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5-05-30 13:42:52刘海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习题课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刘海波

摘要:在物理教学 中,习题课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一样,是初中物理课中一种重要的课型。每当授完一个新的物理概念课,教师都会选择一堂习题课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物理习题课呈现新的特点,而且习题教学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习题课 有效教学

物理习题课教学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习题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在习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通盘考虑到知识、能力和观念等因素。(1)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物理知识,扩大知识的联系;(2)使学生建立分析和求解物理题的思路和方法;(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言之,可以将目标具体细化成:理解知识目标、应用知识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拾级而上,循序渐进,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物理习题解决方法;贪多而乱,则会让学生雾里看花。笔者曾听过一堂《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习题课,执教老师在准备习题中深一脚,浅一脚,不能由易到难,所以学生在完成习题时感到困惑,乃至于怀疑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课堂沉闷压抑,老师无法正常组织教学工作,学生无法主动自觉参与课堂。事后,我与这位老师分析了一下:在刚刚结束欧姆定律的知识学习后,就迫不及待的引入关于定律应用电路的设计,从难度上来说学生无法适应,从教学规律来说,没能做到深入浅出,学生往往在难易之间失去目标的定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欲速而不达。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固然跟物理学科对能力要求较高有关,但不可否认,教学目标定得太高,习题阶度过大,也是造成学生对物理昏昏欲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优化习题内容设计,精选精编

题海战术,并不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推崇的。一周3堂课物理,一堂课45分钟,要解决很多的物理知识和习题,靠搞大量的题目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那需要有典型的题目,优化组合。注重题目的科学性、典型性、针对性和发散性,有效提高训练和讲解效率。在优化习题设计中,同时要注意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相应的物理生活情境,但不要为了学生的兴趣而故意去追求。典型的问题加上合理的情景,配合上发散的问题,学生乐意去练习钻研,老师能调动其认知结构,更好地改善课堂沉闷的气氛。

三、优化习题教学策略,综合应用教学方法

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知识的获取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是齐头并进,学生所追求的。教学策略上来说,要注意习题练习和讲解中锻炼理解、分析、推理和数理结合的能力。

如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支点在A点,重力为500N。他将身体撑起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至少多大?

这是一堂《杠杆》习题课上的一个例题,简单但是联系生活,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以及对杠杆的几个要素的理解。训练中,我精心设计问题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除了我设计的这个研究点以外,还适当抓住学生的发光点引导学生讨论。学生通过类似的两道习题训练后,能自己讨论得出此类题目解决的方法和注意点,避免老师的“满堂灌”。老师没有越俎代庖,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动得出的结论更可靠。习题课中,我会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由个例出发,归纳总结出规律,再去指导一般”的研究方法。

四、优化习题教学方法,群策群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曾经指出:“善教者事半而功倍,恶教者事倍而功半。”十分强调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传统形式的习题课上,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我们老师最常用的一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训练众多的题目,学生成为训练题目的机器和老师的听众,老师则是台上孤独的表演者。更谈不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了。老师获得不了学生关于知识的反应,自然无法通过习题的讲解调控课堂的节奏了!物理习题课堂就是死水一潭,只是成了公式的简单堆砌,枯燥无味。学生成了记录和摘抄的机器,物理课堂失去了它本身的灵气与美感。

五、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我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我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家林.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J].快乐阅读旬刊,2013,(01):100.

[2]颜沸.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及变革[J].新课程, 2012,(11):179-180.

[3]李玉涛.浅议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技巧[J].理科爱好者, 2011,(04):89.

猜你喜欢
习题课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