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诗歌英译意象的语篇衔接

2015-05-30 19:58马文静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衔接英译语篇

马文静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关联理论,从结构,逻辑和词汇关联等方面来分析其在汉语诗歌英译中的应用与体现,反映了关联理论在汉语诗歌英译过程中表达诗歌语篇意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汉语诗歌在英译过程中能否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准确的表达出来主要是看其在英译过程中能否准确把握汉语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与英文选词的关联及衔接。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对诗歌中意境的翻译是比较困难的,运用语篇关联衔接理论,从诗人所选用的意象入手来分析和翻译,了解其中意象的衔接与关联这样译者可以更好的还原诗歌意境,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衔接;诗歌;英译;意象;语篇

一引言

衔接和关联是语篇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术语,一个篇章或是一段话或者是其他体裁的段落,要想使其有意义,使读者读起来清楚连贯,能够表达出来作者的意图的都要考虑其内容,意义和结构的衔接和关联。汉语诗歌作为我国古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国内外人们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致力于研究我国的古诗歌文化,诗歌作为特殊的语篇,其英译必须要考虑其结构,逻辑以及词汇的关联和衔接才能使其译文自然,连贯,呈现诗人笔下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怀。

二衔接的相关理论

衔接与关联是语篇中两个密切相关,一脉相承两个重要词语,其关系着语篇是否有意义是否符合逻辑的重要体现。判断一个语篇是否有意义,或者上下语境的表现恰当与否,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要看语篇中的衔接以及上下语篇间的关联程度。诗歌也是一个特殊的语篇单位,在进行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时候,其英译过程中也一定要把握好诗歌意象在英译中的衔接与关联,这样才能恰当地完成比较精确反映诗人意境的诗歌英译,接近诗歌本色。衔接主要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连贯是在语篇衔接的基础上更深一层的反应与体现是语篇的底层结构或者说是更深一层的结构,这二者密切联系构成了语篇的无形网络。韩礼德和哈桑是语篇衔接和关联研究的开创者,语篇的分析与研究必然离不开衔接与连贯,诗歌的汉译也更是离不开这两者,想要使诗歌汉译中的意境准确的表达出来必须要处理好其汉译语篇中的衔接与关联。

(一)结构衔接

之前关于翻译层面人们都只是局限于非结构的即通过语法和词汇衔接层面来进行翻译研究,然而,衔接本身还包括结构的衔接,结构衔接中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对于翻译作品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是一个内在的细微的而且起着关键作用的部位,是从更宏观,更内在,更系统,更微妙的层面来检验翻译作品或者其他的文学语篇。有的翻译作品看似精确无误,用词也准确,语法也无误就是无法传达出作者所描绘出的意境。

起初,语篇的结构衔接发展并不完善也不成熟,1976年,在《英语中的衔接》中,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定义为组成语篇的非结构关系,这个理论在9年之后,才得以修正,在韩礼德和哈桑合注的《语言.语篇.语境》一书中提出了衔接包括结构衔接与非结构衔接才正式奠定了结构衔接在语篇中的地位。

结构衔接主要包括语法衔接,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三种类型,他们在语篇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是相互联系贯穿其中的,只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映衬,才会把一个语篇彰显的比较好。

(二)逻辑衔接

连贯是任何一个语篇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一篇文章或是一个段落或者诗歌等等不同体裁的语篇中,每一句都要衔接合理,从而才能使语义连贯而符合逻辑。汉语诗歌的英译中更需要这种逻辑衔接才能更好的表达汉语诗歌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怀。

逻辑关系是指口头语,短句,复合句或是更长的语篇通过某种语义或者是语义逻辑关系使后面与前面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这种逻辑衔接通常包括加合,转折,因果,和时间。后来,韩礼德等人对此种分类方法采用了新的分类方法即详述,延伸和增强。

