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方伶俐
【摘要】目前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开课缺乏规划、学生选课盲目、课堂管理松散、质量参差不齐及课程考核随意等问题,建议加强开课规划和引导以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选课引导机制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健全激励和竞争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规范教学运行。
【关键词】高校 公选课 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8-02
许多高校都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求学生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期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来达到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兴趣更加广泛、素质更加全面的目的。尽管公共选修课曾被寄予厚望,但在公选课的实际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公共选修课的特点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每门课有对应的学分,学生必须按规定修满一定的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公共选修课与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第一,开课自由。全校各个院系、各个专业以及学工的老师都可以申请开设公选课,课程内容也五彩纷呈,哲学、政治、音乐、电影、经济、爱情、婚姻、健康等等无所不包。第二,选课自由。只要符合学校关于公选课学分的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其它想法任意选择,或者说,只要学生有时间,基本上每门课他都可以选。第三,对象广泛。从大一到大四,从文史财经到理工农医,只要是该校的学生,理论上都可以成为授课对象。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各高校公选课的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有共性的问题。
1.开课缺乏规划
高校各专业有明确的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明确、严谨,但公选课结构缺乏规划和设计。公选课确实要范围广,需要古今中外、百花齐放,但不等于为了节省成本,可以在管理上过于粗放,学校有必要做适当的规划和设计。
比如,有的课程可能学生有兴趣,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可能有帮助或者是可以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但因为没有老师开课或者只有开设了一门,很多学生就失去学习的机会了。或者,有的类别的课程尽管名称有差别,但实际内容差别不大,出现了扎堆现象,而且选的学生都比较少,这就有点浪费资源。又如,有时高校公选课的数量较少,明显不能满足学生选课拿学分的要求,就会出现学生把选到课作为第一目标,顾不上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课。再如,有的公选课基本就是老师陪学生一起混时间,唯一的“优点”就是上起来轻松,学分好拿,这样质量低的选修课却因为总有学生选而没有淘汰。
2.学生选课盲目
高校对学生选择公选课是缺乏指导的,有些高校可能有基本的选课技术上的指导,有些高校则是从头到尾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选课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好指导的,只要开放网络,学生输入帐号密码进去,大概看一下,按自己的想法选好几门就行了,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高校公选课的信息不是很充分,缺乏较为详细的关于授课教师的专业与特长、学习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等情况的说明。或者,有些高校公选课的信息比较充分,但网上选课系统开放的时间较短,学生没办法或不愿意仔细逐门查看课程信息,导致只看课程名称,盲目选课。又如,高校很少有关于公选课质量的信息,只有选课人数的信息,能不能选到高质量的课程,有一定的随机性。再如,学生之间会传播一些诸如什么课上起来轻松、什么课老师不喜欢点名、什么课老师打分高、什么课不考试也能及格等信息,少数学生选课的时候就专门选这种课。
3.课堂管理松散
专业课的课堂管理是很严格的,不能随意请假、迟到、早退及旷课,但公选课要求低得多,而且课堂学生人数多、构成复杂,管理普遍较松散。很多公选课都是大班上课,一个课堂有100多甚至200人,学生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是很普遍的事情,或者课上做的都是与课堂完全无关的事。即使公选课是只有40或50人上课,迟到早退或上课不守纪律的事也比比皆是。这里面主要是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拿学分作为主要目的,而不关心是否学到知识,把选修课逃课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既然如此,学生就和老师斗智斗勇了。比如,想法应付点名。老师要是喜欢第一节课点名,学生就每下一节课溜走一些;老师要是喜欢最后一节课点名,学生就最后一节课才姗姗而来;老师要是随机点名,学生就想办法代答到,或由上课的学生发短信通知他们来。或者,人来了但根本不听课。比如课堂上自己学自己的,或玩自己的手机,或者是睡觉等等,“人在曹营心在汉”。又如,动不动就以各种理由请长假,工科学院的学生说要参加生产实习,理科学院的学生说要参加建模大赛培训,艺术学院的学生说要外出写生等等。老师的问题,主要是课堂吸引力不够,或者是课堂管理要求太低。有的老师从来不点名,学生的出勤率就明显要低一些。
4.质量参差不齐
学校开公选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选课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的,但公选课的质量确实是参差不齐,根源在于学校对公选课管理要求相对较低,直接原因则是各种各样的。
少数老师的公选课质量是比较高的,但有些公选课的质量确实不尽人意。比如,部分老师开设公选课主要是为了短时间内凑够教学工作量,并没有长期教下去的打算,因此不愿投入较多精力。或者,少数老师开设的公选课和自己的专业背景毫无关联,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又没有合适教材,没有能力把这门课教好。又如,有些老师具备教师资格证,但是行政人员身份,也可以开设公选课,行政事务琐碎而繁杂,会影响到公选课教学质量。再如,有些老师把选修课不当回事,并不认真上课,不仅教学质量不高,而且开课停课比较随意, 让学生觉得反感。
5.课程考核随意
对于公选课的考核方式,高校一般没有硬性的规定。因此,很多公选课的考核都是比较随意的,基本上让学生随随便便交篇小论文就能过关,而且给学生给高分还给低分也比较随意。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有些老师嫌弃认真考核太麻烦,让学生交篇小论文,自己改起来比较方便,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改,随便打分,反正学校从来就不检查。或者,有些老师的课本来选的人就少,如果认真考核,选的人会更少,为避免这门课被停掉,只有提供方便来迎合学生。又如,有些公选课上课方式特殊,上课时学生欣赏一番,下课时老师总结一下,很难严格考核。
三、加强公共选修课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1.加强开课规划和引导,优化课程结构
加强开课规划和引导,在拓宽公选课覆盖面的基础上,构建围绕核心课程的多层次课程结构体系,注重公选课和开设本门课程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课之间的关联,鼓励教师开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要求教师开课具有连续性,从而保障公选课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连续性,优化课程结构。
2.建立选课引导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建立选课引导机制,包括课程信息公开、进行选课教育等活动,让学生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提供公选课资源使用效率。一方面,学校可在教务处网页上专门公开关于公选课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资料等信息,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另一方面,要求各学院在公选课开选之前进行召集各年级的学生集体学习,为学生讲解选课的思路,提供选课建议等等。
3.健全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加强精神激励。以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网上评教的分数为主,结合督导的意见,对全校的公选课进行评比,为排名靠前的教师颁发奖励证书,在校园网上公示,也可适当予以物资奖励。另一方面,加强物资激励,鼓励竞争。学校将课酬与选课人数挂钩,选课人数到达一定数量才允许开课,超过一定人数后,每增加若干人,课酬上升一级,以激励教师互相竞争,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规范教学运行
加强平时课堂教学的监督,适当抽查课堂出勤率;选派督导或学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和教师交流,规范教师授课行为。要求教师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以小论文进行考核的课程,必须提交评分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基本的考勤记录,抽查最后的试卷或论文评阅情况,要求教师将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或作业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参考文献:
[1]顾瑶韵. 浅议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70-72.
[2]闫梅红,张鸽. 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98-100.
[2]周衡,沈穎颖,速成. 高校大学生公选课的选课矛盾与对策[J]. 学理论,2012,(33):247-249.
作者简介:
李文芳(1978-),男,湖北监利人,博士,讲师,从事证券投资、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
方伶俐(1981-),女,湖北黄石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