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棉花收购和加工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2015-05-30 10:48成建石
棉花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棉花思考培养

摘要:棉花产业涉及到棉花生产、棉花加工、棉花储备、棉花检验和棉花纺织等领域,在国民经济特别是“三农”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行业性棉花专业人才的历史、现状分析入手,对如何进一步多元培养培训棉花检验加工、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棉花;人才;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6-0016-04

Abstract: Cotton industry relating to the field of cotton production, cotton processing, cotton reserve, cotton inspection and cotton textile, etc,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three rural".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tton professiona talents, and discussed how to further diversification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 talents of cotton inspection-processing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otton;Talent;Cultivation;Thinking

0 引言

棉花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棉纺织厂的主要生产原料。我国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棉制品和服装均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棉花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我国棉花生产直接关系到2亿棉农、1000多万纺织工人和数百万流通劳动力的就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由棉花收购、检验、加工、储存和经营人员组成的棉花产业链,在棉花生产、收购、加工、储存、贸易和纺织等诸多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了大量的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2]。

从事棉花流通产业的人员需要具备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的专业知识,目前从业人员达到数百万人,但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却不及总人数的10%、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达不到总人数的30%。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影响了棉花产业、行业的发展。全面认识棉花流通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对于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我国棉花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

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几经起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生产时期、统购统销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资源优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棉花产业已经成为部分省、自治区的财政支柱产业,棉花生产也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经济收入形式呈现多种多样。但由于棉花生产成本高、投入大、价格波动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棉田经济收入不稳定,经济发达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逐步减少,部分原来的产棉省已经演变成为销棉省。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棉花与粮食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物质,国家仅授权给供销合作社负责棉花的统一收购、统一调拨销售,是供销合作社的一项重要业务,当时的棉麻公司是产利大户。在收购销售时发现棉花检验、加工人才奇缺,几乎到了青黄不接状态,供销合作社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列入头等大事来抓,在国家恢复高校统一招生后立即筹划棉花检验加工人才的培养。供销合作社系统所属的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现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浙江供销学校、河南供销学校、山东聊城供销学校、河北供销学校、新疆供销技工学校、河南新乡供销学校等院校从1978年起先后开办棉花检验、棉花加工等专业。

供销合作社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棉花专业初期,各地的省棉麻公司主动与学校联系,与系统所属学校共同制定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协助学校落实专业教师、解决教学和实训中的困难,落实学生专业实训单位,协调有关问题,公司派员常住学校,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学生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棉花检验、棉花加工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专业影响、社会反映和美誉度极好。其它相关学校也在急需要专业人才的背景下相继创办,全国专业教研活动纷纷开展,制定全国统一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标准,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专业教材建设。一批棉花专业毕业生充实到棉花产业的收购加工行业中,支撑了棉花统购统销工作正常进行。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提高棉花检验技术水平,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关于棉花收购有关政策,在全国开展棉花检验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形成了学习掌握技术、提高专业水平的新气象。

2 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专业人才的现状及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改变计划经济下的模式,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参与棉花的收购和销售,供销合作社系统独家经营的模式成为历史。当时已将过去免费上学改为自费上学,国家包分配改为自谋职业,学生认为棉花专业就业面窄、工作场地不固定、整天与老百姓打交道,造成专业招生人数不断下降。再加上某些领导认为棉花大家收,不要供销合作社一家来投入资金培养人才以及学校经费拨款得不到解决等多种原因,棉花检验、棉花加工专业相继停止招生,全国仅有新疆供销学校仍在少量招收中专生。

随着棉花检测、加工设备更新升级步伐的加快,棉花质量检验标准与国际接轨,相关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日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棉花加工企业大约18000家,纤维检验所(站)大约160个,但是已经有20多年没有相关专业毕业生充实进来。

