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英
【摘 要】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用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任务型英语;教学方式;应用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仅是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教学目的明确;②可操作性强;③与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或掌握的技能紧密联系;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⑤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⑦有利于促使学生用所学英语获取、理解、处理和交流信息;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实际教学任务时,应特别注意突出所设计的任务能够促使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做事,用学过的英语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型学习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确实有难度,也是人们认为任务型学习不宜在小学开展的理由之一。我认为,任务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任务的大小和难易、也不在于学生的年龄和原有的知识基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交往、合作、用语言做事的意识,训练获取信息的方法,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验成功,发现英语的价值,从而主动学习,自觉地将课堂、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克服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忽视能力和情感的弊端。
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目的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问题,建立任务型教学模式。
以冀教版五年级英语Lesson 22: Leaving and Arriving 一课为基础设计的一例任务型教学。
一、教材分析
通过学生围绕“旅行话题,制订旅行计划”进行相互讨论,掌握相关课程的单词和句型,能够熟练的谈论旅行计划。重点掌握arrive, le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难点在于把arrive, leave两个单词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
二、任务型活动设计
TASK1: My favourite city or country.
教学目的:两人一组做同伴练习,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城市或国家。
Step 1: 小组谈论自己喜欢的城市及国家的原因。
Step 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TASK 2: I go on a trip to
教学目的:谈论自己的一次旅行。
Step 1: 教师通过学生做动作讲解 leave, arrive 两个单词。
Step 2: 听读课文Number1,进行语言输入,听两遍。
Step 3: 学生讨论5个问题。
Step 4: 学生根据Number1,小组内编关于旅行的话题,用上教师所给的句型。
Step 5: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演示本组所做对话。
TASK 3: A plan of our trip
教学目的:为自己假期中进行的一次旅行做计划
step 1: 陈述任务情景,假期快到了,同学们,如果假期中你要进行一次旅行,请你为你的旅行制订一个计划。
Step 2: 学生在组内讨论各自的旅行计划。
Step 3: 各个小组分别汇报各自的计划,看看哪个组,哪个人的计划最合理。
三、课堂任务设计思路
本课由三个任务组成,由潜入深,逐层递进,形成完整的任务链教学结构。
第一个任务是谈论同学们最喜欢的城市及国家。此任务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复习,也是一个任务活动,学生们以小组方式进行快速汇报,并由此引出话题。
第二个任务是谈论同学们的一次旅行。此任务是分五步完成的,首先学习两个新单词,接着进行语言输入。第三步小组根据五个问题,讨论Number1。第四步小组内进行关于旅行话题的讨论。
第三个任务是一个真实任务,即在真实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随着假期的临近,同学们会在假期中进行一次旅行。同学们积极为自己的假期旅行做计划。每一组积极讨论,到何处旅行,何时出发,到那些景点,何时返回。由于它是真实任务,学生参与性很强。
对于任务型课程的设计要自始至终体现任务的要求与特点,尤其是要强调从简单、重复性的起始任务逐层递进到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结构。
本课在设计上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在课堂上呈现了三个环环相扣的任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任务链,最终达到完成最后一个复杂的真实任务的目的。
通过任务型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可以用词造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能编对话、写家庭、朋友、爱好等的文章。学生喜欢用英语交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主动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任务型学习正在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特质、发展语言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和鼓励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当然任务型学习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选择任务、如何使任务与学生的需要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如何使任务与教学的关系和谐融洽,都是有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