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玲 郭万刚
摘要:目的 观察洗髓换骨方配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ANF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洗髓换骨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好转17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好转25例,未愈7例,有效率为80.5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跛行、功能障碍、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洗髓换骨方能显著改善ANFH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缓解ANFH疾病进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洗髓换骨方;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08 缺血性股骨頭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由不同原因引起骨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最终导致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为特征的顽固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和疑难病。近年来,随着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始终存在患者就诊晚、早期确诊率低、致残率高等情况。因此,早期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洗髓换骨方配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ANFH(Ficat分期Ⅰ~Ⅲ期)患者7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3例患者均为本院中西医结合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49髋),男24例(33髋),女13例(16髋);年龄26~60岁,平均(43.5±2.3)岁;病程0.5~2年,平均(11.1±3.3)月;Ficat分期:Ⅰ期19例,Ⅱ期12例,Ⅲ期6例。对照组36例(50髋),男24例(35髋),女12例(15髋);年龄25~61岁,平均(42.1±1.8)岁;病程0.5~2年,平均(9.8±2.1)月;Ficat分期:Ⅰ期20例,Ⅱ期11例,Ⅲ期5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与分期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标准。采用Ficat分期法[2]。Ⅰ期:有髋部疼痛症状,但X线片无改变。Ⅱ期:疼痛加重,X线片见股骨头密度不均、囊性改变,但头形正常。Ⅲ期:疼痛、跛行和髋关节运动受限,X线片股骨头塌陷。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标准,Ficat分期属Ⅰ~Ⅲ期,能够理解本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其他疾病或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对中药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成都云克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121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A剂5 mL注入B剂瓶中,充分振摇,使冻干物溶解,室温静置5 min,即得。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使用20 d,间隔30 d后再次使用。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洗髓换骨方(骨碎补30 g,续断15 g,补骨脂15 g,自然铜15 g,山萸肉15 g,山药15 g,熟地黄30 g,龙骨15 g,龟甲30 g,土鳖虫9 g,穿山甲15 g,川牛膝15 g,制乳香9 g,制没药9 g,龙血竭9 g,木香9 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餐后30 min服用。
2组均治疗150 d。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辅助治疗药物,注意患髋严格避免负重。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主要临床症状疼痛、跛行、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3]。采用Harris评分系统[4],从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行走能力、关节畸形与活动度4个方面进行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
1.6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行走无跛行,髋关节无疼痛,下肢无短缩,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X线片股骨头死骨区塌陷、骨坏死及骨增生硬化现象基本消失;好转:症状减轻,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下肢短缩1 cm左右,X线片股骨头变大或扁平,但骨坏死及骨增生硬化现象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片征象无改变。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疼痛、跛行、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ANFH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x±s,分)
症状 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6例)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疼痛 35 3.58±1.14 0.56±0.92*△ 30 3.62±1.14 1.48±1.38*
跛行 24 3.23±1.55 0.83±1.21*△ 27 3.22±1.68 1.72±1.48*
功能障碍 27 4.41±1.62 1.81±1.23*△ 24 4.26±1.49 2.57±1.2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2.2 2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ANFH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7 40.1±9.9 61.9±14.9*△
对照组 36 42.9±9.3 54.8±11.6*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80.5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ANFH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治疗组 37 17(45.94) 17(45.94) 3( 8.12)
对照组 36 4(11.11) 25(69.45) 7(19.44)
3 讨论
ANFH常见于大量饮酒、外伤、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原因,导致股骨头微循环障碍,使部分或全部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的病理现象,目前有骨内高压、静脉疲滞、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内凝血、微血管损伤及骨质疏松等多种学说[5]。给予大剂量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可调节骨钙的流失,促进骨代谢,使成骨速度快于破骨,逐步使骨代谢达到平衡[6]。
本病属中医“骨痹”“骨萎”“骨蚀”“历节风”等范畴,一般多以素体阳气阴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正如《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绝大多数ANFH患者都具有这种脉象。《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表明肝肾不足、风寒湿阻络、筋脉瘀滞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所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根据本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治疗当补肾健骨、活血化瘀,在辨证论治时二者并重。
洗髓换骨汤方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而治标,益肾填精、强筋生骨而求本,標本兼治。方中骨碎补、续断、补骨脂、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为君药,以补肝肾、强筋骨,其中骨碎补、续断补肾壮阳,活血续伤,熟地黄、山萸肉、山药养血滋阴,填精益髓;龟甲、穿山甲、土鳖虫、龙骨出自吴又可治疗“客气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混”创定之三甲散(《瘟疫论·主客交》),其中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既逐阴分之邪,又滋养精血,合穿山甲、土鳖虫、龙骨以通络、搜邪、散结,共为臣药,且土鳖虫善化瘀血,最补损伤;自然铜、制乳香、制没药、龙血竭活血化瘀通痹,木香行气解郁,使气血为之畅达,瘀血得以解除,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通经、强壮筋骨,又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合用,全方共奏益肾填精、强筋生骨、散瘀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洗髓换骨方配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ANFH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髋关节的疼痛,改善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增加行走距离,疗效优于单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体现出中医药的治疗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3.
[2] Ficat RP. Idiopathic bone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J Bone Joint Surg Br,1985,67(1):3-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3-356.
[4] 赵德伟.骨坏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8-379,674.
[5] 杨帆,朱振中,李广翼,等.股骨头坏死病理形态学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35(5):313-314.
[6] 张萌萌.99Tc-MDP对骨重建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6):680-682.
(收稿日期:2014-09-11)
(修回日期:2014-10-15;编辑:陈静)
中图分类号:R274.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