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燕
[摘 要]“美丽中国”的内涵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以“美丽中国” 为切入点推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着力加强“美丽中国”教育,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将“美丽中国”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关键词]“美丽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46 — 03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各地持续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活动,“美丽中国”的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全国各地掀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热潮,“美丽中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以“美丽中国”为切入点,围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些探析。
一、“美丽中国”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建设美丽中国,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价值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其核心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实现经济繁荣、生态美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目标。
“美丽中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首先强调自然之美,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家园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其次是突出发展之美与和谐之美,山清水秀而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但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旨意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再次是凸显责任之美,“美丽中国”建设的提出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乃至对世界负责任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一方面,“美丽中国”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障,建设美丽中国就没有最起码的物质条件;同时,假如离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环境去谈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会变得空洞抽象、苍白无力,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美丽中国”彰显的是生态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与和谐之美的有机统一,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2〕,这些鲜明的特征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之义。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前提,还必然是以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极大改善为基础和条件的。因此,“美丽中国”的内涵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
二、“美丽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美丽中国”为人们展示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生动美丽画卷,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精神家园的支撑,这个精神家园的核心就是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美的社会,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可见,“美丽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一)“美丽中国”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標相统一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关系到“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系统工程,不但要给人民营造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更要创造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法治不断健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和谐社会环境,归根到底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形成富于新意的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显然,“美丽中国”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相统一的。
(二)“美丽中国”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相统一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有一个美的社会作支撑,只有美丽的自然与美丽的社会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美丽中国”。这个美的社会应当包括人文美、风尚美、制度美、秩序美等方面,它体现政治开明、公平、公正、法治、平等、自由等内容。说到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与安定有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相统一的。
(三)“美丽中国”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统一
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必然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公民个人认真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滚滚洪流中,爱岗敬业,从小事做起,团结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些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相统一的。同时,美丽中国建设要始终追寻和倡导世间的真善美〔3〕,“真善美”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相统一的。
三、“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如上所述,内涵丰富的“美丽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骨干力量,他们对“美丽中国”的认同,必然有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如何以“美丽中国” 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着力加强“美丽中国”教育,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
“美丽中国”是一个极富感染力与震撼力的概念,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大学生的心田,激发着他们为之而奋斗的热情与信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着力加强“美丽中国”教育,必然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首先,加强“美丽中国”的内涵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可在内容拓展或教学案例等方面,灵活地结合“美丽中国”讲解分析,以“美丽中国”的“诗情画意”吸引学生,带领学生从“美丽中国”通俗易懂的字面概念深化到深层的内涵。尤其是对于涵盖“美丽中国”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并结合实际讲通讲透讲生动。要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美丽中国”的丰富内涵、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意义等,领悟“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一致性,引导他们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激扬青春的热情,增强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把“美丽中国”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前所述,“美丽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美丽中国”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从二者的理论内涵、践行途径、活动载体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它们的统一性,让他们领悟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使他们在理解掌握“美丽中国”概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也使他们在践行“美丽中国”理念过程中丰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再次,开展“美丽中国”主题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抓住“美丽中国”主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开展“美丽中国”主题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编演“美丽中国”主题的话剧、小品等文艺节目;举办“美丽中国”主题的书画展或摄影展;围绕“美丽中国”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美丽校园或美丽家乡建设活动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中国”主题的实践教学,深化大学生对“美丽中国”内涵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助推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觉践行。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将“美丽中国”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凝聚、陶冶等功能,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将“美丽中国”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首先,打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美感享受,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对美丽校园的热爱之情,加深对“美丽中国”理念的认同感,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校园规划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按照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既要打造园林景观,又要体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使人、楼、植物、校道等在整个校园中协调分布。
其次,营造环保节约的校园风尚。良好的校园风尚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美丽中国”首重生态之美,要紧紧围绕“环保节约、绿色校园”主题,以节水、节电、节粮食、节气、节能、减排等内容为重点,努力探索构建节约型、环保型校园,营造环保节约的校园新风尚。倡导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反对奢侈浪费和盲目消费,摒弃相互攀比的不良行为,坚持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简约消费,自觉地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以保障环保节约的校园风尚的形成与持久化。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美丽中国”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美丽中国”凸显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等,把这些理念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从而自然而然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体现生态美、和谐美的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通过校园广播、电子屏幕、板报宣传栏、网络论坛等载体,利用一些纪念日或特别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 等,开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第二,成立有关环境保护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社团组织活动,如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书画展、摄影展、专题讲座等, 在大学生当中广泛普及生态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又如,体现发展美的文化活动可以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让大学生领悟“美丽中国”所描绘的美丽蓝图,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既蕴含着人民的幸福美满,又寄托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民族的振兴,这正是“中国梦”的内涵所在,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4〕。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在实现中國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建设“美丽中国”,仅仅通过理论上的了解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贯彻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首先,引导大学生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美丽中国”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让他们懂得建設“美丽中国”是每一位国民的责任,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活力的青年更是应该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骨干力量,应当有勇挑重任的精神和品格。第二,让他们熟知践行“美丽中国”理念应当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只要有利于美丽中国的构建,展示生态美、心灵美、人文美、法治美等等都是具体的内容,都应得到大力的推崇和践行。第三,让他们领悟全国上下掀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热潮,各地根据本地或本单位实际所提出的相应目标,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化。大学生应把“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与美丽校园、美丽家乡建设等具体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当地的一些具体建设活动,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以“美丽中国”为切入点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美丽中国”为切入点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上应不拘一格,可以结合大学生的日常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也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等,可以是学校团委或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也可以是个人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更是可以灵活化、多样化,例如,可以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 等时机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利用森林公园、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科技馆等载体,组织大学生进行生态文化体验活动;也可以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等,让大学生有充分的载体与平台体验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从而深化对“美丽中国”内涵的理解与认同。
再次,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大学生是网络媒体运用的主力军,充分依托网络媒体引导,以“美丽中国” 为切入点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必将起到积极的效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可在校园网络建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中国梦专题教育模块、生态文明教育专题模块、身边最美的人鞭策引领模块等,使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引领教育的作用,加深他们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引导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邮箱、QQ、论坛、微信等大学生常用的媒介,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轻松的交流给青年大学生更直接、更有效的引导教育,铸就他们健康的心理与美丽的心灵。总的来说,高校既要重视与利用报纸、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又要重视与利用校园网、校园BBS、QQ、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媒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扎实打造宣传“美丽中国”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平台。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
〔2〕周生贤.构筑共同参与大格局〔N〕.人民日报,2012-11-15.
〔3〕李小辉,罗春梅.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六个纬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1-2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