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玲 黄语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13年度研究项目《大学生“非生态”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YSKYB13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项目《系统科学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MKS1336)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笔者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管窥当前大学生“非生态”生活方式现状,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为97%,随机访谈学生30人次。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日常生活习惯。一是睡眠时间不足,63%学生能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时间,在十二点前准时入睡只占31%。二是饮食不规律,大学生中能按时吃早餐的只有37.5%,不按时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也多挑食、偏食,遇到喜欢吃的东西就暴饮暴食,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失衡。三是吸烟喝酒上瘾,48.5%学生认为吸烟喝酒是一种时髦,尤其男生觉得烟酒能展现他们男子汉的魅力。在同学聚会、生日party、节假日时,吸烟喝酒更为频繁,这也成为大学生一种“非生态”生活习惯。
2.消费方式。一是炫耀性消费,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48%学生为了追求时尚或怕被人瞧不起等原因喜欢穿戴名牌,8.7%大学生为满足虚荣心盲目攀比,不顾及自己实际经济情况。二是盲目性消费,32%大学生花钱缺乏计划性,前半月胡乱花钱,有时受商家广告宣传、打折销售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买东西的欲望,后半月经济窘迫。
3.休闲安排。在校大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65%学生选择看书、交流、运动等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强健体魄,仍有近35%的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闲暇时间,主要靠睡懒觉、闲谈、上网聊天、逛街、打牌、娱乐玩耍等消磨闲暇时间。
4.学习方式。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33%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堂的学习才是学习,考试成绩是衡量学习的重要标准。学习目的日益功利化,学习内容更加实用化,为了考证、为了考研、为了考公务员而逃课,甚至找人代替上课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学习方式不合理,36.5%大学生过分相信书上及教师讲解的答案,对于未知的领域不敢打破已有的模式。67%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新媒体,凡是遇到不知道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在网上找答案。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非生态”生活方式,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养成生态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一是开辟生态生活方式宣传栏,通过校新闻中心宣传生态生活知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二是开设以生态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辩论交流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使大学生摒弃旧的生活理念,践行生态的生活方式。三是举办与生态生活方式教育相关讲座和报告会,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大学生系统地介绍生态生活方式的科学内涵。四是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体悟生活的不易,自觉改掉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节约、和谐的生活方式。
3.父母加强引导和监管。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生态生活方式养成的首要条件。一是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生态素养,选择生态生活方式,身传甚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生活理念。二是父母要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生态知识,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和办法,进一步提升家庭生态生活方式的品位。三是父母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主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生活动态,在经济上把好关,引导其生态消费,当发现大学生有“非生态”生活习惯时,要及时进行干预。
4.大学生自觉执行生态生活规范。一要树立高尚的生活目标充实校园生活,利用大学宝贵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合理规划闲暇时间,拒绝享乐奢侈生活。二要身心健康,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气候变化,选择最佳的运动方式和时间,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身心健康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三要禁烟少酒,建立无烟宿舍、无烟教室,特殊场合饮酒有度,营造生态的生活氛围。四是要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参加各种生态实践活动,从实践中体验生态生活方式的乐趣。?笸(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