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2015-05-30 10:48张薇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周长线段数学

张薇

课堂教学只有抓住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落实三维目标,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结合学情,实现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任务是从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出发,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而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现有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认识结构的重组和提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那么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就非常重要,只有找准学生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立足学生的实际,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欲望,促进其更好地学习。

二、抓住知识重难点,落实有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教法、学法,找准问题关键,才能更好地落实有效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弄清三者之间关系,重点理解相关知识的概念。利用“端点”加以区分,教师拿出一个线段,教师提问:“老师手里是直线还是线段、射线呢?”意在从生活实际出发,当学生确认线段时,又追问:“如果向一个方向无线延长时呢?向线段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呢?”意在进一步理解“端点”,使学生对“端点”的认识更为深刻。教师准备的教具和几个连续的追问使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捕捉生成点,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并加以有效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随处存在,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当讲到“鸡兔共有35个头,96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填表方法讲解,学生在填表时讨论哪种填表法最方便。小组合作每组至少列出除老师给出的方法外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一来,每个小组同学受到鼓舞,纷纷开动脑筋,随着讨论的进行,新的想法不断产生。

学生的“奇思妙想”,是课堂教学创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有些问题不是课前的预设,只要老师注意倾听,抓住“火花”的瞬间,就会呈现精彩的课堂,细节成就课堂,决定课堂的活力,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去感悟,去成功。

四、立足合作,呈现有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日益被广大师生使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偏重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展开真正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愿望,才能有话可说,才能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周长”概念时,教师采用让学生独立观察,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概括出“周长”的定义,然后小组交流形成文字,组间比较,完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特征时,教师提问:“一个不规则的树叶周长怎么测量,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写出各自的方法,小组交流,评出最佳方案”,本课不仅渗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帮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教学思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了什么是周长,怎么测量简单物体(平面上)的周长和方法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交流,探究周长的特征,这样的小组合作是有的放矢的,是高效的。最后小组汇报,把“周长”的特征表述出来,清晰明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化了合作学习内涵,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形成的整个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立足课堂的生实际,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有效。

猜你喜欢
周长线段数学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巧算周长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