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园林景观课程教学

2015-05-30 22:21王渝柯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天人合一

王渝柯

摘 要: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园林景观课程教学首先是基于园林景观设计对象具有自然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从园林景观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保障、实践保障以及技术保障三方面展开论述,目的在于揭示园林景观课程教学中的关键性因素,为更好地展开教学打下基础,同时由于设计对象的特殊属性起到推动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课程;天人合一

0 引言

园林景观课程教学是传授针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它所采用的元素大都归属于自然,具有自然的本质属性。在此导入可持续发展观来对课程教学展开指导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保障课程的顺利、有效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从源头厘清思路,帮助设计者建立生态设计理念;保障人们对于大地的改造活动具有实效性及先进性,同时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理论保障、实践保障乃至技术保障三大系统,不同层面展开论述,即如何使园林景观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天人合一”理念的树立,强化理论保障;通过专业教学理论结合专业实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通过高科技手段为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当我们以可持续发展观来审视园林景观设计,就等同于以生态学观点对园林景观设计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排放来满足人类最大的需求,同时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维持环境系统的平衡。园林设计作为联接人与自然的一个重要因素,更需要以生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自然生态为中心进行景观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其的认识和把握将帮助教师在传授园林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时有的放矢,将生态设计理念贯彻始终,这也是由园林景观设计对象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园林景观设计对象“地”、“水”、“植物”等都属于自然物质。从这个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观是园林景观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由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1 “天人合一”的设计哲学是园林景观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保障

回顾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其中所蕴含的设计哲学内核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其展开可以表述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们均表明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共生关系恰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我们不妨将中西方的古典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作一对比,西方古典园林设计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为代表,设计者勒·诺特尔在设计之初就宣称“以人工的手段使自然羞愧”,它表达了西方人对于自然所持有的一种对立与控制的态度。与此相对应,出现了规整的轴线、几何形平面布局以及整形植物的普遍运用,均是这种思想的外化体现。这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蜿蜒曲折、含蓄内敛、欲露先藏等设计理念与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当我们站在了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全球化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即将接近到整个地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刻,只有依赖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才能承担起拯救地球命运的重大责任,因为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早就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作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客观存在,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力挽狂澜、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打下基础。

在园林景观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因而导致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无法在短期内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无法简单地生搬硬套,为我所用,所以一度曾出现侧重介绍西方近现代景观设计而轻东方传统的园林设计的教学思路,正是这种思路给园林景观教育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同時使得学生失去了解与掌握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粹——“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的机会,只有将它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联系、并加以贯穿,展开分析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重要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弊病,其实质就是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用,譬如说容易复制与借鉴,从而忽视了看起来空洞而无用的设计哲学理念,更谈不上针对古典园林的设计实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理解了,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浓缩与体现,也是东方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超越的体现。“天人合一”观正是摈弃这种由于利益等等世俗观念而造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的缺失:即对事物基本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要求我们要有“系统观”、“整体观”,整个教学课程的建构注重“顺其自然”,而不是从有限的理解以及经验出发进行胡乱地调整,给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作如下断言:“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保障。

2 教学与实践并行发展是园林景观教学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践保障

园林景观课程是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与完善,进而达成课程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更好地把握园林景观设计实践的发展脉络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所用,这就需要针对实践领域密切关注,结合理论,不断思考,最终把握关键因素以及发展动态。

我们以现代主义风格向后现代主义的演变为例来分析园林景观设计在实践领域的发展与演变。这种发展与演变是与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整体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下的时代审美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审美取向与特定条件下人性的需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从而推进风格的演变。

