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韫韬 李美珊
摘 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影响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程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要求等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产学联动; 师资队伍; 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7-63-02
Study on faculty construction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 cultivating
Wei Yuntao, Li Meishan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2, China)
Abstract: The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excellent enginee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our country, and the teacher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requirements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ing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engineering
0 引言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内容,以及完善产学联动的培养模式,而这些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就成为了各高校在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首要任务。
1 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
“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的推行进度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息息相关,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健全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体系,使其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具备工程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产学联动的培养模式下积极地进行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这样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下的工程专业学生才能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1]。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卓越的意志品质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型人才,而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卓越的意志品质。教师在产学联动的培养模式指导下,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树立信息、鼓起勇气、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迎难而上,所以只有建设一支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学生卓越的意志品质,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产学联动的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了解生产流程以及生产工艺,并且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学专业的工程技能,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2]。
1.3 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企业需要的工程人才同样具备多元性,而产学联动的培养模式必须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为企业培养出适应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工程型人才。
2 目前工程教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管理相对封闭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基本采用定岗定编的机制,这种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相对静止,使得师资队伍过于稳定,甚至是固定,缺少流动性,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师资队伍的发展,使教师无法与企业进行产学联动,从而无法做到真正的工程教学[3]。
2.2 师资队伍管理缺少自主选择权
由于教师大多在高校中拥有固定编制,这就使得高校和教师都缺少了自主选择权,导致高校无法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工程型教师,而教师也无法到企业中进行有效地培训,无法充分提高其工程教育教学能力,这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工程能力的提高,更限制了学校对工程型人才的培养。
这种相对封闭,缺少自主选择权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导致了整个师资队伍缺乏活力,教师的激情难以发挥,严重阻碍了其工程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3 建设“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要求
在面向“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工程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培养的“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素养,具备企业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必须满足知识面广、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卓越以及工程设计开发等能力专业化要求[5]。
3.1 知识面广
在面向“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工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库,拓展知识面,在掌握本学科的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了解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同时还要了解本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时变化。另外,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以及学科发展趋势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要将知识面拓展到本专业所有相关课程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上,彻底打破教师只攻一门课程的理念。
3.2 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在面向“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工程教师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熟悉企业的生产模式,了解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程技术,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而培养教师自身良好的工程素养,最终避免脱离工程实际教学以及学非所用的情况。
3.3 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卓越
要求工程教师首先要有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工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搞创新,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教学水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教师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工程问题,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设计验证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按要求完成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在面向“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工程教师还应该具备卓越的工程开发、创新和科研等能力,具有现代工程的设计开发理念,学习先进的工程设计开发手段,拥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取得新的成果。教师在校企合作中还应该进行科研训练,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研究,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良好的工程基础。
4 建设一支高水平“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的途径
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卓越计划”,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保质保量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型人才,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应“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的有效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途径。
4.1 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校在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时,可以首先考虑在校内现任教师中选拔,要求其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评教、教师评教以及领导评教中成绩优异者,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很强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考虑引进人才,在同等学历下,优先选择有工程实践背景者。还应考虑聘请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环节以及工程训练实习等。
4.2 健全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一是校企合作,产学联动。高校必须以产学联动为战略目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企业中建立培养实训基地,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培训实习,从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调研,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二是国际交流,相互学习。“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国际通用的工程人才,所以高校可制定教师国际交流计划,支持教师进行国际交流,使得教师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充分了解国际前沿技术。
4.3 建立产学联动合作基地
产学联动合作基地为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教师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企业调研,参加企业项目研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进行生产实训学习,从而培养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4.4 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打造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学科研团队是“卓越计划”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应该针对不同工程专业特点,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以工程实践为背景,打造教学课研团队,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和工程合作意识。
5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高校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要求等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动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总之,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的配合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我国将会造就一大批具有卓越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史泰冈,高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16-318
[2] 王章豹,樊泽恒.试论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
自然辨证法研究,2013.29(5):48-54
[3] 孙振忠,陈盛贵,钟守炎.面向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工程实践培养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285-289
[4] 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5] 任珂.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
究,2013.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