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刚剑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所在,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文本解读
笔者认为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用读者的身份去接触和了解文章,同时对于作者的一些基本信息要有大概的了解。文本思想的解读不能有太多硬性的规范,这样会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抛弃自己教师的身份,和学生一样把自己当成是读者,这样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阅读给人一种真善美的启示,教师只有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因为自身水平比较高,教师在一些简单的文章教学之中往往会觉得文章太过简单,没有什么值得讲解的地方。但因为阅历、年龄还有生活经历等原因,很多时候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笔者在教学《詹天佑》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作者心中因为中国人成功修建了自己的铁路的自豪感。将外国人的嘲笑和铁路修建完成后国人内心的自豪感进行对比,情感会如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因此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反映比较平淡,甚至有不少学生面带迷茫,很明显学生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并无深刻的认识。对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所知甚少,根本理解不了当时中国的贫困与落后,对于修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的难度也没有概念。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难产生共鸣。想到这笔者及时的改变了教学策略,首先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介绍给学生,尤其是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和工业落后的事实。在介绍完之后笔者还有意识的找了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通过这些努力让学生对于当时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再回过头来阅读课文的时候果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注意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深入阅读文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当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办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一朝一夕之功速成的。要通过科学的办法慢慢培养,循序渐进,急功近利只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笔者教学过程之中有意识的领着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比如上课的时候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给学生介绍一些他们可能会喜欢的书籍、开展一些小竞赛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这些方式可以比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阅读教学是很注重学生个性体验的,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学生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还有思想认知得到属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很宝贵的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想,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语感、有自己对于文章内容和句子的理解、自己对于课文思想的整体认识等。笔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喜欢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感悟文本。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不仅得出了侵略者残忍霸道的结论,同时还认识到了当时满清朝廷的无能,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笸(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陈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