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红
《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的重要课程。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先秦诸子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开设这门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学习之前,我在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关于先秦诸子的调查问卷,主要想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的难点,结果比我想象的要糟糕得多,学生对于先秦诸子了解很少、兴趣更小。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有所获呢?我们依然可以在学生这里找到答案。对“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来学习《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66名同学选择了“教师学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只有19名同学选择的是“教师讲授式”,剩下的同学选择了“学生自己体验式”或“学生研讨式”。
基于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自己正主持的“互文性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省级课题研究,我决定创新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互文视角下《先秦诸子选读》读写结合讲授”新尝试,盘活文言教学。
互文性理论认为,文学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这种主体之间的交流首先是一种共同参与,一种主体的分有、共享或一种共同创造。在互文性视角下,任何文本都与其它文本构成互文本,写作者首先是阅读者,学生的写作要以精读作为基础,学生作品与诸子名篇以及同学习作构成互文本;文本写作主体之间,存在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学生由此获得话题的启示,拓展思维的层次,丰富主题的内涵,获得阅读与写作的言语图示。这也正与“课程标准”提倡的“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是一致的。
一、整合教材,目标分解
学生对先秦诸子普遍兴趣不大,要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要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尊重学生的选择,不给予任何的强制或暗示。学生小组讨论,结合小组成员的兴趣、拥有资料、个人爱好与特长,自选《先秦诸子选读》精读文本一篇,报到科代表处。科代表根据小组选择的情况,安排讲授的顺序,并将表格公示,见表1。
表1 2016届高二(23)班小组合作授课安排一览表
一轮“选课”下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大增,各组目标明确,跃跃欲试。
二、指导精读,明确任务
对于小组精读方法的指导,无须太细太碎,只是给个大概的方向。
每小组“精读”任务:小组的“精读”是为“讲授”做准备,类似于教师的“备课”,备课越到位,课就会上得越精彩。指导各小组主要从“言”和“文”两方面去准备。“言”的部分:疏通精读篇目的大意,重点词、句的理解,古汉语现象的归纳整理等;“文”的部分:体会选读篇目体现的诸子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思考其对于社会人生的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选择最有感悟的部分,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阐发立意,各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演讲稿,并打印保存在班级电脑里。建议同学们在写演讲前查找同一话题的解读文章、时评美文进行互文性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话题的深厚内涵,写作时尽量引用一二处先秦诸子原话,以加深对所精读篇目的理解,学会运用。同时,建议各小组提前一天布置全班同学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要具体,要求同学们将词句的理解、文意的思考,写在课本相应位置。
各小组“讲授”任务:每个小组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言”的部分,适当关照“文”的部分。虽然讲授的目的大概相同,但各小组要各尽所能,不拘一格,创新方法,最好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帮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文意;第二课时:完成“文”的部分,体现读写结合。各小组在精读诸子名篇、解读文章、时评美文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诸子思想在当今的重要价值、启示意义或是局限性,小组成员在精读篇目“主话题”范围内,从不同的角度阐发立意,组内合作交流之后,以演讲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建议创新演讲的形式,如加强与听众(同学)的互动,组内针锋相对辩论、辅以PPT演示等。
三、开放课堂,激扬生命
当课堂真正开放了,学生上台了,果真带来了许多的惊喜。当关于词句的理解提问被台下的同学完美地解答了,当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由同学们提出来全班开始探究了,当课堂上看到的是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脸时,我惊讶于这还是原来那些说对先秦诸子“不了解”“没有兴趣”的孩子们吗?
每天都是不同的同学上台讲授,这本身就够让人期待。加上每个小组的方式不尽相同,更是每天多了一份趣味。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创造就如清泉,每天都有汩汩活水流出。
就“言”的方面,他们发明了不少推断实词含义和虚词用法的方法,如“借同学名字记词义法”“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法”“百度百科法”“互文见义法”“温故知新法”等。如“静怡组”在讲《〈孟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时,就借用同学“李浩明”、“郑浩林”的名字,解读“浩然之气”的内涵;“郑琪组”讲《〈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时,就借“伐功矜能、矜功伐善、矜功自伐”等成语帮同学理解文中“自伐者无功”“伐”的含义;“凌组”在讲《〈孟子〉选读:人和》时,提到:“什么是‘人,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具智慧的生物,什么是‘和,是指不同事物或方面的相互关系是令人满意的,知道的人都皆大欢喜的一种状态”;“蜘蛛组”在讲《〈庄子〉选读:无端崖之辞》时,就借初中学过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句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帮助同学温习“期年”的意思……
就“文”的方面,首先,同学们为了充实课文内容,找了不少名家解读诸子的书来读,他们在讲授中提到的有:于丹《〈论语〉心得》、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傅佩荣《解读论语》、鲍鹏山《鲍鹏山说〈孟子〉》、南怀瑾《庄子諵譁(上下)》、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等;其次,他们都能通过网络和阅览室,查找各大报刊专栏文字,阅读相关时文美文,从而联系今天广阔的社会生活,思考诸子思想在今天的价值或局限性。他们由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想到《世界人权宣言》中提到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想到我国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大讨论;由孟子的“民为贵”想到现代民主制度建设,思考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等。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写出四篇“互文本”,在互文性阅读的基础上,实现互文性写作。同学们写作的演讲稿除了有丰富的内容,不少篇目还有严谨的结构、新颖的形式。他们的演讲稿,有的采用了“时评”的形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的采用了“书评”的形式,感悟升华,洞见精微……
就课堂的创新形式来看,他们有的一人主讲,助教分别负责制作课件、板书、提问等;有的四人分工,分别讲解不同的段落或内容;有的调动其他组的同学,“师生”互动学习;有的印发训练卷当堂测验;有的组织小组采用竞赛抢答的形式……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在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后面,有一点是共通的——各小组对自己讲授的内容可谓“了如指掌”,非常自信。
四、总结评价,探索提升
评价依然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每个小组第二节演讲课,4人演讲大概25分钟完成,剩余的15分钟为评价时间。首先是活动前全班讨论制定了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要所有同学参与讨论,大家都认可,并且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突出授课内容,奖励创新,并将评分标准和小组积分表格公示,见表2。
表2 2016届高二(23)班小组合作授课评分标准
?摇?摇小组讲授结束后,其余小组对照评分标准展开讨论,记录下讨论过程及加减分情况。各组将最后评分交给科代表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对于小组讲授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亦可就文本内容补充交流看法,或直接向讲授小组同学提出问题,讲授小组的同学起来答辩等。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由“台前”到了“幕后”,只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适时的引导、评价,在学生需要知识、技术性援助的时候伸把手。教师充分尊重同学们的看法,评价以激赏为主,同时提醒需要更正的知识点,建议可进一步思考的点,帮助全班同学养成好学、深思、宽容、开放、进取的探究心态,激励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走近、熟悉乃至运用诸子思想,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生在这种民主自由的合作活动中激荡思想,交流情感,为进一步的阅读、思考和写作奠基。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