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家中来了两个小萝莉,一个7岁,叫涵涵,是表姐家的女儿,一个3岁,叫晴晴,是表哥家的千金。两个小家伙一见面,就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抱成一团,玩得不亦乐乎。
为了让两个小家伙安静下来,我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盒橡皮泥:咱们玩一个游戏,你俩用橡皮泥捏一个动物,谁先捏好,阿姨有獎品哦。果然,两个小家伙的注意力瞬间被我手中花花绿绿的橡皮泥吸引。她们各自揪了一团橡皮泥,开始忙碌起来。
涵涵做了一半,似乎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就把已经成型的橡皮泥揉成一团。这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从装橡皮泥的盒子中找出一个熊猫造型的模具。嘿,这个机灵鬼,她发现了橡皮泥盒子中本身就带的动物造型。她把一团橡皮泥填在模具里,摁平,然后,轻轻倒过来,一只熊猫就诞生了。
再看晴晴那边,她微微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地凝视手中的一团红色橡皮泥,然后用小小的手掌不停摩挲这团红色。眼看涵涵已经完工,我有点着急,提醒晴晴:喏,你看——我用手指着旁边的动物模具,暗示晴晴也可以用模具做动物。晴晴看了一眼模具,仍旧转过头,不紧不慢地揉着橡皮泥,嘴里还喃喃道:老师说了,捏橡皮泥不能着急,要先在手里揉一揉才软和。
晴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继续自己的创作,搓一个长条,捏两个圆饼,她那样专注、投入,就好像她手中要诞生的是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终于,过了好久,晴晴终于完工了。“阿姨,你看。”她伸出手,一头摇摇摆摆的小象站立在手心。是的,摇摇摆摆,因为小象的四条腿明显不一样长。
我接过小象,感受到上面带着晴晴的温度,突然有点羞愧,因了我刚才的着急。我用成人的视角想当然地替晴晴作主,而忽略了制作过程中的耐心。
最后,我给了两个孩子同样的奖品。尽管晴晴做得慢,尽管那头小象没有熊猫精巧。但我感受到了小象的温度、柔软,我醒悟到,慢慢来比较快。因为这慢中包含着一颗心的真诚、坚持。
“让葡萄慢慢晕开,酿成芳香再醒来。等知了蜕变归来,等蝉声夏夜散开……”梁静茹这样唱到。有些事情,真的急不来,比如一朵花的开放,一个人的成长。
这也就是我喜欢《润》的缘故吧,她不喊口号,只讲故事;她不急吼吼地说教,只轻轻地点醒。她不急功近利,只是润物无声。她知道成长从来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情,需要沉淀,需要等待。她有足够的耐心,看着阅读她的少年,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