我国棉花质量检验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将原先以感官检验为主改为以采用美国的仪器检验为主的检验方法。美国棉花生产是以农场生产为主,棉花是集中生产、机器采摘、一次加工,棉花质量均匀、差异性小,一致性程度高,棉花的质量便于使用仪器检测。而我国棉花生产形式是以农户个体生产、分批采摘和分批交售为主,少量棉花是批量生产、批量销售(如新疆建设兵团)。棉花加工时因批次多、品种复杂、采摘期不一而导致质量差异很大,而棉花仪器检测只能在棉花加工时进行。因此,棉花质量检验人员需要过硬技术,掌握棉花感官检验与仪器检测之间关系,分批、分质量划分档次,才能发挥棉花的最佳效用,使棉花价格达到最大化,让棉农得到实惠,促进棉花生产。

随着棉花检验加工技术不断发展,棉花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需要一批棉花检验加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撑;需要将棉农一家一户生产的棉花按照国家标准分类定级,将相同质量的棉花组批加工生产;需要通过熟练掌握棉花感官检验与仪器检测关系的技术人员来保证棉农的收益和棉花加工企业的合理利润互相达到最大化,从而体现国家有关惠农的政策,促进棉花生产稳步发展和纺织工业的健康成长。目前,社会需要大量棉花检验加工经营专业毕业生,而20世纪80年代的毕业生又相继步入退休行列,棉花检验加工经营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现象已经出现,可能要面临断层的严峻现实。

3 政校行企多元培养棉花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棉花企业在流通模式转化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人才培养的困境。棉花市场放开后,原来经营单位技术人员纷纷各奔前程自找门路,人才流动频繁,跳槽不断,而经营单位忽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如何做好技术人才培养、选拔与储备,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保持棉花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政府、院校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要课题,需要政校行企合力多元化解决。

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企业人才缺口较大的岗位主要有:棉花收购质量检测、棉花加工技术、棉花质量鉴定、棉花电子商务和棉花期货交易、棉花储备管理、棉花贸易、棉花质量控制等。而国家和院校现行的职业资格体系、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已经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新型棉花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所以,要培养棉花行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有较丰富的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具有优秀领导者的素质、才能和领导艺术[3]。

3.1 制定激励与扶持的招生政策

棉花专业是涉农专业,应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主管棉花经营的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请示有关部门制定该专业的激励与扶持的招生政策:如可以采取定向招生、新生进校后中途可以二次选择该专业、棉花(供销系统)行业职工子女优先录取;从棉花经营活动的国家税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开设棉花专业的院校进行设备建设;鼓励棉花加工和经营单位资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和该专业的学生(国家允许该资助款在税前列支,优先录用毕业生)等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招生难问题,支持棉花专业人才培养,以保持棉花稳步发展。

3.2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棉花人才建设必须发挥院校主渠道的作用,院校要与企业相联合,合作培养人才。了解企业需要哪些人才,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把招生人数、选拔条件等方面与棉花产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对接,以岗位定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磨合期,节省培养成本,培养企业受欢迎的实践型、应用型技能人才[4]。这样既能解决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又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3 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

尽管当下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学校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客观上仍然偏离了生产第一线,学院既要创造仿真环节,加大实训投入,创建实训室,提高实训比例,让学生有亲临第一线感觉,又要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新路,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或预就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提前进入就业环节。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出现本身知识老化、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要加强理论教师、实训教师的后续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要不断学习专业新技术、掌握科研新动向,要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师资队伍质量的不断提高。

3.5 校企合作构建培养体系

棉花企业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效益,必须帮助员工提高技能水平。企业要与院校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构建对现有的技术人员和职工进行培训的系统。充分利用企业空闲时间,开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培训重点应放在知识更新、提升管理水平、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及时解决棉花企业现有员工知识老化和技术人才紧缺难题。

总之,要创新政校行企多元培养人才的思路与举措,既培养出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快速胜任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学生,又培训出技术、管理、经营水平全面的企业员工,有力缓解棉花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棉花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建石.中国棉花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西棉花,2010,32(6):55-57.

[2]李秀梅.浅谈棉花质量检验及其管理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3(7):72.

[3]范丽娟.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9(9):27-29.

[4] 王张健. 房地产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8.

猜你喜欢
棉花思考培养
棉花是花吗?
棉花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