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文惠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提升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中美育的因素极为丰富,它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学的内容,而且容纳了非常广泛的自然和社会的常识,特别是古诗中集中了多种美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1. 意境美。诗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事物来展现一定的意境。我们教学古诗,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意境感受。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只有把自己带入情境之中,和作者心灵相融,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刻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产生心灵的共鸣。如读《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后两句中,诗人用高声说话怕惊动天上仙人的丰富想象来烘托楼的高,山寺夜之静,读来让人生发一种飘飘欲仙的意境,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美感。通过这样联想诗的意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美、追求美的情感。
2. 氛围美。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读了优美的诗句,我们常冠之以诗情画意来形容,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美感。的确如此,一首好诗就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图,它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和描述,给人们展示一个充满情味和鲜美的世界。比如课本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仅用十个字,就把连绵不断的群山,波浪翻滚的黄河奔腾入海的气势映入我们的眼帘,把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画了一个巨大的轮廓,读来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美的情味。这种环境氛围借助景物的渲染,创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素质。
3. 修辞美。诗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凝华的美,而不同的内容又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使诗意锦上添花,读来顿生美感,美不胜收。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用了夸张的手法把祖国山河描绘得气派雄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仔细揣摩,细心挖掘,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品味,寻找美的因素,那么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 意匠美。意匠是指诗文、绘画等的构思设计。诗是语言的精华、是美的象征,谈起诗就会联想到它的结构形式以及艺术构思的奇妙之美。结构整齐之美自不必提,单就有不少诗用字之巧、选词之妙,在表达诗意中似乎违背常情,但却得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意蕴。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这种看似无理却又妙趣横生的设计之美是颇为多见的。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既是无人,又出现人语,真是妙趣叠生,构思之巧给诗意增添了美的色彩。而在《题西林壁》中,作者在选词和构思上也颇为精巧。如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里诗人观察庐山有横看,有侧看;有远看,有近看;有高看,也有低看。由于观察位置、距离、角度的不同,同一座庐山在诗人眼前竟呈现出各异的样子。类似的诗很多,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诗中体现的意匠美,会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感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而能够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5. 吟咏美。古诗的韵律严整,吟诵时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可谓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在教学时,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声音艺术美的享受。不同内容的诗,运用不同的节奏、重音和语调去吟诵,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美感。如,朗读《春晓》《鹅》等诗可用欢快的语调;《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用婉转低沉的语气朗读来表达作者的失落又渴求理想的心情;《示儿》中“死去原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可用悲壮深沉的语调来读等。语文古诗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诗意多指导学生富于表情朗读,增强声音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美的情趣,让学习古诗成为艺术修养的课堂。
美育的内容极为多样,进行美育的途径也非常广泛,以上仅是在古诗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几个方面,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