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传统文化中的“人情观”对领导干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影响长远的。对中国人传统人情观的客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人情观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权过度集中,领导干部“圈子化”,人情关系盛行等问题。同时,通过法治、市场与现实等角度的分析,找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实现人情与制度相平衡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 传统人情观;领导干部;影响;应对
【作者简介】 吴红,中共信阳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21-03
一、传统人情观的基本模式
1. 何为“人情”
人情是传统中国社会强调家族制度的直接体现。在农业生活中,由于土地不能移动,乡村生活聚族而居,家庭生活注重血缘亲情等,都导致了中国人的生活和交往需要以长期、稳定、和谐为要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中加重了情的成分。人情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中国传统社会和组织结构成为家庭结构的复制与延伸。人际心理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吻合,使得“人情”从家庭向社会进行广泛拓展,只是社会上的人情已经没有了家庭血缘基础,也意味着人情关系,从原先的亲情变成义气、义务,进而再转变成利益。
因此,中国人的人情关系也是一种交换行为。安土重迁、血缘关系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人情应以算不清、欠不完为好,人情法则亦是报(恩)总是大于施,反之(报仇)亦然。中国人的行为交换资源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然后再分成各个子类,其先天资源是:血缘、地缘、性别(辈分)、家世等,后天有:联姻、财产、身份、地位、权力、名望、金钱、关系、信息、品质等,这些资源和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交换行为就是充分利用其中的一种或数种资源来实现人际交往的互惠,而个人拥有这些资源的多寡,将决定该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便利性和满足生活需要的程度。
2. 由“人情”到“人脉”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在一种天人合一或“差序格局”的价值观念中,从宇宙、社会、群体、家人到个体之间都具有同类运行的假定。在这样的文化预设当中,个体的上升动力不在于追求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而是来自于他在现世中要活出个人样来,最好成为一名官员,且引发相关他人的物质与荣誉的分享,所谓“争光”与“沾光”是中国人生活的两大主题,中国人的生活动力就在于有一个好名声。国家是一种官僚体制,它在各个行政机构上分工协作,在人事关系上盘根错节,构成了一种享有特权的且带有强大吸力的权力场;而共同体则是中国人生存的现实构成,它以扩大的家为基本单位,构成复杂的从人情到“人脉”的基础。
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差序格局”概念来看,首先中国人喜欢聚居在一个地方,个体天然地处于一个范围逐渐扩大的社会网络之中。其次这个网络没有明显的组织形式或内外群体之边界,并带有很大的重叠性,即个体是家庭成员的同时,也是亲属及乡村的一分子,这种共生共荣的网络很容易导致无论个体自身是否愿意,他的言行总是波及他人,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的共同体规则最倾向采用的是伦理与道德,而非正式制度与法律。与此同时,个人的所作所为不是由他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意愿达成的,而是由社会文化与共同体期待的。
从宏观格局上看,虽然国家与地方之间也有制度性的关联,或者有正式的信息渠道,但中国人认为这种渠道远不如个人关系重要。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正式制度层面的制定要能考虑到某一共同体的利益,必须要有自己人在制定制度的内部有话语权,事实上,国家体制中的官员也都在为自己的家乡或组织争取利益;反之,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存在,共同体的利益将得不到实现。或者说,社会的利益和权利不是通过外部力量争取得到的,而是通过内部关系得到的。大量的证据都在证明,在共同体中培养出一些能够进入决策层的成员是多么重要。所以,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培育各种各样的个人(自己人)关系,即人脉。
实际上,中国社会是由地方上的共同体与国家的权力场共同体现的,也就是说,它既是“家本位”的,又是“官本位”的。所谓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就是生活于其间的个体如何努力将这两者叠加到一起并尽力维系下去。可见,唯有将共同体与国家结合起来考察,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关系与权力在中国任何时代都是最重要的。
二、传统人情观对从政行为的影响分析
1. 积极影响
在现阶段若要彻底否定私情伦理本位的价值体系,则既缺乏可操作性,也未必就会产生良性效果。如一位地方县级领导干部所说:“在中国,尤其是在基层,人情在工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制度如何完善,都有顾及不到的地方,这个时候就离不开人情的调节。讲人情不是无原则地徇私情,而是在制度和法律的范围内,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进行适当的照顾,让违反法律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进而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仅就人情的作用而言,也不全为负面的,它有时也会产生超常的威力。如人际亲情在消弭纠纷,预防和制止个体越轨,强化团队凝聚力,防范危害团体行为的发生,以及改造异化个体方面有着奇特的功效。它能够使血缘关系和私人感情比较接近的众多个人,在短期内形成团结的集体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尤其是在遭遇风险和危机时,人情可能为许多不幸者构织出社会安全网。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近几十年来很多西方观察家根据计算机运算唱衰中国,但却困惑地发现这个“危机四伏”的大国始终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人情关系是稳定中国社会的隐性粘合剂。
