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5-05-30 06:42邓步万
关键词:小学品德开发利用

邓步万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拓展教学方向,帮助教师更好的确立教学目标。在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意味着品德课程实现了资源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有效资源的整合化,即能通过多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拓展。如何更好的利用社会课程资源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水平,就成了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分类号】G623.15

1、小学品德與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社会课程资源涉及不同领域的多个方面,丰富一门课程的资源则能让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品德这一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来说,资源的拓展意味着课程与生活的结合变得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能在课本中发掘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而实现品德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由于社会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和区域性色彩,所以开发了社会课程资源的品德课也会更有创造性和区域性特征。这加深了品德课程与地区生活的结合程度,让不同地区的学生能结合各自的区域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进而拉近品德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此外,课程资源的扩展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进而加速个人品德的形成和世界观人生观的稳定。对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品德教育课程的影响。而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源自对生活的感悟,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给了学生更多机会去了解身边的品德,并帮助他们养成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不断认识了解外部世界来填充自己的内心,进而促进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习内容变得丰富,也让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多样。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之一,学生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也进行着资源的学习与信息的整合。可以说,课程资源拓展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当中,学生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来加深对品德知识的了解,并在讨论中明确是非对错,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以此带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策略

2.1明确开发和利用的方向

在教材编写时,有关人员必须以原有的品德教材为基础,以其中的基础知识为新教材编纂的立足点,将教材的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与方法讲解上。此外,还应注意编写课程内容的预习和复习环节,使小学品德学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让教材上的知识变得丰富化、多样化,此时,书上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枯燥的理论,而开始向多种学科的融合方面拓展。换言之,教科书上的知识只是学生在学习品德内容时需要学习的一个部分,更多知识的了解则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感悟和理解。

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能让品德课的内容更加具体也更贴近生活。另外,在明确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之后,书籍的编写者和教师就能更具针对性的选择所讲的内容,这使得教师授课的自主性更大,授课方式也更加多样灵活。明确资源利用方向,能让资源的筛选更加容易且精准,这使得课程内容与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容易。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向等同于教师的授课目标和研究方向。明确开发方向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性,它令资源的搜集整合工作更加简单易行,也使得品德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说服力。

2.2明确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经验指导。在拓展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同时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可以说教师能准确把握社会资源中与品德教学有关的部分,并具备把握机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使得他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还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来源于生活,小学品德的课程资源拓展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总结的授课经验、知识技能、生活常识和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进而形成了体系化和完整化的社会课程资源,推动了小学品德课程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课程资源拓展。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能及时调整当前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方案随时进行更改。利用多种授课方式,教师能将社会课程资源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使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吸收这部分内容,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是校内外信息资源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能促进校内外资源的丰富,以此实现资源共享条件下的资源高效利用。

2.3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进度,及后续内容的开展。在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掘者和制造者。在品德课堂上的诸多互动活动当中,学生亲身演绎、小组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品质道德要求,并不断构建个人的思想价值体系。作为课程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构成了社会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足够的推动力。此外,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成使得社会课程资源开发更具特殊性,学生能以个人素质为出发点进行探索,并发掘适合自己的社会课程资源。

3、小结

必须充分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拓展工作的开展,重视学生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让社会课程资源逐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内容,并推动这门课程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洁,高惠荣,崔宁. 《品德与社会》课程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

]2\徐益锋.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J]. 教学与管理. 2012(02)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开发利用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