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作为一种以讲故事为主的艺术形式,其故事性必然要求与叙述相联系。分层叙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没有分层,叙述就成为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任何叙述都必然隐含了一个高叙述层次的叙述者,探讨电影中的分层叙述及其类型、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直观的了解这一普遍存在的叙述分层模式。
【关键词】:电影 叙述分层 类型 意义
一、电影里的叙述分层
首先,应当了解的是叙述何以成为了电影赖以存在的源泉,非叙述性的电影,如纪录片、科技片等,都被划在了电影领域的边缘地带,这意味着叙述性的电影无疑是电影界中的中坚力量。“电影和叙事性的结合是一件大事,这种结合绝非注定非如此不可,但也不是完全偶然的。它是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事实,一种文明事实(借用社会学家M·毛斯爱用的说法),这一事实反过来决定着作为一种符号现实的电影的往后发展。”
其次,以叙述型的电影为例,叙述分层又为何被如此匠心独运得安排其中,这种叙述的层次与框架除了在技术操作上的优点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当然,这里只是单就这种叙述分层结构本身与人的表达及社会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其外部作用。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单向度平面层次(受到时空的严重制约),电影里面的时空处理的多样性也使其更具一种独特的包容性,“电影不是一种双层次的、排斥少数人文化的大众文化,而是多层次的,它的诸多层次是表现在单一的层次上的——尤其是具体的视像层次。”
二、电影叙述分层的类型
电影中的叙述分层首先应当被看做是摄像机视点的具有叙述人格的叙述者的一种超叙述下的一种主叙述,把电影单独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叙述世界,在这个框架的范围内再去讨论它的叙述分层。赵毅衡认为“任何叙述行为,实际上都隐指了一个高叙述层次的存在,因为叙述者只能从这个超越的层次执行他的各种功能。”叙述分层可以再次在电影当中进行划分,叙述分层在电影中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多个叙述视角构成的叙述分层
影片中的叙述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多样的,多个叙述者的叙述视角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体现出他们各自的个体差异性,在叙述上同样也会因为主体的丰富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这个有些类似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多声部的人能够发出多种声音,重要的是每个发声者都不是作者的傀儡,而是自己的最真实的代言人。多个叙述视角中的个体也同样是各自代表着自己的视野,所作出的敘述都是站在自己独特视角而完成的。多个叙述视角的叙述者肯定是不同的,所以也就形成了叙述上的分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叙述者包括武士(的灵魂)、武士的妻子、强盗和樵夫,对于武士之死的命案的解释,强盗的说法是他很英勇的和武士比剑,赢得美人心,武士的妻子把自己形容成贞女烈妇,武士则透过灵媒自称壮烈的切腹,而唯一知道真相的樵夫则因为偷了武士的短剑,始终不肯吐露真相,最后才在“罗生门”这处地方全盘托出。几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来回顾事件的,形成了四个叙述层次,构成了电影文本的叙述分层。
(二)人物回忆造成的叙述分层
影片的主体如果是人物的回忆的话,情节会在现在和过去之间跳跃,回忆者作为对过去事件的叙述者,同时又是现在进行事件的被隐含的叙述人格所叙述的对象,这样就造成了两个叙述者的区分,从而形成了一种叙述分层,是现在的叙述和过去的叙述交错进行。
《海上钢琴师》就是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来进行叙述的,影片一开始Max迫于生计的压力到一家乐器行准备卖掉自己的小号,后来和老板讲起了曾和自己进行音乐搭档的弹钢琴的1900的故事,影片的主体都是Max对于过去事件的回忆,一个传奇的、孤独的钢琴家1900的故事,这应当被看做主叙述,而现在的Max与乐器行老板的交谈相比较而言则处在了一种次叙述的地位上。这种处在不同时间上的叙述维度,就构成了叙述分层。
(三)加入解释性媒介形成的叙述分层
这种解释性的媒介可以是语言文字,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图画、动画等等,在影片的线性叙述中插入这些内容,观者很容易将它与正在进行着的叙述区分开来,因为这显然是不同的叙述框架,当这些不同的叙述框架陈列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叙述分层。
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这样的例子,1948年深冬,一名男子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几年后,小女孩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将自己的初夜献给了他,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两人几次交欢后,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遥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影片当中穿插着女人的画外音,一开始是书信当中的内容,到后来是她自己独自离开时的伤心落寞的情愫,这些画外音可以说都是提示叙述分层出现的标志,让观者注意到另一个叙述层次的存在。
(四)角色代换产生的叙述分层
最经典的例子要数《哈姆雷特》里的戏中戏了,戏中的事件与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有着影射的近于一种代换关系,这样就隔出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叙述。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后的日本记者对Pi进行采访时,他说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故事温馨有爱,另一个故事则残酷血腥,电影的隐含结构中有着这样一种构想和可能,之前的动物可能依次对应的是人,动物可以看做是人的一种象征,电影在展示上可以引入这种象征,这种类似的角色代换,所以这种叙述也可以被看做是电影故意为之的分层叙述。
三、电影叙述分层的意义
热奈特认为叙述分层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解释性功能,底层叙述是对高层叙述的解释,二是两个叙述层之间具有对照或类同的主题性关系,三是两个叙述层之间没有任何明确的关系,叙述行为本身承担某种功能。”[8]这些功能使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的叙述分层而得见的,除此之外,应当还具有以下的意义:
首先,使不易被表达的抽象的、主观的、复杂的事物外现为具体的、客观的、简单的事物,使电影表达更加细致,也使得意义的接受成为可能。其次,使电影的叙述范围得到了扩大,在时空上的表达更加自由、多样。再次,使电影主题风格被渲染得更加突出,引导观众进入某种情景。
结束语
电影中的叙述分层是电影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手段,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必须知道,电影的叙述分层在电影中并不是必须的,而更多的是一种点缀和装饰,刻意的追求分层不但没有必要,在一定情况下还会打破电影的流畅度,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有些电影开始着意追求隐含叙述者的原因。尽管如此,立足电影的叙述表达,对于电影叙述分层的诸多讨论对于叙述学分层理论的深入发展还是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克里斯丁·麦茨等著,李幼蒸译.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3]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4]杰拉尔·热奈特.论叙事话语,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徐彩红(1987—)女,汉族,籍贯:河北衡水,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