(三)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語篇衔接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衔接,主要是指各种题材的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的语义上的联系或者重复进而由其他同义或者近义词替代或者同意词汇的重复使用。韩礼德和哈桑把词汇的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和重现关系。词汇的复现关系是指某一词用同义词,近义词或者是原词,上下义词,概括词或其他形式的意思相近的词汇替代原词而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或篇章通过这种词汇的衔接而达到了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在语篇中还有一种词汇的衔接是重现,即围绕着一个话题或者一个意境的描绘有的词就会重复的出现,然而,有的词就可能不会再出现了或者根本不会再出现。词汇的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总的说来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主要包括重复,同义或反义以及搭配。词汇衔接在各类文体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汉语诗歌英译中也体现着语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汉语诗歌英译中的意象衔接现象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耀眼明珠,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都体现自诗歌当中。诗歌常常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最广阔的思维和意境,又加上中国语言符号自身的模糊性,和古代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以及贤熟的语言功底以及诗歌中精心构筑的诗歌意象,这样就共同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以少胜多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这样的特点也决定了诗歌的翻译会比其他的体裁语篇的翻译更难一点,要把汉语诗歌准确精准的翻译出来就要充分的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和诗词中所选用的意象,这是正确翻译诗歌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汉语诗歌英译中意象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将诗人的情怀和汉语诗歌的语境表达出来的重要因素,而汉语诗歌英译中意象的衔接关系到整个诗歌意境的连贯与诗人所描绘诗歌中诗句间的语篇连贯与衔接。

(一)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诗歌中比较典型而且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来表达诗人所描绘的诗歌意境的点睛之笔,也是读者了解诗人写诗动机,思想感情的窗口。在汉语诗歌英译中,意象的准确且精准翻译是诗歌英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意”主要指的是诗人,作者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思想层面的倾向性。“象”主要指的是客观的包括自然界以及人身之外的其他社会联系的载体。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象”通过诗人的思维“意”并组合反映到一定的文学组织中,这二者就会结合成为“意象”。此时的“意象”是融入主客观的结合体,是客观物质世界在诗人主观意识世界中的反应,是主客观的结合,是诗人情感外的客观反映,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胡东明,2009-04-01,88)有的诗派就曾经说过“诗即意象”,他们认为任何有意义的词语都可视之为意象,他们认为诗就是意象的有机结合,诗歌的表情达意大都通过诗人笔下的意象来传达的。不容置疑的是诗歌都是有意象开始的,并且由意象贯穿其中,一首诗歌的组成都是通过意象的组合,转换,和发展才构成了诗歌,这是诗歌不可或缺的。诗歌中的意象就像人们衣着后的装饰,通过意象可以很清楚的明确诗人所想表达的意图。一首诗歌的创作大都是诗人扑捉意象,选择意象,创造意象并将其组合程序化的一个过程。意象越明确诗歌的意境也就越明确,如果一首诗歌没有意象就如同白话那样,毫无意味,就不叫诗歌了。

(二)汉语诗歌意象英译中的对等和衔接

汉语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和瑰宝,表达诗人情感主要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的,中国的古代诗歌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重要途径与媒介,因此,中国诗歌的英译对于传播中国古老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本国的致力于这一方面研究者也具有十分大的指导意义。古诗的英译不同于其他题材的文章的英译,它是有技巧和特点的,其中,抓住意象的英译就成功了一大半,意象的精准英译对于整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诗歌的英译过程中,把握好汉语诗歌中的意象在英译语言中的意象的对等尤为重要。其实,把握古诗英译中的意象对等译法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翻译方法。除了要把汉语诗歌中的意象和英译中的对等,还必须要保证其衔接和关联性,只有保证汉语诗歌中的意象与英译中意象的相关性与衔接性才能保证汉语诗歌英译的成功,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现诗歌在诗人笔下的韵味。

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歌入手来分析其英译中的意象的语篇衔接。首先来看一下(A)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们先来看一下该诗歌的一个版本的译文:

Youaskmethedateofmyreturn---nodatehasbeenset.

ThenightrainoverthePaMountainsswellstheautumnpond.

