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回举
摘 要:《阿诗玛》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随着《阿诗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它为品牌的商业活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关键词:《阿诗玛》;文学价值;经济价值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之一撒尼人中间口头流传的长篇叙事诗,它通过阿诗玛与阿黑反抗恶霸地主热布巴拉家的专横残暴、婚姻掠夺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的道理,反映了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阿诗玛》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艺术精品,是彝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研究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诗《阿诗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过8种版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拍过一部电影,上演过大型舞剧、撒尼剧、花灯剧和歌舞表演,在国外也出版过12种不同版本的《阿诗玛》,可以说《阿诗玛》不仅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也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阿诗玛》具有鲜明的文学价值。1.它是对彝族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风俗、祭祀、生产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阿诗玛》诗中关于神箭、崖神等的描写都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例如长诗结尾的“回声”,让美丽的阿诗玛幻化成回声,永远回响在路南圭山的石林山野和田园之间,永远回荡在撒尼人民的心中,成为全诗中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化的篇章。2.《阿诗玛》在故事结构方面,也有其独特性。《阿诗玛》的结构是采用单线式展开故事情节,做到既单一又不显单调,在单一中求丰富。3.比、兴手法运用的多样化,以及对比、重复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数词和字、句的反复重叠。例如诗中在描写阿诗玛的美丽可爱时,并没有直白地去写阿着底这个彝族寨子生下个花一样美丽的姑娘,而是写“老鹰落在高山上,好花开在清水旁,阿黑的妹妹阿诗玛,是个可爱的姑娘”。用落在高山上的老鹰起兴,让人联想到阿着底阿黑的妹妹阿诗玛,就像开放在清水旁的一朵鲜艳美丽的“好花”。用兴起的前两句诗,来强化与烘托后两句诗的分量。
《阿诗玛》反映了其创作时期的社会性质。诗中多次提到“嫂”、“我媳”,但我们却从未见到这“嫂”的影子。既有“嫂”,说明阿黑已经结婚,那么他的婚姻方式如何呢? “阿黑牧羊人,住在甜密乡,三年把羊放,三月学歌唱。”这其中暗示了兩种可能即阿黑的婚姻方式或为劳役婚或为从妻居。他住在妻家,对妻家而言,他是外人;但从母系计算,他是娘舅,在家庭事务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阿诗玛临被抢走时,只是叫哥哥阿黑去救她的原因应当在此。阿黑位置的重要说明了母系社会已进人了末期,新的父系时代正悄然崛起。
从历史进程看,《阿诗玛》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英雄崇拜在许多民族的史诗中占有重要地位,阿黑作为母系权益的全权代表者和保护者出现,只身前往营救阿诗玛,具有英雄时代人物的某些特征,这从阿黑的神箭的威力中可以看出。但是诗中却出现了“阿黑游到河中,神箭忽然沉落;可爱的阿诗玛,从此卷进旋涡。”阿黑的失败也标志着英雄时代的结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最终是神灵——崖神结束了这一切。她所对抗的是整个新兴的婚姻制度即以父系权力为主,以买卖婚姻为基础的专偶制婚姻。崖神所维护的并非仅只是巴拉家的利益,而是整个新兴的婚姻制度即它所代表的是父系的权力。
《阿诗玛》的悲剧给我们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面对崖神的阻拦,阿诗玛说:“不管,我们一起过。”在人与神的对抗中她以毫不迟疑的明朗和绝对的信心面对灾难,面对不可战胜者的威胁。阿诗玛的悲剧告诉我们:人应当有权利自由选择并有勇气承担自已行为的结果,不管发生什么既使是面对不可逾越的限制时也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抗争,哪怕面对死亡。
阿诗玛已超越“民族文化”的范畴,成为代表中国这个国家“国民文化”的象征之一,因此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开发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首先是对石林县旅游业的带动。石林县县长、“阿诗玛文化丛书”主编赵德光先生说:“长诗《阿诗玛》的整理出版和电影《阿诗玛》的发行放映,让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走向世界,也让世界关注这个民族、这个民族文化、这个民族居住的环境——石林。”云南省有关部门曾做过一个初步评估,用《阿诗玛》、《五朵金花》片名作商标产生的经济效益,数十年来给云南带来了超过1000亿元的收入。长诗《阿诗玛》和电影《阿诗玛》借文化宣传了石林,促销了石林也就是借文化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使石林景区打出了“阿诗玛故乡”的品牌。以阿诗玛为名牌的民族村寨旅游业不断发展起来,例如石林县大糯黑阿诗玛民族生态文化村的开发实现了以农促游、以游促农的互动战略,既实现了扶贫开发,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促进了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熊黎明.《阿诗玛》叙事话语的变化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反思.云南社会科学,2004,6.
[2]曹崎明,马继明.《阿诗玛》异文的叙事者分析.社科纵横,2010,5.
[3]郭思九.论彝族叙事诗《阿诗玛》的艺术成就.民族艺术研究.
[4]赵德光.民族文化重构的三重变奏理论初探——兼论石林阿诗玛文化的重构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
[5]罗曲,曾明等.彝族传统文学与彝区休闲旅游——以《阿诗玛》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