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摘 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读者了解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读者决定是否愿意读取深层次新闻内容的第一道关口。该文以《林海日报》为例,从淡化会议报道,突出新闻价值,尽量通俗易懂,尽可能贴近民生,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求传统报纸标题制作上的创新,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的标题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的桥梁,在这个争夺眼球的时代,抓好新闻标题的制作,可以提高报纸的影响力,符合报纸发展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标题 新闻价值 贴近民生 语言元素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234-01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个好的标题对新闻具有“点睛”之效。现在的新闻已经进入读题时代,“看报看题”“5 s效应”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标题成为读者了解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读者决定是否愿意读取深层次新闻内容的第一道关口。纵观目前一些报纸、网络,在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都会在标题的制作上下足一番功夫,有的甚至“哗众取宠”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林海日报》作为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机关报,在调整办报思路的同时,力求在标题的制作上创新,取得一定效果,受到读者好评。
1 淡化会议报道,突出新闻价值
作为党的喉舌、企业机关报,《林海日报》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任,担负着为企业发展做好鼓与呼的重任,少不了会议报道。记者报道会议时,都离不开“会议要求、会议强调”等字眼,往往读者读到这样的标题时,就失去了继续阅读内容的兴趣,给读者以枯燥感。这时,记者应该跳出会议报道的圈子,将会议精神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提炼到标题,使读者一目了然。
如:地企互动 内外宣互动 多媒体互动(肩题)
林区棚改攻坚战新闻宣传捷报频传(主题)
1个月以来发表内、外宣稿件200余篇(副题)
此标题一改会议报道形式,肩题反映出新闻宣传报道的工作机制,主题将主要新闻内容进行提炼,副题总结数量,从而反映出报道的成绩,凸显了会议主要报道的内容。
会议报道中,免不了年年报但又不得不重复的报道,这就要求记者要多动脑筋,尽量拟出与以往不重复的标题。
如:森工集团(林管局)举行离退休老干部迎新春座谈会记者将这一新闻事件重新制作标题为:
声声问候 真切关怀(肩题)
森工集团(林管局)期盼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 建言献策(主题)
这样重新拟定标题后就与以往的报道有了明显区别。
2 尽量通俗易懂,尽可能贴近民生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60余年来,林业工人“先生产、后生活”,为林业发展奉献了青春,做出了贡献。《林海日报》的广大读者来自于林业工人,所以《林海日报》的办报思路一直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真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真实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民生新闻就是有关老百姓的新闻,彰显百姓诉求,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制作民生新闻的标题时,编辑记者应该尽可能地在标题中融入情感元素,赋予标题鲜活的生命力,要把读者关注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在标题中体现出来,从百姓的视角体现人为关怀,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新闻的兴趣。
如:为一线职工送“厚礼”。
春节前夕,乌尔旗汉森工公司为生产一线的主伐工队送去了发电机、电视机、电视接收器、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用品,让一线职工也能享受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动词给人的印象实际、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标题中的“送”字是很常用的动词,但与“厚礼”一词搭配,却显精当,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恰当的使用数字,会使新闻报道具有说服力。标题制作也同样适用数字,用得好、用得活,可以让数字在标题中巧妙的“说话”,使原本枯燥的标题立刻生动起来,能更好地体现新闻价值,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如:距离幸福“5000 m”(主题)。
阿尔山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惠及职工群众(副题)。
79岁高龄的王义老人在林区工作生活了半辈子,和7个孩子一直挤在一间面积不足40 m2的平房里,买楼房成了一家人的“奢望”。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后,王义享受到国家政策,购买了新楼房,“5000 m”这个数字是王义的“老家”到新家的距离,在这里巧用“5000 m”这一数字,立刻使标题生动起来,虽然只有这短短的5000 m距离,但却反映出王义老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 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缓解读者视觉疲劳
传统的报纸,新闻标题遵循着语言使用规范和新闻原则,循规蹈矩地传播着新闻发生的事实,可这种中规中矩的新闻标题会让读者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太过单一的标题会让读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果多用俗语、口语和网络语言等,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会让读者的大脑形成新的兴奋点,更吸引读者“眼球”。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报纸新闻标题语言也应不断地融入新的语言元素,求新,求异,使新闻标题的语言继续向前发展。
如:“号锤不响,也能黄金万两”。
林区有句俗语“号锤一响,黄金万两”,说的是贮木场的评等员将号锤敲定在原木上后,这颗原木被评等后就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而“号锤不响,也能黄金万两”这篇新闻稿件报道的是阿里河森工公司兴阿林场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选择了食用菌培植这一项目,改变了过去“独木支撑”的局面,职工一样增收致富。这种多采用口语、俗语当标题,更能讨巧,起到独特的效果。
又如:
周敏惠:时间都去哪了?
周敏惠,基层一位普通的干部,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经常为了工作牺牲休息时间。标题运用流行词汇,时间都去哪了?来吸引读者眼球和阅读的欲望,从周敏惠,时间都去哪了?这个标题反映出了周敏惠平时忘我工作,一心为单位,为职工,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工作的工作作风。这种突破固有的模式,大胆使用最新的流行词汇和网络语言,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感觉。
4 结语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内容的精髓。在这个读报先读题的时代,标题制作在内容传播和表现上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报纸的编辑记者应从新闻价值、读者情感、民生角度,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精心构思新闻标题,让文章标题真正动起来,起到点睛的效果,从而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以上是笔者以《林海日报》为例,对标题制作的一些粗浅认识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孙书平.从读者心理谈报纸编辑的读者
意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4):27
-29.
[2] 陈长明.明珠归来“珠”更明—— 香港回
归报道好标题一瞥[J].新闻三味,1997(8):
10.
[3] 王武录.报道与论译[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