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

2015-05-30 09:51:52常秀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语文教学小学

【摘 要】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和品质,是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的必备条件。但教育教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小学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我国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对其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兴趣

引言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少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只注重字"词方面的培养,应该注重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等全方面的语言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有效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小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然后让他们能够正确地书写所学的字。要保证学生能够牢固地记忆所学过的字,就要让他们反复地去进行朗读,熟练地掌握字的发音和字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写字和读音的规范性进行正确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地读准字音。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揣摩作者的写作情感,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边读边想,遇到疑问则自主地启发思维,经过思考引发灵感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感知、领悟、积累、运用”的朗读过程。另外,小学语文课文中往往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画面形象有趣,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抓好课堂纪律

(一)处理违纪行为要及时、妥善、合理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该迅速判断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课堂纪律,并作出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比如接话、出怪声等,教师可以暂时不予理睬的方法,课下再给于处理。我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大多的处理办法是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悄悄提醒他。这样,既不影响上课,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同时,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可奖给学生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最近,我在尝试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使之养成自觉守纪的好习惯. 小学生对所在小组和班级有一定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别是课任教师所任班级较多,进行小组竞赛或是班级竞赛,对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敬猴”,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课堂上活动较多,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三、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朗读训练的积极性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小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然后让他们能够正确地书写所学的字。要保证学生能够牢固地记忆所学过的字,就要让他们反复地去进行朗读,熟练地掌握字的发音和字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写字和读音的规范性进行正确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地读准字音。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揣摩作者的写作情感,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边读边想,遇到疑问则自主地启发思维,经过思考引发灵感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感知、领悟、积累、运用”的朗读过程。另外,小学语文课文中往往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画面形象有趣,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课文情境图

课文一般都有与课文内容结合的情境图,教学课文前让学生先看图,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课文。例如在教学课文《雨后的森林》时,我先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情景图,激发学生对雨后森林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在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

参考文献:

[1]孙聪.小学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2]李欣.小学绘本阅读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程锦宏.大连开发区小学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潘恒.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5]徐瑰瑰.从学生学习的视角看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4,03:32-34.

作者简介:

常秀平(1954.11~),男;籍贯:安徽省明光市;学历:中师;毕业院校:安徽省嘉山教师进修学校;现有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小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1:21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