Whenshallwetogethertrimthecandlebythewestwindow,

AndtalkaboutthetimewhenthenightrainfellonthePaMountains?(刘若遇翻译)

该段古诗的英译主要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原诗歌的意象和诗境。尊重了原诗的结构。该古诗的英译中保留了其汉语诗歌中的意象“nightrain”“PaMountain”“Autumnpond””candle”.并且该古诗英译中第一句重复用了”date”,第二句和第四句也重复用了”thenightrainon(over)thePaMountains”,这些词汇的重复或者也可以具体说是意象词汇的重复是语篇衔接理论中词汇衔接中的”重复”,体现了汉语诗歌意象在英译中的衔接现象。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看一首汉语诗歌英译中的结构关联现象。

(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词的英译如下: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

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

Ancientroad,windfromwest,bonyhorse;

Thesunissetting,

Brokenman,farfromhome,roamsandroams.(赵甄陶译)

从该汉语诗歌的英译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英译主要是采用和汉语意象的对照译法,简单易懂精炼。该汉语诗歌主要是有几个诗歌意象组成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简单凝练的表达出作者当时的那种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在该诗歌英译过程中,译者采用”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Ancientroad”“windfromwest”“bonyhorse”“Brokenman”。这些英译中的意象是和汉语诗歌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相对应的,除了遵循诗歌英译过程中的形美,音美,意美之外,更是诗歌英译中意象的结构衔接的突出表现。这首诗词的英译结构严谨,与原来诗歌的意象对照工整,衔接紧密得当,其中的意象衔接体现了语篇结构衔接中的照应(reference)和语法衔接(Grammarticalcohesion)以及汉英间的相关性(conjunction).

接着,我們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诗仙李白的一首诗歌的英译,从中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其是如何衔接从而使译文连贯流畅的。

(C)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歌的英译:WatchingTheLuMountainFallsLiBai

Purplesmokerisesfromthemountaintop,andthepeaklookslikeanincenseburnerinthesunlight.

FarawayIseethevalleystretchingbeforeme,andthewholewaterfallhangsthere.

Thetorrentdroppingthreethousandfeetandstraightdowntothevalleyfloor.

Ithinkitmustbethemilkywayspillingtotheearthfromtheheavens.(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译)

这首汉语诗歌写得非常有意境,使读者读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觉。李白的这首汉语诗歌是一首七言绝句且押韵,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整齐,而且用简洁的词语做意象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庐山瀑布图,这种印象深深印在读者脑海中。那么如何使其精准的翻译出来,使外国读者也能清晰明了的理解诗人的用意呢?除了坚持翻译原则“信”“达”“雅”之外,还要注意一些技巧和细节,意象的对等与照应,连接词的正确应用等等都关系到诗歌能否连贯衔接以及突出意象之美达到诗人的用意。

该首诗歌中的意象“瀑布”“飞流”“银河”以及动词“挂”“下”“落”成为了诗歌的主线,其他词都是为其服务的。这些在英译中都是对应的。诗歌中“瀑布”为写实,“飞流”则是对瀑布的动态描述,“飞”用来表示瀑布的下落速度。“银河”是写虚景的,将虚实,动静交织结合,通过动词的对照以及意象的衔接紧密,整首诗歌才被赋予动态之美。在该诗歌的英译中,有连接词“and”以补充前句话的不完整信息,属于逻辑衔接中的(addictive)以及后来的因果联系(causal),都是表达出语篇中的逻辑衔接关系。此外,整首诗歌的汉语和英译中都有省略的部分,通篇省略了主语“我”属于(ellipsis)是结构衔接中的内容。译者通过把握其中的动静词汇链,以及其中核心的内在联系,而将译文串联成为一个完整的内部结构严密,逻辑结构清晰的译文,突出了整篇文章的和谐自然与恰当的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汉语诗歌本身的特点以及其在我国历史和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对于当今的研究学者研究古今文化以及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汉语诗歌尤其是英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不仅是向外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彰显我国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为致力于对我国古典精华文化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思考范式。本文主要从汉语诗歌中的意象在英译版本中的衔接来进行探讨,认为要使汉语诗歌英译版本能够更好的传达出来诗人的意向及思想感情,就必须把握诗人所选的意象,在英译过程中要准确的对应,此外,在运用韩礼德衔接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英语语言文化自身的特点,要添加必要的衔接词,或者要省略该省略的词,才能更加自然流畅,衔接连贯的将汉语诗歌翻译的更地道更有意境,更好地显现出诗歌的原有韵味。

参考文献:

[1]朱永生.鄭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Halliday,M.A.K.&Hasan,R.1985.Language,ContextandText[M].Victoria:DeakinUniversityPress.

[3]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4]许渊冲.唐宋诗一百五十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陈植锇.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衔接英译语篇
摘要英译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