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专题复习的相关知识锤炼作文语言的技巧摭谈

2015-05-30 06:18:44谭志永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炼字高考作文句式

谭志永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文的外衣。高考作文等级评分要求学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在语言表达上有个性特色,就增大了提升文章的文学品位打动阅卷老师进而获得理想分数的可能性。但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用语太过随意,写出来的语言没有个性特色,更谈不上表达力和感染力了。笔者认为,高三冲刺阶段的学生要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打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结合已经复习过的相关专题知识来加强语言训练,力求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既能巩固复习成果,又能锤炼作文的语言。要做到这样,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结合诗歌鉴赏专题的相关知识来锤炼语言

诗歌鉴赏专题要求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这其中就包括炼字。炼字就是反复琢磨推敲,从词汇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要炼的字往往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能使语句生动形象起来的一些动词、形容词等。如果能把诗人这种炼字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当然会有利于提高语言的个性特色和表达效果。比如鲁迅短篇小说《示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

动词往往是文句的灵魂,动词用得好,会使文章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鲁迅不愧为这方面的高手,仅仅一个描写看客挤占位置的场面,就用了四个动词:秃头的老头子用“增加”,红鼻子胖大汉用“补”,老妈子用“挤”,小学生用“钻”。每个动词都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生理特征,可谓个个贴切而精彩。

但是写文章仅靠使用动词是远远不够的,其它类别的词同样有值得锤炼的价值。比如描摹事物时一定要把事物的性质和情态写出来,就要注意锤炼形容词。如高考作文《拥抱现在》:

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这段文字写出了夕阳下小草摇曳的风姿、大白兔卧在地上凝望天空的情态,很有情趣。能把小草和大白兔的情态刻画得如此生动可爱,当然离不开作者对形容词的妙用。

二、结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专题的相关知识来锤炼语言

好的词语、好的意思都需要用好的句式表达出来,句式的选择对学生作文语言的个性特色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选用、仿用句式考点的相关知识来锤炼语言。比如长短结合:长句因有多重修饰而显得周密严谨,短句则因短小而显得活泼自由。两者结合使用,则可使文句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再如整散结合:整句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没有句式和结构方面的束缚,随意而写,富于变化,形式灵活。整句和散句结合使用,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充满抒情和论证的气势。如《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

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

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

北方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的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梁……

这几段文字整散结合,长短错落,变化灵活。再加上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在风格的对比之下,将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不同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强烈的个性特色。

当然,除了选用句式,还可以仿用句式。根据写作的需要,模仿古诗词名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流行歌词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仿写,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学生作文《历史考试》:

室外,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室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段话,巧妙地仿写了流行歌词,写出了历史考试中做不出题目的无奈和尴尬,充满戏谑味道,显得俏皮可爱,有强烈的幽默效果。

三、结合修辞专题的相关知识来锤炼语言

恰当的运用修辞,可以绘未见之景,状难言之物,抒微妙之情,可以增强语言的文学味,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如高考作文《爱似高山流水》:

水是流泻轻盈的,灵秀而畅达。母爱似水,水的名字很多。有时候,她叫甘露,去亲吻干涸的泥土;有时候,她叫细雨,用温情感化冷漠的冻土;有时候,她叫冰石,用坚毅期待闪着碎光的沃土。

这段文字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将母爱这个抽象的对象比喻成具体的甘露、细雨、冰石,多角度地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作用和特质,生动形象。

又如高考作文《壮哉,猛士》: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无法再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

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设问兼排比的修辞,赞颂了鲁迅先生对敌能恨、对友能爱、奋勇追求光明的伟大品格,排比句很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崇敬之情,并且在语言中巧妙地穿插鲁迅的作品名,很有特色。

★作者单位:湖北巴东一中。

猜你喜欢
炼字高考作文句式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8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0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教师·上(2016年9期)2016-10-08 13:13:26
特殊句式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