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藏乾隆时期官窑颜色釉瓷器

2015-05-30 02:10王梅
文物春秋 2015年5期
关键词:官窑

王梅

【关键词】 旅顺博物馆;颜色釉瓷器;乾隆时期;官窑

【摘 要】 旅顺博物馆珍藏有部分清乾隆朝官窑颜色釉瓷器,本文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13件器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仿汝釉撇口瓶、仿哥釉贯耳瓶、仿官釉贯耳方瓶、霁红釉玉壶春瓶、绿釉暗刻龙纹花口盘等。

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颜色釉瓷器的制作空前繁荣,品种丰富,数量极多。此时,承袭传统釉色及本朝创新釉色兼而有之,仿汝、官、哥、定、钧、龙泉诸窑以及霁红、霁蓝、天蓝、浇黄、窑变、炉钧等颜色釉,均有上乘佳作传世。《景德镇陶录》记载了当时的成就:“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1]旅顺博物馆珍藏有部分乾隆时期官窑颜色釉瓷器,本文选择其中部分代表性的器物进行了简要介绍。

1.仿汝釉撇口瓶 旧藏。高39.6厘米,口径9.4厘米,腹径23.9厘米。撇口,长颈,圆腹,圈足。此瓶造型秀美,釉面透亮并有密布细小的开片纹,胎体颜色为灰中泛红褐色,与宋汝窑的“香灰胎”颇似。修胎规整,足脊滚圆,露胎处施黄褐色釉汁,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印章款(图一)。

2.仿哥釉贯耳瓶 20世纪60年代征集于大连文物商店。高30.9厘米,腹径19.4厘米。瓶口呈四方委角形,颈两侧饰对称贯耳,垂腹,腹两侧各有一杏形凸起,长方形圈足,足脊刷铁黑色釉,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印章款。通体施仿哥釉,釉色肥腴莹润,开片分明,“铁线”呈黑色,且多于“金丝”。口部及贯耳釉薄处微呈褐色。此瓶古朴凝重,俊秀典雅,是乾隆时期典型官窑器(图二)。

3.仿哥釉牲耳出戟尊 旧藏。高27厘米,口径15.8厘米,腹径16.6厘米。口外撇,颈及胫部均出戟,颈部两侧贴饰牲首,垂腹,足脊刷黑色釉,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尊胎细釉润,俊秀凝重,极富古朴之感。器身施仿哥釉,开片舒朗,黑色“铁线”多于黄色“金丝”,形成一种天然不加修饰之美感(封三,1)。

4.仿官釉贯耳方瓶 旧藏。高14.3厘米,口宽5.3厘米。直颈鼓腹,下承委角长方形足。颈两侧附对称筒状贯耳,口沿及贯耳薄釉处露胎色,一贯耳经修复,足脊摹宋官窑器“铁足”特征,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器内外均施天青色仿官釉,器身满布稀疏的透明冰裂纹,纹片呈茶褐色(图三)。 这件贯耳瓶着重体现天青色的釉色,开大片纹路,口沿、贯耳釉薄处呈现“紫口”,而深褐色露胎的足脊呈现“铁足”特征。至于宋官釉的细部特征,如釉饰厚润,釉中气泡小,片纹的曲折宛转则没有体现,由此反映出乾隆仿作宋官釉瓷器时“仿古而不拘泥于古” [2]的特点。

5.霁红釉玉壶春瓶 20世纪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高29.1厘米,口径8.9厘米,腹径18.8厘米。撇口,细颈,垂腹。器内壁及外底满施透明釉,外壁施霁红釉,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封三,2)。该瓶器形隽秀规整,器表无龟裂,釉面润泽宁静,“橘皮釉”明显,口沿的“灯草边”洁白整齐,足脊修胎滚圆,呈泥鳅背状,为乾隆时期典型官窑陈设器。

6.黄釉盘 20世纪70年代北京历史博物馆拨交。高4.3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10厘米。撇口,浅弧腹。发色娇嫩,外壁施浅淡黄釉,盘内壁及圈足施白釉。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楷体款(图四)。《国朝宫史》卷17记载,里、外黄釉器专供皇太后、皇后享用,而里白釉、外黄釉器专供皇妃使用[3]。

7.绿釉暗刻龙纹花口盘 20世纪60年代征集。高3厘米,口径13厘米。盘撇口,口呈花瓣形,浅腹,圈足。全器内、外壁及内底满施瓜皮绿釉,外底白釉。盘心绘正面龙,龙身弯曲,鳞片清晰可见。内壁绘双龙戏珠纹,间以花枝点缀。外壁暗刻各种折枝花纹。盘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字体端庄工整,青花明丽清亮。整器纹饰精美,胎薄体轻,所施绿釉色泽浅淡,光洁莹润,给人明快之感(图五)。

