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的二度创作

2015-05-30 14:51岳恬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民族声乐

【摘要】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集文学、音乐、表演等学科为一体。民族唱法在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中是最为讲究“以情带声、以声带情”的,换而言之,民族声乐更重视“二度创作”。本文通过《再见了大别山》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曲式结构、音乐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探究民族声乐中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民族声乐;《再见了大别山》;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演唱者将声乐作品搬上舞台的过程,也是词作家和曲作家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交流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声乐中二度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演唱艺术的“二度创作”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不是作曲家将其完成后就大功告成了,必须由演唱者将其成功的搬上舞台,这首声乐作品才算初步完成。在词曲作者将音乐作品创作完成时,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是一首完整的或者有生命的音乐作品,停留在书面上的音乐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声乐作品的“一度创作”,只有当演唱者将这一声乐作品从书面搬到舞台展示给观众,将书面形式的音乐转化为声波形式的音乐,音乐才会变得有生命。演唱者不是将这一作品按照谱面一成不变的展现给听众,而是为了让听众更容易接受或者更容易走进这首作品,加入自己独到的感情和技巧处理来让音乐变得更人性化更加贴近听众,使得这首声乐作品更能得到听众们的认可,让作曲家与演唱者和听众三者之间达到感情的上的统一,可见二度创作是多么的重要。

二、《再见了大别山》的创作背景

《再见了大别山》自创作成功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首唱,由于歌曲感情真挚、旋律优美感人,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

1983年《再见了大别山》第一次以文艺片《将军的摇篮》的主题曲出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说到大别山是将军的摇篮就不得不说大别山的创作背景。

上世纪7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同志,重回大别山,看望老区的群众和老区的山山水水。在离别大别山的时候徐向前元帅,语重心长的给当地的军区领导说:“希望你们能创作出像《长征组歌》一样的音乐作品去歌颂大别山。”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两层含义,首先这句话能说明徐帅对大别山这一革命老区的深厚情谊,其次希望当地能够创作出一首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来赞美大别山。

武汉军区的作曲家雷远生和安徽的词作家王和泉两位年轻人一直想实现老帅的这一愿望。最终于1982年完成了这首《再见了大别山》,完成后便当面向徐帅进行汇报,当场得到徐帅的高度赞赏并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次年,这首作品就当做文艺片《将军的摇篮》的主题曲进行全国播放,这首作品迅速的传遍大江南北,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一首民族男高音作品。

三、《再见了大别山》的音乐风格

(一)《再见了大别山》的曲式分析

《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全曲共分为两部分,歌词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两段的旋律是相同的。全曲共由三十三小节组成。创作中较多的使用一字多音,使得旋律婉转迂回。整首作品的音域较为宽广,自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降b,对于民族男高音来说演唱难度较大。

(二)《再见了大别山》的歌词意境分析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描写革命前辈重游大别山革命老区后的一种难舍难别的情景。歌词中第一段和第二段有较为强烈的对比,第一段是写物,将物比人,而第二段是直接写人。在第一段中多处使用到了拟人的手法,如,“清风牵衣袖”,“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缤纷的山花啊,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等等,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得整首作品在表达离别之情的时候更为真切。第二段中感情更为真挚,和第一段的写物做出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段是直抒情怀,如“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隔年再来游”,“慈祥的大嫂啊,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等等,歌词中写出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各界群众对老革命家们的不舍之情,同时也道出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于大别山的深情厚谊。

四、《再见了大别山》的演唱处理

首先,要明白这首作品的所要表达的内容。徐帅等老一批革命者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故地重游后临别时对大别山恋恋不舍的感情和革命老区的民众殷切的希望老革命家们还能再来大别山的盼望之情是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

其次,把握好个别乐句和个别字的语气。《再见了,大别山》中的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中的“把”字要唱出老一批的革命者们在革命老区工作多年并对老区的人民依依不舍之情,要唱的有阻塞感,一字千钧,这个字的时值可以保持的更长更足一些。

再次,“二度创作”时注意肢体语言的应用。声乐演唱不光是唱的艺术也是演的艺术,歌唱要求声音要规范,肢体动作也要规范优美,只有这样才会给台下欣赏者留下深刻的舞台形象,满足欣赏者审美需求。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不宜在舞台上一动不动,要有与这首作品想配的肢体语言。如,在演唱“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啊一草把我留,啊再见了大别山。”一句时,“山山岭岭唤我回”时右手向身体的右上方划出,眼神随指尖的方向望去,“一石啊一草把我留”时右手收回手掌放在胸前,头微低眼微闭,“啊再见了大别山”时由于音高较高是整首作品的高潮,两手同向身体外侧打开,头部微抬,一是易于感情的抒发,二是可以唱出更为放松的声音。

最后,拿捏好每一乐句的力度、速度等的对比。表情记号像音乐作品的表情,表达着喜怒哀乐。

渐快、渐慢、渐强、渐弱、保持音、断音、连音、换气、自由延长、激动的、平静的、激情的、有活力的、悲伤的等都是作曲家的创作时常用的表情记号。如在演唱“缤纷的山花啊,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啊,再见了大别山”时要唱出强弱的对比,前面两句是弱的,情绪也显得沉闷,起到推进的作用,后一句是强唱,情绪上也变得激动,这样整首作品就有了对比。

参考文献

[1]杨满年.论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中国音乐,2005.07.18.

[2]周自明.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本质意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6.15.

[3]赵娜.声乐作品二度创作中的解读与表现[J].音乐创作.2010.12.30.

作者简介:岳恬(1988—),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民族声乐
浅论讲故事的几个要点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