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瓷器的真伪

2017-09-20 12:54刘和生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仿品造假者真品

刘和生

摘要:随着收藏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各种瓷器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本文就一般仿品特征进行简述,为我们进一步鉴定瓷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陶瓷;真伪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

对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使人们注意不到浮光。如有一对仿民国帽筒瓷品,主纹饰开光外为淡橘红色釉。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红色釉的污点。

随着收藏瓷器热潮升温,各种瓷器制造业对仿制瓷器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瓷器的仿制也品不断问世。这些仿瓷无论是颜色釉还是粉彩、青花瓷等品种,所仿瓷在胎、釉、质量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

在笔者看来,仅仅知道真品的一般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还会让藏家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一种误区:误以为凡是具备某些真品特征的东西就一定是真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仅就一般仿品特征简述,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必定是现代仿品。

一、“蛤蜊光”鉴别真假彩瓷的一个过硬的标准

大多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只“蛤蜊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瓷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

“蛤蜊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

“蛤蜊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是“蛤蜊光”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真品的“蛤蜊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蛤蜊光”是鉴别真假彩瓷的一个过硬的标准。

此外,由于古代的釉料稀释及配比常用铅,而铅又是可出现“洇色”。现代加铅造成的“蛤蜊光”比真的老化显得更明显,更突出。古时铅叫做“铅白”,霁蓝、洒蓝、红釉、绿釉、黑釉、(即乌金釉)的瓷器含有铅或有铅才有晕色,如果用现代化学釉是很少有“晕色”的“铅晕”现象。

二、一些仿明代回青带铁锈斑的青花瓷器鉴别的办法是

真品的铁锈斑在青花料厚积的地方,而仿品铁锈斑出现不太规律,青花色淡的地方也出现铁锈斑,而浓的地方又不一定出现。这是因为仿品青花料中所加的含铁成分是人为的,难以准确控制比例。

三、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

仿品仿制中,造假者最头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间称火光,特别是在大片无纹饰区域的白地。

(1)对大口径香炉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考虑到人们观察方便,易发现浮光,便在内圆柱孔表面约1/3或1/2处向下改涂或浅或深的黑褐色釉。在真古瓷上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或者造假者把透明釉改换成混浊的半透明釉,甚至几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浊釉。这种方法也被造假者用于处理赝品瓷器的底面,但这种混浊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

(2)对小型器物,如小茶壶,造假者在壶柄、壶嘴等透明釉白地,干脆用砂纸打磨,有的几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陈旧的样子。但这些冒充使用茶壶磕碰磨损的地方,正是人们使用时不大可能磨损的壶柄和壶嘴。

(3)对瓶、罐、镡等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制成大量星星点点缺釉小凹圆坑,以遮掩浮光。他们往往在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点上星星点点的动植物油脂,再刷上极薄的透明釉,进窑烧成。在明初民窑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样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针尖一样的小眼而不会是小凹圆坑,针尖小眼也不会星星点点那么多。而

(5)造假者在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砂纸等稍加打磨,或对青花瓷器全部打磨。鉴别时要注意用放大镜察看擦痕的平行线。

(6)造假者人为去掉仿品大面积透明釉白地区域。本人见到了个大油锤瓶,圆球部分直径20厘米左右,颈部却没有了。很明显,颈部本是大面积透明釉白地,易被人发现有浮光,所以造假者在制作时干脆将这一部分去掉。

不少新的粉彩仿品,由于造假者为降低成本,打底的玻璃白很薄,并且加上的彩色调和油也少,因此色彩从浓到淡到白的逐渐过渡区域很少,甚至没有,粉彩凸起的立体感也很小,与真品一比較即可鉴别。

四、对仿品故意致残

造假者往往把目标盯在新入市的收藏爱好者身上,常在仿品口部制造小破损,稍加分析就可知是钢丝钳夹坏的。有的花瓶斜闭合裂纹是先用金刚石刀划开再敲击裂开的。

五、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也常见,纹饰从花石到人物都有

仿品大多都有大的纹片,大概是未掌握豆青釉膨胀系数的关系。而且仿品的纹片是干净的,因为时间新,还未渗进灰尘、污水。

六、仿品在工艺上不合常规

如明代和清初镡罐等小口深腹瓷器都用盘泥条法制作,内壁留有盘条压合的凸痕。但仿品有的无此凸痕,有的凸痕形式不对,欲购者应该留心。对大口花瓶等较大瓷器,颈下部内接中可用手触摸鉴别,真品较粗糙,仿品一般接口较好。

七、从刻字上鉴别

在过去,有几个儿子媳妇的大家庭多见,所以在各自使用的碗碟等器物上刻字以区别。聚餐后放乱的碗碟凭刻字加以区分。或者,一个村同姓的祠堂每年祭祀后聚餐,餐后碗碟等也以刻字分归各家,一般都不刻姓氏,只刻名字,或只刻名字中的一个字,以示区别。仿古瓷乱刻,如一只痰盂底下刻了姓名,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痰盂不会有共用搞错的时候。有的刻上“X”等符号,这在旧中国也是不可能的。有的仿清初瓷器,刻的字却是用民国时的细金刚钻加工的,刻的点很细。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从一些仿品的器形、纹饰与款识标记等综合来鉴别,识出其器形、纹饰、胎釉、款识、标记的互相矛盾处。如有的仿品造型与纹饰皆是清初器,纹饰青花中却做上明代器上才有的铁锈斑:有的仿品仿的是清代的造型与纹饰,却在底款上用明代变体篆文印章款,或明代窗格式款,也有的在仿明代瓷器底部用上嘉庆民窑印章款或双圈款;甚至有的在明代印章款或清嘉庆民窑印章款上同时再加上双圈。这些双圈款大多双圈之间靠得很紧,有相交的,有的双圈还带有铁锈,无奇不有。endprint

猜你喜欢
仿品造假者真品
“造假者”纳瓦罗注定滑天下之大稽(环球锐评)
明朝成化时期斗彩鸡缸杯研究
译者素质和翻译主体间性再谈
爷爷教孙写“人”字
基于演化博弈的造假者与监管方行为研究
恶搞新闻:普契尼为但丁笔下的“造假者”正名
画错的恶龙
画错的捕猎图
古董惊变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