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玥 赵雪
【摘要】用高等数学中常用的构造性思维法解数学题,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因为构造法在猜想、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重要的数学方法中都有体现.新课标下,不少数学题,特别是高考综合题和中学数学竞赛题,都可以用构造性思维方法通过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关系来解决.步骤简明,富有新意,能刺激數学爱好者更大的兴趣.基于此,研究构造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构造法; 解题; 数学教学; 构造思维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需用适当题量,来训练学生思维转换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类问题的性质的分析,同时对其他类型的问题加以研究.构造法是解各类数学题常用而且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观察,深入的分析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规律,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以已知条件为先导,以相关的知识为辅助,以所求的结论为方向,通过细致的分析,丰富的联想,灵巧的构思,创造性地构造一个与原命题密切相关的“数学模型”,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而把原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或易于求解的新问题.
一、构造方程(组)
在数学解题中,利用方程的根的概念、求根公式、根判别式、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等有关方程的理论,使问题中的隐含关系明朗化,从而简捷迅速地使问题获解.
例1 求证x2+1x2≥2,其中x≠0.
证明: 设a=x2+1x2,
∵x2×1x2=1,∴x2,1x2是方程t2-at+1=0的两个根.
∴Δ=a2-4≥0,即(a+2)(a-2)≥0,
显然a>0,∴a+2>0,a-2≥0,∴a≥20.
即x2+1x2≥2.
特别注意: 此题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隐含的关系: x2×1x2=1,结合欲证不等式的左端,不难考虑到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的判别式来证明.
二、构造函数
1.可根据其形式特征、目标要求,构造一个或若干个基本函数.通过对这些基本函数的研究分析,达到解决原命题的目的.
例2 求证:(x+y)(y+z)(z+x)+xyz能被x+y+z整除.
分析 构造函数,结合函数的概念、奇偶性、余式定理,解决数的属性、整数的整除性、整式的整除性等问题.
证明: 构造函数 y=(x+y)(y+z)(z+x)+xyz.
当x=-(y+z)时,f[-(y+z)]=
-(y+z)+y
(y+z)z-(y+z)+
[-(y+z)]·y·z=(-z)(y+z)(-y)-yz(y+z)=0.
则函数f(x)含有因式x+y+z,所以f(x)能被x+y+z整除.
三、构造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以及它们的前n项的和所成的数列是一些最特殊、最基本的数列.它们的通项公式用演绎法套公式解决.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列,构造法求通项公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即构造一个与原数列相关的新数列,转化为具有特殊性质的数列.从而找到解题的新方案.
通过观察并有限次的构造性试验; 来推测一般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具体我们来看下面例题.
例3 求数列12+22+32+…+n2的通项公式.
解 构造分式12+22+32+…+n21+2+3+…n.
取n=1,2,3,4,5时,其分式的值依次为33,53,73,93,113.
我们通过对这有限的前五项的观察可知: 各个分数的分母都是常数3,分数的分子组成了一个3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于是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测它的第n项是3+n-1×23=2n+13.
所以12+22+32+…+n2=
2n+13×1+2+3+…+n=16nn+12n+1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结论的正确,步骤略.
四、构造图形构造图形,则是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的最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构图法解题意识,让学生把握数形结合思想,学会灵活转化.构造平面图形
例4 设f(x)=1+x2,a、b∈R+且a≠b.求证: fa-fb证明: 由题意,fa=1+a2,fb=1+b2构造Rt△ABC如图D为直角边BC上任意一点,设AB=1,DB=b,BC=a,则AD=1+b2,AC=1+a2.
在△ACD中有A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