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华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科研在要素结构、体系机制、模式策略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要求基础教育科研管理理念必须全面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科研管理需要逐步树立“五化”理念,坚持突出科研服务人本化、追求资源共享最大化、注重组织指导多元化、推行网络培训菜单化、实现整体功能系统化。通过现代教育科研管理理念的不断强化与持续深化,谋求基础教育科研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促进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整个工程实施所面对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十分复杂,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引领水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所涉及的每一个方面,都可能关系到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工作全局的成败得失。处于各个工作层面的基础教育科研管理主体,充分认识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主动转变传统的教育科研管理理念,切实把握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关键节点,是基础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工程。
一、管理信息化需要突出科研服务人本化
管理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调整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对人的智能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对象是作为信息发生主体和接受客体的人。人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决定性因素,所有的信息活动和管理行为都是紧紧围绕着“人”这个核心因素组织和展开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所在、质量所在。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摒弃只重视管信息、管技术的传统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原则,即在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把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放在首位,向管理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教育科研的动力实质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产生“需要”的内驱力;教育科研管理的实质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和发展这种内驱力,作为教育科研的原动力。“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它是激励人们产生和保持积极行为的动因。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正确把握各个层次科研群体的个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他们把个人利益与工作效益、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和个人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通过科学评价和有效激励,营造一种识才、惜才、用才、护才、育才的教育科研管理动力生成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
二、管理信息化需要追求资源共享最大化
现代教育科研的信息资源意识,强调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突出教育科学化信息的对称性;强调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突出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管理不仅隐性资源被忽视,而且显性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许多资源被搁置,如显性的网络资源只用于网络通讯而网络管理往往被忽略。网站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区别是明显的。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与通讯,而“管理系统”是专业的虚拟管理工作平台,能代替人做许多管理工作。隐性资源的利用也是一样,如因信息不对称,许多人不了解课题管理的政策和指南等信息,失去了课题申请机会,使一些良好的课题资源流失。毫无疑问,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是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主体建构的空间基础。
实现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考虑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效率最大化,其次考虑如何实现与信息技术无缝衔接。一般说来,传统的管理工作不用过于考虑管理者与信息技术设备的严密衔接,而信息化管理则必须考虑人与机的关系,并且在工作设计上实现人机融和。同时,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要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设备和设施转化为管理行为。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按照手工操作设计的,工作程序多,工作内容繁杂。例如课题管理,传统管理方式建立档案程序大致是:制表、登记、编号、入档,开始评审以及评审之后必须保持材料不乱。而信息化管理的上述程序,完全被“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代替,我们只需要在申报时给申报人一个编号,其他所有工作都会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并进入电子档案库。但是如何使用个人编号能够准确无误地在计算机中生成个人档案,则需要按照程序要求,准确无误地发布个人编号,并对申报表作细致说明,要求申报人准确无误地加以填写。所以各级管理者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熟练、准确和快捷地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人机对话,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科研管理。
三、管理信息化需要注重组织指导多元化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业务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现代管理形态,其管理职能的体现完全有别于纯粹的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为主的职能内容在科研管理成分中占有重要比重。从职能兼容和转换的意义上讲,指导也是一种管理。因此,信息化的指导性管理必然成为现代教育科研管理方式的行为主导或主流。
从教育科研的发端看,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是从规划开始的。教育科学规划本身就是一种高端的组织和引领,一定阶段的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此展开的。规划是为了把握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重点、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内容等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科研业务管理和指导是为了使研究讲程序、讲效率、讲质量而更加有效。建立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要围绕着科学合理的教育科学规划,高效务实地实施对教育科研业务的全程管理,以及有效有用的科学指导。