2. 消极影响
学者翟学伟曾给人情做过三个分类:恩情回报、人情投资与礼尚往来。中国人所谓做人的首要原则就是万事要留有余地,首先要有感情投资。在当前社会资源分配过度集中的情况下,这种以私情为重的传统伦理价值践行的结果,会导致方方面面的“人情依赖”。人情与权力几乎融为一体,关系的背后掩盖了权力之间的联合,人情关系沦为一种交往手段,施者得到回报,受者则获得资源。
这种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金钱、信息、政治影响力等。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资源往往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行业的差异决定了大多数资源控制者仅能控制一部分资源,不同部分之间通过资源交换形成了个人资源控制体系。而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权力差距较大,等级分明的转型期,人们趋向于接受现有的等级,不愿意寻求突破等级限制的途径,但在利益驱使下人们又不断地寻求获得资源的办法,两者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获得资源的正式渠道不够健全,需求者转而寻求私人关系来解决。
在控制了巨大的系统资源与权力的情况下,信息不透明、资源不对称、制度有壁垒,使得部分官员会按自己的个人偏好分配资源,因此需求方就需要想尽办法同这些官员建立“关系”、维护“感情”。在这种少数有权势的个体控制了绝大部分资源,又缺少完善法治的社会中,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社会个体之间形成强烈的“依赖关系”,“人情面子”的互动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个人权力与资源的再分配。在近年的反腐案件中,官员为他人非法牟利而落马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就在于此。
三、减弱传统人情观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1. 完善制度
制度缺乏稳定性,就会缺乏公信力。制度制定要合情合理,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制度适用于公共领域,人情适用于私人领域。处理两者的关系本质上要求做到公私分明,区分公共关系与私人关系。因此,制度要做到以人为本:一是制度本质要公正,反映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制度执行要公开。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机密的事情,应该让大家更多地知道,不要让政策成为“特权”,干部不传达,百姓不清楚。三是制度执行要严明。不要让制度形同虚设,必须从上到下树立制度至上、法律至上的观念,要让社会大众逐步认识到靠制度办事能办成,靠人情则“靠不住”。四是改革完善相应程序。比如为尽量避免权力寻租的发生,就要尽可能减少政府管制,在权力设置方面要使权力相对分散,以降低监督制约成本等等。
2. 促进竞争
市场经济是最终消解传统人情观念的最有力武器,在市场竞争与交换的环境中,社会人格发展会逐渐趋向于自立、平等、竞争、权利、理性等价值。社会成员作为人力资源而成为经济要素,并在竞争条件下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自我价值。各种社会组织为了生存与发展,必然要通过筛选机制来选择合适的成员,而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要通过竞争取得自己的位置,并通过努力获得相应的地位与回报。流动和竞争必然使定居社会中产生的家族组织逐渐解体,各种人际交往圈子因成员频繁迁移变化而逐渐松散,建立在家族社会之上的人情关系逐渐淡化,其义务约束逐渐消失,社会秩序最后逐步由理性设计而产生的法理性权威来实现。
市场经济不仅能够淡化和消解人情观念,也能够斩断公共权力运作中的人情羁绊。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必然孕育和分化出各种利益群体,各群体间在利益互动和长期博弈过程中,会逐渐建立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公共规范。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公共组织在资源配置中都会依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操作,这就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因私人情感授受公共职务以及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暗箱操作的可能。
3. 念好 “三字经”
一是管。对于对方正当合理的要求,应该责无旁贷地过问,但在处理时同样要注意艺术。领导干部要让对方相信,自己过问这件事,不是看在这份人情上,而是按规定办事。即使是自己直接分管的,也不能立即点头,没有调查了解,没经必要程序,没有集体研究,个人私下表态是不妥当的。如果客观上真的发生该办不办的现象,领导应该高度警惕,对于反映的情况要一查到底并严肃处理。
二是拒。对于一些属于自己分管,而明显不符合规定、违背原则的事,无论谁来说情,都要坚持原则,严肃拒绝,打消其非分之想。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拒绝的同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以理服人,要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让其明白不能拿手中的权力送人情。在晓以利害的情况下,对方也就心服口服,不再难为你。需要说明的是,既然要拒,就要坚决彻底地拒绝,不能留有余地,否则对方会继续找上门来纠缠不休。
三是推。对一些亲戚、朋友等间接地找你办事,委托你再找他人办一些不正当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直接拒绝,否则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造成不良影响。要学会区分不同情况,以种种借口推托。理由应当合理而诚恳,别人会对你的解释表示理解,不再苛求于你。
参考文献:
[1]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5).
[2] 陈海春.王骢.人情视角下的个人权力再分配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3).
[3] 吴征光.人情风中巧立足[J].领导科学,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