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5-05-30 10:48:04荣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想象

荣云

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将完整的文学作品拆成字音字形、词义辨析、层次段落,文学之灵性尽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当务之急。语文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系统,语感是它的核心,进行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领悟语感内涵

汉语言中有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读《蜀道难》这首诗,有的学生能声情并茂,语调、语速能够切合课文语境而恰如其分,迅速进入课文角色,陶醉于作品美好的意境与形式中;而有的学生读来则干瘪生硬,味同嚼蜡,缺乏感染力。究其原因,是语感使然。

语感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郭沫若先生曾形象地比喻:“如水到口,冷暖自知”。

二、语感培养的途径

语感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反复实践得来的,良好的语感应该建立在丰富的人生阅历、细腻的情感体验基础上,需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体系,需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准确把握词语、提炼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大力倡导诵读,强化语言直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诵读,能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这样不仅能充实语言库存,而且能从诵读中进一步领悟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巧,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使语言感知力得到提高。一篇精美佳作,在教学时不应把它嚼的支离破碎,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春江花月夜》,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

此外,在诵读理解的前提下,培养语感,重复是关键。只有多次重复,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才会储存在脑子中。储存多了,就会迸发出一种对语言的灵敏直觉,于是语感才会形成。因而在语感训练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二)比较分析鉴赏,培养分析能力

比较、分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替换、替代、删除等不同方式的比较,可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准确、形象、精炼。例如在学习李煜《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其他几句进行比较,如: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是以流水写愁,但后者几句都不免流露出纤巧的雕琢,不及李煜自然流畅。通过比较、体味,加深体验,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和人物的情感,还可以感受词句精妙的写作手法,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定会对增强学生的语感有所帮助。此外,每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三)联系生活体验,促进语感形成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截取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生活场景和影视镜头,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拥有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在学到苏轼的《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时,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拓展到人生的顺逆、成败、荣辱、祸福等,就能很容易的理解苏轼的坦然超脱。总结辛弃疾《青玉案》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象时,我就引导学生,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不合群的人,有没有在班级晚会中独自一人冷眼旁观的人。再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人给大家什么感觉,性格应该是怎样。这样下来,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词中“那人”形象了。

再例如讲王小波的《长虫,草帽,细高挑》这篇阅读,讲到对文化批评家的驳斥与肯定时,我引导学生,把文化批评家理解为他们身边爱批评人、总看别人缺点的人,再让学生谈一谈对这类人的评价。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文中文学批评家的形象。

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拉近时空距离,才能有效地培养语感。

(四)唤起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文章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只能读者用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这一缺点。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如丝如缕的荷香写成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描绘了他所向往的梦境、仙境。这些都需要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气能听声响、辨别出色彩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的蕴涵和情感。在读林海音的《血的故事》一文时,一般学生都能理解其表面意思,即老丈人和外省女婿的关系变化。但有的学生能联想到两者代表的地域,便立即会觉得是上升到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问题上。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对联想与想象给予足够重视,可以设置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有充分的联想空间,也可以依据课文情感基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语感的培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语文教学中永远的话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言艺术的宝库中寻幽探胜,含英咀华,养成对语言的强烈兴趣,磨砺敏锐的语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等。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建陵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想象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快乐的想象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