2015-05-30 06:09韩高琦方丽婷毛俊豪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韩高琦?方丽婷?毛俊豪

【摘要】:遗体捐献这项利国利民的新兴社会行为在中国的发展不容乐观。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支柱,对这一社会救助行为的认知与态度无疑会影响遗体捐献的未来发展。他们对于遗体捐献的态度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遗体捐献事业步履维艰?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对遗体捐献态度的调查和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制约遗体捐献的各类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目的在于突破遗体捐献障碍,助力遗体捐献事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遗体捐献,认知态度,原因措施

当今社会存在着人文关怀与互助互利,近年来公益性质的行为屡见不鲜,献血、捐款,无不体现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但是从未有一件公益行为如同遺体捐献般富有争议性。它所包含的慈善不仅是建立在捐献者本身之上,更是与伦理道德相挂钩,有悖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遗体捐献势必会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如何使群众接受遗体捐献甚至参与到遗体捐献之中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大学生作为先进思想的承载者与未来遗体捐献的前景息息相关。如何解决遗体捐献的争议性,大学生群体必然将承担十分重大的责任,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遗体捐献现状堪忧的原因

(一)知识普及力度不足。在微时代背景下,作为时常接触网络及电视的大学生而言,对于遗体捐献的知识都知之甚少,可见信息强度的薄弱,知识普及率之低。在当今我们对于遗体捐赠的认知仍有缺失,我们对于遗体捐赠也还存在一定的恐惧与偏见。因此亟待加强遗体捐赠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

(二)社会舆论压力和家庭情感制约。遗体不同于其他遗物,它有过生命,承载了人类或深或浅的各种经历和情感【1】。即使有意向进行遗体捐献的群体也不免心生后顾之忧,例如害怕捐献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例如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家属情感的制约。捐献遗体一事十分重大,除了当事人本身也不得不考虑其的家属的感情,这也在悄然间成为了阻碍遗体捐献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三)遗体捐献体系不完善。当今遗体捐献体系尚是雏形,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诸多。发现潜在来源不及时,协调时间长、细节多,捐献意愿与成功捐献存在差距,捐献者家属的人道救助缺失等都制约了遗体捐献的进行。

(四)遗体捐献法律法规欠缺。志愿捐赠的遗体无人处置,遗体善后问题达不成妥协,诸多令人心寒的消息不断在网络上传播着。网络这一更高效更透明的媒体,更快更准地曝光了捐献遗体处置不当的负面新闻,这让许多有意向的群众望而却之,困惑疑虑重重。同时,很多人担心自己的遗体或器官被滥用甚至买卖。这样的担忧,与我国器官捐献法产生晚且立法尚不完善息息相关。直到2007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才正式施行,但条例的规定十分笼统:一是对各级红十字会参与器官捐献工作的职责范围、法律授权、法律责任等都缺乏清晰而准确的界定,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器官捐献与分配问题,以及建立完整的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等问题,未进一步详述。

(五)个人信仰和传统思想的制约。传统思想的桎梏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中国传统观念讲究“保留全尸”、“入土为安”、“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毁伤”,进行遗体捐献无疑有悖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由于几千年封建伦理、迷信思想的影响,在人体解剖问题上阻力很大,儒家伦理观认为人是生要完肤,死要厚葬,尸体解剖为大逆不道。现在这种思想观念虽然逐渐淡化,但许多人还是不愿作遗体捐献,认为要全尸去见列祖列宗。

二、提高遗体捐献积极性的措施

(一)利用传播媒介加大遗体捐献相关宣传力度。当今最广泛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仍是媒体。因此,关注度极高的媒体可以制作有关遗体捐献的公益广告,甚至是专栏节目,讲解捐献流程、条件,阐述捐献意义,鼓励大学生多关注、多参与此类志愿者活动。

(二)多开展相关志愿者活动。学校、社会多有献血宣传活动,却难得一见遗体捐献宣传活动。当代大学生多为热血青年,多开展此类志愿者活动,这一举措能使得热衷于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接受更多遗体捐献知识,并通过不断宣传增强遗体捐献给人的印象,影响身边更多人,为其打下更好的群众基础。

(三)遗体器官捐献的信息普及。放眼各式爱心传单、宣传资料,包括商业广告早内,多为献血知识进行宣传。所以遗体捐献团队可效仿义务献血团队,发放宣传资料,设专业解说接受群众咨询;抑或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官网等多种新型渠道,拉近遗体捐献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加大专业信息的公布宣传力度。同时也可以逐步建立独立、统一的“器官遗体捐献、获取、移植网络”,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接受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保证资源分配公平。

(四)完善法规程序。当今人们对于遗体捐献尚存疑问,也在于对法规程序的担忧。2007年,国务院出台《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使器官移植有了法规依据。但器官移植只是遗体捐献诸多作用的一个方面,遗体捐献的更大作用体现在医学研究方面,与这方面有关的全国性法规并未出台。同时,遗体捐献缺乏正常的法律办理程序以及合法的遗体接受机构,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所捐献遗体的后续用途。地方方面,目前也只有江西、山东、上海等部分省市已经出台遗体捐献地方性法规。法律程序的完善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五)加大对遗体捐献者的宣传和奖励表彰力度。当今遗体捐献激励制度的缺乏使其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的响应。只有调动起了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让遗体捐献的路走得更远,因此提高激励幅度刻不容缓。

(六)做好遗体捐献者的善后工作。中国人“入土为安”、“死者为大”等传统观念短时间无法改变,与其革除不如尊重。对这些为人类医学科研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可建造公墓、设立纪念馆,去缅怀他们的高尚情怀,也能方便捐献者家属在特殊日子为他们献上鲜花,寄以思情。

(七)改变群众思想,调动群众感情。传统的思想对于遗体捐献有了巨大的桎梏,因此如何改变群众思想是重中之重。当前能做的是进一步推广与宣讲,大力宣扬该类事迹,让更多正面的形象走入大众的心中,是更多的人慢慢接受、认同、支持遗体捐献这一行为。群众对于遗体捐献一定程度上延续自我生命这一意义的认可,政府或有关组织在开展相关推广活动时也可从这一点入手,让大家意识到遗体捐献绝非传统意识中那般可怖。

提倡遗体捐献,实质是在提倡一种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2]。遗体捐献者们为了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勇于站在陈规旧俗与新风新尚冲突的风口浪尖,他们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彻底的为人类做贡献者,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榜样和楷模【3】。让在校大学生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遗体捐献这一新概念,改变如今部分人们对于遗体捐献的消极态度和否定思想,倡导遗体、器官捐献,缓解当前人体标本紧缺的燃眉之急。遗体捐献事业的进步,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柯荔宁.遗体捐献障碍分析及改进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4-17.

[2]张安勇,崔益群,吴伟风.解析遗体捐献瓶颈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02:101-102+147.

[3]詹东,王金德,李雪涛,段艳萍,曹珍珍,罗文东,邹华.遗体捐献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反思[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03:54-55.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