在现代主义发展时期,倡导以功能为主,在冷静高效的理性主义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奠基人丹·克雷设计了美国费城独立大道第三街区就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作品。他用700株按网格种植的刺槐树在城市中心创造了一片整齐的森林,连续的同一种植物形成了巨大的统一空间,规整的林中空地设置有方形水池以及贝壳托盘上的喷泉,中心轴线是第一、第二街区的延续,轴线上的高大喷泉与远处贝尔图书馆以及独立大街相呼应。这种轴线贯穿。顶界面意象性围合以及节点景物相互呼应的处理手法均是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它们表达一种简洁、明了、严谨以及富于秩序的城市环境氛围。它设计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全盛时期,但是许多的社会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例如,环境污染、人口暴涨、高犯罪率等等,人们对于现代化的景仰与追随被严峻的现实所打破;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出现的波普艺术逐渐渗透到设计领域,像是迎面吹来一股自由之风,使得人们对于现代主义的冷静、理性与压抑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从而转向一种掩藏在怀旧表象之下的颠覆与释放。人们的审美也呈现出多元化与包容性强的特点,并且倡导个性的表达。在1992年建造完成的巴黎雪铁龙公园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设计师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中轴对称,超大尺度的体量作为历史的脉络进行传承,但与此同时通过一条动态强烈的斜向线条贯穿整个公园,体现出对于古典主义风格的颠覆与背叛。同样的继承与颠覆贯穿了一系列庭院的设计组织,广场中有两个大温室,它是作为巴洛克园林中的宫殿进行类比;其前方下倾的大草坪又似巴洛克园林中大花坛的简化;大水渠边上六个建筑物代表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园林中岩洞的抽象;系列园的跌水如同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水链;林荫路与大水渠更是直接引用了巴洛克园林的造园要素;运动园则体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精神;而黑色园则明显受到了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出继承与颠覆,多元化并存的设计手法,强调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当下所特有的条件与环境的把握,进而对其影响下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审美取向进行分析与掌握。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环境与生态危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人们厌倦了仅仅从形式美感出发针对景观进行构成设计的装饰化手法,而是期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能正视现实,以解决问题。所以,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是進入了一个以生态设计的哲学理念为主导,以当代的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为保

正在规划建造中的江苏仪征枣林湾生态园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实践领域的探索。枣林湾生态园中的青马车赛地成功地在特定地域以生态恢复为前提进行造景规划,梳理及再开发利用了原先废弃的矿坑,使之成为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越野赛车基地,创造性地重建了以低碳环保理念为主导的休闲娱乐天堂。它以废弃的集装箱作为基础配套设施利用,采用便于移动的腾空吊脚的安装方法,为整个景观区域提供了灵活多变的组合模式,满足了配套设施的动态因素的融入,甚至,其本身作为景观对象的一部分成为流动的风景。

这种动态因素颠覆了以往以静态景观建筑为基础的设计观与方法论,要求发展出一套新的理念及方法与实践相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作为设计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因素,要求专业教师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密切关注实践领域;敏锐地捕捉设计实践领域中的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思考,然后转换为有价值、可传授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传达。园林景观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教师们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在教学领域中保持与实践领域的同步发展,并且与之共同进步。

3 现代高科技手段是园林景观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园林景观课程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以往的园林景观课程授课多是采用PPT加入文字提纲与图片辅助讲解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平面为特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展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利用三维场景模拟等相关技术将人类历史上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精华加以复制,真实再现园林景观的场景效果,并且可深入互动,模拟真实游览观赏体验,这样就能克服课程时间紧促,外出实地调研人员分散,教师难以控制等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感受,体会场景效果中所蕴含的设计者的匠心以及处理手法等等因素,从而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起到巩固与活化的作用,并且为进一步运用打下基础。最终使得园林景观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园林景观课程教学其实质是在认识园林景观的设计对象从属于自然这一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保障、实践保障以及技术保障这三大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强化生态设计理念,指引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向;同时强调“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保证传统文化精髓的延续性;要求理论知识体系始终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敦促教师密切与设计实践的联系,保证教育的实用性以及实效性,同时也保持先进性的教学思路。最后,呼吁针对园林景观课程教学的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及生动性,通过上述途径,最终保障园林景观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使得景观设计对象——人类生存的环境也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设计天人合一
探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技术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讨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