8.窑变釉球式冠架 旧藏。通高26.3厘米,球径13厘米,底径13厘米。由冠伞、柱及紫檀底座组成。冠伞呈球形,其下有柱。柱为瓶形,嵌于紫檀木座内。座呈覆盘式。冠架即帽托,用以放置冠帽的器具(图六)。

9.窑变釉双耳瓶 20世纪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高21.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6厘米。盘口,长颈,颈附对称双耳,圆腹下敛,腹部饰凸棱两道,足外撇,圈足内刻“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款,覆以酱色混灰白亮釉(封三,3)。

10.窑变釉石榴尊 旧藏。高19厘米,口径9.1厘米,腹径14.1厘米。通体施窑变釉。器呈石榴形,侈口,短颈,圆腹,圈足内刻“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款,覆以酱色混灰白亮釉。此尊以石榴造型,寓意多子多福(图七)。

上述三件窑变釉器物的釉面均光润晶亮,玻璃质感强,釉面有细小开片并形成“凿坑”,具有乾隆时期特征。乾隆早期釉面尚能保持雍正时“火焰青”“火焰红”流动多变的特点,如球式冠架的冠伞釉面流淌自如,夹杂明显的浅蓝色细丝纹,时代特征不言而喻,当为乾隆早期作品。乾隆中期以后,釉面渐次变为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晚期釉中月白与蓝色较少,成为缺少变化的红色釉[4]。前述窑变釉双耳瓶和石榴尊釉面没有雍正时流动多变的特点,色彩斑驳的“火焰红”与“火焰青”交融呈条状,当为乾隆中期之器。

11.炉钧釉弦纹长颈八棱瓶 20世纪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高21.1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7.7厘米。盘口,长颈,圆腹下敛。通体施炉钧釉,呈八棱状,颈部等距凸起两道弦纹,肩与腹部饰凹弦纹一道。底足漆黑,圈足内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封三,4)。

耿宝昌先生认为:“乾隆初期炉钧釉的釉面仍有雍正时的‘高粱红特点,嗣后釉面逐渐呈蓝、绿、月白色各色条纹和垂流状小片斑。釉质凝厚,底足漆黑。官窑器规整,底部刻篆书款”[5]。此瓶釉质凝厚,造型端庄秀美,流动感强,蓝、绿两色相互浸润映衬,甚为精美,为乾隆中期炉钧釉的成功之作。

12.仿古铜彩描金香炉 20世纪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高10.1厘米,口径9.1厘米,腹径11厘米。直口,沿上对称各立一耳,扁圆腹,腹下承三柱状足,底足内阳刻“乾隆年制”篆书款。通体施古铜彩釉,金彩装饰。炉颈部饰凸起的乳钉纹一周,上施金彩;肩饰金彩如意云头纹一周;柱足跟部各附兽面纹,其耳、目、鼻凸起,底部饰一周金彩圆圈纹及数周弦纹。全器造型规整,以金彩点缀,雍容华贵,尽显皇家风范(图八)。

13.仿漆菊瓣盘 20世纪60年代征集于上海。高3.3厘米,口径16.6厘米。全盘呈菊瓣形,敞口,浅腹,高圈足外撇。盘内外壁均施仿朱漆釉,盘心微凸,金彩镌刻乾隆御题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同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吟愧即多。”款署“乾隆甲午御题”,款下有“乾”“隆”二枚篆书印。盘底为仿黑漆地,金彩署“大清乾隆仿古”楷书款。此器轻巧别致,将漆器工艺特有的质感仿制得恰到好处,彰显出乾隆时期超凡的工艺水平(图九)。

作为中国瓷器发展鼎盛时期的乾隆朝,色釉瓷以其莹润简洁、超凡脱俗的釉色成为陶瓷文化艺术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周礼·考工记》所言:“天时、地利、材美、工巧,合此四者方为良。” [6]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从制样、选料、造型到最终的烧制,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制瓷巧匠的精湛技艺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旅顺博物馆馆藏乾隆时期的官窑颜色釉瓷器,虽不能完整地反映此期的风貌,但这些收藏有序的传世珍宝亦是历史的缩影,永恒的典藏。

————————

[1]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5,京都书业堂重刻本,光绪十七年(1891)。

[2]赵宏:《中国古代仿古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3]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国朝宫史》,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4][5]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

[6]唐·杜牧注:《考工记》卷上,陕西通志馆影印印。

〔责任编辑:谷丽珍〕

猜你喜欢
官窑
铜官窑陶瓷
朱正文书画作品选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官窑驿站”寻踪
官窑
此“官窑”非彼官窑
长沙市望城区铜官窑 品陶轩陶艺坊
凤阳乔涧子明代琉璃官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