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行为及原因分析

2015-05-30 10:48戴志刚胡新坤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大学校园大学生

戴志刚 胡新坤

[摘要] 当代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已是屡见不鲜。本文综合运用了观察、访谈等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出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大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大学校园;大学生;不良行为;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各项招生政策的松动,各高校大量扩招,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可在数量增大的同时,其质量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不良行为现象反而日趋严重。

一、大学校园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形式

在校园生活日益丰富的背景之下,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笔者对南昌市各大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并进行了个体访谈,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纪律松散。如今的大学课堂既不庄严肃穆,也不是轻松幽默,而是纪律松散,杂乱无章。手机成了学生的必备,观察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带手机上课,并且上课期间不时有人收发短信、上网、甚至接打电话,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另外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开小会”、吃零食、睡觉,无视课堂纪律。旷课和迟到早退现象日趋频繁。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言谈举止粗俗。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但是如今在大学生的口头禅中,经常可以听到“我靠”、“草”之类的低俗语言,而这些词语在网络中更加普遍。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不文明语言却玷污了这座“象牙塔”。在大学男生群里中,酒文化、烟文化也比较盛行,与大学的精神格格不入。

(三)重自我轻他人。大学生是年青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具有新生代的个性,但在生活中往往崇尚自我,不懂得去尊重他人。观察发现,在寝室里,不少同学在深夜打电话,大声喧哗,影响室友休息;在食堂里,吃饭插队,不顾他人的感受;在自习室中,经常会看到许多同学去占座,有时,甚至一个人同时占数个位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四)尚投机缺诚信。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在大学里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行为,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重处分。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也层出不穷,偷看、交头接耳、递纸条,甚至使用现代工具,雇佣“枪手”,可谓五花八门。访谈中我们发现,年级越高,对作弊越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某些教师纵容学生作弊,对学生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总是以“宽容心”对待。

除考试作弊外,大学生还存在着社会诚信意识缺失、契约观念不强等问题,在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上,大学生篡改成绩、伪造简历的现象已见怪不怪,毁约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在如今的大学里,投机风气盛行。一部分大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在竞选学生干部、入党、评优评先等活动中动机不纯,方法不当。这些行为有悖于诚信、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已迫在眉睫。

二、大学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1.不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部分大学生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不文明行为”根本没有明确的概念,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做出正确判断。如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随地扔垃圾,所以当他们再次做出这样的行为时,他们已经觉得是理所当然。另外,没有处理好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技术素质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只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就万事大吉了,从来不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对自身的影响不大,从而导致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发生。2.对整个社会的漠视,不愿指出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部分学生不愿意指出他人的不文明行为,只要他人的错误行为没有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伤害,就对他人的不文明行为采取不关心、不干涉的态度。

(二)家庭原因。1.家庭教化的变迁。主要是指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和品行涵化等方面功能的变化。有专家在谈到“婚姻家庭变迁”时指出,教育的社会化使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职能越来越弱化。另一方面,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家庭代际关系层次减少,代际关系简化”,父母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子女身上,于是,子女承载着更多的家庭期望,这种期望又因为父母为孩子花费越来越多的教育成本而变得愈发强烈。“家里花了这么大代价给你念书,你拿不到好成绩对得起谁?”这是现在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在的家长总是喜欢把他们未完成的愿望予在下一代,这实质是在强加意愿给孩子。其结果是,孩子们被要求只需一心读好书、考高分、挣学历就可,其他方面的成长需求则被一压再压。在此情况下,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空头支票,这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2.家长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部分家长本身就有一些不文明行为,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有许多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这都给子女做出了错误的示范。如有些父母喜欢抽烟、酗酒、赌博,孩子在这种环境长期生活,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高校校园不文明行为正是家庭的不良习惯的延伸。有些家长因为在工作或生活中不如意,经常在家里发泄,这样就无意识的把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传递给了子女,使子女更关注社会的阴暗面。3.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学生大多喜欢彰显个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父母把更多的期望投入到孩子身上,在父母的心里没人可以跟他们比,学生个性方面更加突出。

“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嘴里怕飞了”。这是当前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一种普遍方式,孩子就是他们的宝,殊不知,长期下去会导致子女自我中心化严重。总是想着自己,出口伤人,没有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合群。

(三)学校原因。1.大学校园环境的变化。就教师而言,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职责定位模糊,他们更关注地是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对于教学工作,则更多的是应付,当前大学的一个通病——不注重学术。于是教师们对学生要求宽松,上课也是照本宣科,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讲话也熟视无睹,一心只做“和事佬”,这样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更谈不上言传身教。

就学生而言,大学不比高中,环境一下子变宽松了,人也变得慵懒了,开始奋斗劲头足,到后来发现周围的同学经常逃课,上课玩手机等,于是,每个人都养成了坏习惯。成长范围的宽松、环境的大变化,使学生养成了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2.高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影响。现有的高校评价体制造成了对学生德育的忽视。我国大学的评估和排行主要是看学科建设、科研项目量、科研经费量等指标。社会评价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是简单,如用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研究生报考人数及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与智育密切相关的硬性指标,而德育这一软性指标,在学校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中全无踪影。

高校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中,智育课程比重很大,而对学生德育培养起重要作用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比重过低。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两课”等,也存在着明显的智育化倾向,教师教授的重点仍然是基本理论,采用的方法是满堂灌,考评方法大多也仍然采用闭卷方式,“不能与实践相结合,转化实际行动,导致的结果是德育的智育化,即道德变成了一种通过考卷反映出来的知识”。教师们对学生的评价,也以智育为重,三好学生几乎变成了成绩好的学生。在党团组织中,也有重智轻德的隐忧,有些院校甚至出现了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一律不予入党的隐形规定。

大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因素很多,我们探寻这些原因,是希望大学生能引以为戒,约束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人格,成为国家的栋梁。?笸(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超,肖周录.大学生不良行为与高校矫正机制的完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78-82.

[2]台秀珍,黄耀宇,李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12):130-131.

[3]喻磊,苏王清.正常人格 反社会人格——解读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08(05):61-64.

[4]王春光,王超.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负外部性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6):79-81.

[5]邵文娟,李树文.预防与杜绝: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辅导员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1):58-61.

[6]马建清.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J].青年研究,1994(08):48-49.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大学校园大学生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大学生之歌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