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组织和指导方式上要多方并举。第一需要利用网络管理实现组织指导的扁平式桌面化,即改变传统层级的“树型”管理范式,实现层级管理与直接管理结合,促进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教育科研项目通过“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专用空间层层点击申报,各级教科研管理和指导机构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对申报项目即时指导反馈。不同层面申报项目的评审信息在传递时间上几乎同步,其文件处理效率和业务指导效能将成倍提高。第二是组织机构建设虚拟化。如成立网上专家评审团队等网络虚拟组织,建库管理,在实际操作时根据需要随机选择,管理调用十分便利。第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组织机构协作化。如基础教育研究部门、协作研究组织以及相应的学术团体等,均可跨界组成不同指导职能的临时性工作小组,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远程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做一些科研业务指导性的工作,甚至协助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工作等等。多元化的教育科研组织指导,使教育科研通过研究层次的分化,促进了科研队伍和规模的扩大,为基础教育科研的普及与提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和广阔的背景。
四、管理信息化需要推行网络培训菜单化
把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培训纳入教育科研宏观管理范畴,这是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单纯是因为信息化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别突出,需要特定的培训来满足管理技能要求的原因,同时更是因为形式上非信息化的因素,如科研政策规划、管理规定、程序规范、资源体系、硬件标准、信息规格和成本测算等等,需要通过连续多层次培训来预防和解决人员更替、业务更新给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观念不适、操作不力等实际问题。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能性管理人才,而且各个管理层面上更需要既懂科研、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是一般的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以至广大从事科研活动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知识。在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体建构中,通过网络培训,普及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自我管理素质,自然成为相对成本较低但却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
根据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对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可以设定出若干内容模块进而构成选项菜单,以便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的委培和受训者因岗定向,各取所需,同时也更加利于他们回到管理岗位上学有所用,各尽所能。
一般情况下,培训菜单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性内容、人力组织性内容、资源环境性内容三大板块。信息技术性内容面对的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性设备和设施系统。它是以开放的教育科研网和封闭的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载体,构成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设备体系。人力组织性内容涉及的是教育科研的相关机构和人力资源以及它们的管理职能,这是管理培训的本质性内容。它决定着系统的管理与发展水平,影响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系统功能的源点,也是信息化的重点。组织性内容决定了“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性质,也就决定了它在管理平台中的核心地位。资源环境性内容关系的是信息化管理的对象和条件,作为技术性平台存在的广泛基础,它通过代替人或者延伸人的能力,把教育科研管理的泛化信息转变成有管理价值的目标资源,以达到环境共建、资源共享的目的。信息化平台是围绕着教育科研管理总体目标设计开发的,科研、培训和管理,三者关联互动,并且在管理的统合下整体运行。所以,资源也好,环境也好,不管是虚拟开发,还是实际运载,在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框架下,都要高度体现科学管理的内涵,都要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主旨。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把有关教育科研的管理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和目的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整合的动态有序的功能系统。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和工作内容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建立联系,又与其它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密切联系,而且系统本身也是外部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的要素结构,即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和关系状态,决定系统的功能水平。为了达到优化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和整体思想,对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和关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和整体调节,确切把握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特征,环环相扣,层层负责,步步改进,以使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产生最佳的整合效应和最大的整体效益。
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直接为教育科研实践服务的。从传统的教育科研管理到实施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理念的转变,也是教育科研管理技能和效能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中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特别是教育科研管理队伍和指导力量的合二为一,在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整体规划和具体管理的落实到位、科研指导和培训服务的积极跟进,都要求管理者、指导者、研究者等所有人力资源,与教育科研的设备、网络、技术等所有物力资源全面整合,实现整体功能优化和系统资源优质,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科研机构和基础学校实施信息化科研管理和长远发展的总体需求。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与发展是其自身价值最基本也是最突出的体现。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体系和调控机制,就是要有效引导和切实保证教育科研自身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然而,教育科学研究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作为管理对象的教育科研领域,不仅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诸多要素本身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教育科研本身在发展变化,而与其相关的其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也在变化。信息化管理在教育科研领域实施,不能以传统的管理观念看待问题和以固有的管理经验处理问题,而应该从教育科研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更新管理模式,探索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规律。力求通过信息手段,主动预测并积极适应教育科研的发展变化,采取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动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实现实践上的跨越和理论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