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婷
在景德镇说起樊家井,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世纪80年代,这里形成陶瓷集散地的雏形。如今,走进樊家井仿古一条街你可以看见陶瓷、雕刻、书画等各类产品,他们毫不掩饰地“做旧”,就连在店招上也写着“仿古”、“高仿”等字样。历经30年,樊家井现在的目标是,成为真正集旅游、文化、商业于一身的仿古街。
上世纪80年代,它成了陶瓷集散地
关于樊家井名字的由来,坊间有很多说法。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在樊家井村有一口名为樊家井的井。樊家井其实并非只是世人所熟知的仿古一条街,它还是一个有着3600余人的村小组,后来因仿古制瓷闻名于世,大家也就以为樊家井是个地名。
樊家井仿古街共有主街一条,支街三条,总长度约1860米,其中主街560米。目前,占地总面积约200余亩,共有店面620余间,经营户约2600户,从业人员有8000余人,年营业额约2亿元人民币。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樊家井仿古一条街还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城乡结合部通道,之后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因地价、租金便宜,很多之前从事陶瓷行业的人便看中了这一地段。很多业主都是一间房屋既当作坊使用,又当门店使用,也就让这里有了独有的“前店后坊”经营模式。
几年下来,这里就形成了规模,成为了最初的陶瓷集散地。
各类仿品,让慕名而来的人眼花缭乱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这条街最大的特色。它在景德镇的知名度,不亚于在北京提及潘家园和琉璃厂,中外陶瓷专家、藏家、商家,无人不知。著名收藏专家马未都也曾来此参观考察。
带领记者了解樊家井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樊家井,各大窑系的仿品一应俱全,而元代青花、釉里红以及色釉瓷仿品,也会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走在樊家井说不定哪天你就会看到在《鉴宝》《寻宝》等栏目里面出现过的鉴宝专家,因为仿古技术是不断更新的,而樊家井作为仿古产品的一个重要集散点,自然会引来许多业界人士。
景德镇自宋以来就是中国制瓷业的主要产区之一,而历代瓷工能够驾轻就熟仿制的,自然还是以影青、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颜色釉以及明清御器等品种为主。
虽然樊家井的仿品并非最精致,但把它说成是当今全国历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点也不为过。
樊家井的店家,就坐在店门口“做旧”
8月27日,记者来到樊家井仿古一条街,入口处已经设立了写有“樊家井”字样的门楼,走进门楼之后便是一个小广场,中间立有一口井,同样写着“樊家井”三个字,广场上摆放着多张樊家井仿古街的施工效果图。
门楼的旁边,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栋房子的外墙施工,而仿古街内有部分门店已经完成改造,呈现出一片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风格。
仿古街共分为四个街区,在走完之后,记者感觉与其说这里是街,不如说是无数个弄堂。这里的店铺,经营着各类仿古产品,其中包括瓷器、书画、雕刻以及金银币等,店招上大都标注着“高仿”、“仿古”等字样,近当代一些陶艺名家作品的仿制品,也赫然摆存货架上。
有打着赤脚拉着大板车走在弄堂里的工人,也有不少店家坐在门口用泥水浸泡瓷器。在这条街上,这似乎并不是什么秘密,这里卖的就是仿古瓷,做旧对店家而言也仅是一种工艺。
走进这里,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并且至今还保留着“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一楼为门店,二楼则有着数个制瓷工人在完成不同的工序。
樊家井的改造升级不会停步
2014年5月,为了扩大樊家井陶瓷仿古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文化优势,市政府对樊家井仿古街制定了全面改造计划。
在樊家井内,还有很多低矮的电线垂在离地面两米左右的空中,有些路段的地面也被污水浸渍。但工作人员介绍,改造完成之后,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所有的通讯线、电线都将入地,排水管道也将全面改造。
樊家井里的店租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挣到了第一桶金的商户或许早已离开这里,但是入驻的商户也越来越多,似乎人来人往对樊家井未造成不利影响,而未来的樊家井更会焕然一新,这里将会是一个集商业、陶瓷、文化、旅游等特色于一身的仿古街。(来源:瓷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