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同伴心理辅导的开展探讨

2015-05-30 07:52:35郑薇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高心理健康教育

郑薇薇

【摘 要】同伴心理辅导作为同龄人间的心理援助越来越被中职学生所接受和喜欢。两年来,笔者在本校开展了两期的同伴心理辅导员培训,构建和逐步完善同伴心理辅导机制。笔者在本文中系统的探讨开展同伴心理辅导的理念、团队组织培训方案和具体开展的内容,从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希望对以后深入的开展同伴辅导工作能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职高;同伴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

近年来,温州各中小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可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却没有呈下降趋势反而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相对于庞大的中小学生数量,专兼职的心理教师数量仍十分缺乏,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的需求;另一方面,当代的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中职生,他们与社会接触更多,面临的心理困扰也更加复杂,遇到问题他们更愿意去找同龄人去解决帮忙。

这两年来,笔者也开始在本校开展了两期的同伴心理辅导员培训。在此,笔者将系统的探讨在本校中开展同伴心理辅导的理念和经验反思。

二、同伴辅导的可信性分析

从人的认知发展来看,同龄人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同辈交往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刺激其主体发展的有利力量。

笔者曾对本校高一学生进行调查,题目是“在你遇到烦恼时,你希望得到谁的帮助”。有66.4%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24.3%的同学选择家长,7.1%的同学会选择班主任,13.7%的同学会选择心理老师。由此看出,学生选择心理调节的方式是依据心理上的亲密程度来进行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叛逆, 对于父母或老师这些长辈会有一种排斥感,往往更愿意听从朋友和同学的劝告。

三、组建“同伴心理辅导员”队伍

1.人员招募

(1)成立“心灵成长坊”,以此为名义面向全校招募成员。通过海报、广播站等途径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同伴心理辅导员的意义,增加其报名的积极性。

(2)同伴辅导员的选拔条件。原则上每班两名,男女各一名,可通过班主任推荐、自荐等途径选出。学生填好报名表格后,进行面试和《SCL-90症状自评》测验,其目的在于测验其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和具备一定人际沟通能力。

2.组织培训

同伴心理辅导虽然不是标准的心理辅导,但是也不同于一般的谈心聊天,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所以需要对同伴心理辅导员进行统一、系统的培训。

同伴心理辅导员培训时间持续一学年,高一成员统一集中培训,高二成员以实践交流为主。主要形式和内容如下:

(1)讲座。两周一次。根据面试的心理测验分析,结合职高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适合他们成长培训内容,主要围绕这三大主题展开:

知己知彼——2课时,以认识自己和同伴,促进自我成长为主。

①认识同伴心理辅导,课程介绍,角色定位。

②认识自己,了解自我与同伴的身心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标准。

助人自助——3~4课时,学习掌握心理助人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例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疗法等,让学生学会结合理论去分析自身和同伴的某些行为。

②掌握同伴沟通技巧:学会尊重、共情、真诚的态度,运用倾听、提问、面质等沟通技巧。

③掌握同伴心理辅导特殊技能: ABC理性情绪疗法,行为疗法。

特别关注——2课时,学会关注发现心理状态特别学生。

①学会观察:心理状态的分类,区分异常和正常心理的原则,常见心理疾病的鉴别。

②职高生常见问题表现,学会与班主任、辅导老师的沟通,参与危机预警。

(2)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学员们可以将讲座中所学到的理论和技能在团体辅导中运用起来,这也是同伴心理辅导的实践途径,更有利于同伴心理辅导员熟悉技能,开展未来工作。

四、同伴心理辅导的日常开展和管理

同伴心理辅导活动的宗旨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让生活充满阳光”,因此,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和谐幸福校园、鉴别关注帮助特别同伴为内容,具体包括:

(1)组织班级团体辅导或者团体心理游戏。同伴心理辅导员可以利用培训阶段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学习的一些活动运用到班级中去,主要目的在于愉悦班级氛围,提高同学间的沟通、团队凝聚力和团结互助合作。

(2)做好同学间的“知心人”、“调解员”。同伴心理辅导员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他们基本掌握了常用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调节同伴的比较轻微的心理困扰,解决同伴间的矛盾争执。

(3)当好校园心理危机“预警员”。同伴心理辅导员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他们最主要的角色是心理老师的助手,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员。通过培训之后,他们需要具备对异常心理现象较强的敏感度,以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不断恶化。

五、经验与反思

1.加强专业督导

同伴心理辅导员在积极履行“知心人”、“调解员”、“预警员”职责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性不强,能力不够,有可能接受对方的一些负面信息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对这些“准心理咨询员”做好定期的督导,排解他们的心理垃圾。

2.加强制度保障

同伴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其主要凭借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和对帮助同学的热心,加入到这项工作中的,当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由于受学习、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流失率很高。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同伴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要积极把同伴心理辅导工作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三级网络中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探索,本校逐步建立起了同伴心理辅导的机制,开辟了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希望借助这个途径不断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团结向上的校园氛围。

猜你喜欢
职高心理健康教育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读与写(2021年22期)2021-11-22 06:05:54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40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2:57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