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本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课外探究平台,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无限宽广的科学世界,推进课外探究活动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外探究活动 探索 实践
一.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实践现状
1.教师对于课外探究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教师对课外探究活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探究活动对于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将精力投入到课外探究活动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是热衷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而对于小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却很少涉足,缺少课外探究活动考量,往往只是简单地布置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工作懈怠,没有认识到课外探究活动对于增强小学生科学兴趣、提升小学生对科学认识的重要性,不仅在思想上觉得课外探究活动完不完成无所谓,在行动上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了小学生参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主动性,还影响了小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对课外探究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性不强,没有掌握良好的课外探究方法,导致小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感到茫然,兴趣尽失。
2.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无论是科学探究起始课,还是科学探究的常规课或是精品课,许多教师都在思想上没有重视课外探究活动,没有认识到课外探究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把课外探究当做一项口头作业,没有真正有效落实课外探究活动,所以,由于教师对于课外探究活动的懈怠情绪,导致学生在课后也不去真实落实课外探究实践,久而久之,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作为课外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但没有认识到课外探究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没有考虑课外探究相关活动载体问题、内容、方法、指导等问题,只是关注课堂教学,将精力放在教学设计等上面,致使学生在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中失去了主体地位,同时,也逐渐失去了探究兴趣。
二.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实践策略
1.提高对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让小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实践有效落实,既要有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当两者兼备时,小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领悟教学,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往往会提出一些特别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小学生们会激发起很高的探究欲望。例如,有一次,我们在实验课上做“马铃薯的沉浮”实践课,有一学生提问:“盐水中的马铃薯与凊水中的马铃薯浮力会有多大的差异”,此时,所有的学生都将目光投入到了这位同学身上,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结果,然而,这个结果并不是我预先设计的,但是,我马上抓住了这一问题,利用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分组探究,同时,还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究材料,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兴趣,进而为课外探究活动提供动力。
2.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到小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学生个性特征和对于课外探究活动的兴趣。然后,依据教学目标,设置课外探究活动。如小学五年级教师设计《做一个生态瓶》时,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差异以及个体水平,考虑到学生家庭周边环境以及安全等因素,笔者认为,在设计课外制作时,最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这样,有利于帮助悟性不够强、动手能力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认识,起到“兵教兵”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保证活动圆满完成。
综合所述,小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既要有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同时,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只有当两者兼备时,才会推进课外探究活动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旷章彪.有关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几点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2]陈桂芹.让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需求[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