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莲?马福全
摘 要: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这是摆在每所学校,每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实践到理论,总结了校本德育的一些新思路、新途径,有效拓宽了校本德育实践及研究的新渠道。
关键词:特色活动;校本德育;特色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甘肃省酒泉市东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以来,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谋划,努力实践,逐步构建了以“六个教育”即:“三爱”教育,“三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安全教育为抓手的校本德育体系,实现我校“学校有特色,师生都出彩”的办学理念。
一、以“三爱三节” 教育为核心,构建校本德育活动特色
教育部倡导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三爱三节”教育,简明清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我校积极响应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发出的号召,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建立以“三爱三节” 教育为核心的校本德育活动体系。
首先把开学初作为重要时间点,建立“三爱三节”教育活动周。在开学初这一到两周的时间段,将“三爱三节”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三月学雷锋、九月新生军训等活动中。使学生懂得“三爱三节”是小学生应有的美德;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树立劳动光荣,厉行节约,浪费可耻的高尚意识;爱学习、爱祖国是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利用学校电子宣传屏、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文化墙等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三爱三节”教育的浓厚氛围,且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三爱三节”随时可学,人人践行。
接着,通过开展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征文,评选美德少年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让“三爱三节”教育的内涵不断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内化为学生自觉地形成一种行动,一种习惯。
“三爱三节”教育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个方面,我校各学期都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依照这三步深入持久地开展活动。学校的一些“有志之士”将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提出在教师中也可以开展“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三爱”教育以矫正老师们的一些职业倦怠情况,以重大节日节点为契机开展多层次的系列活动,更能让这一主题教育活动持久而深入人心,并能推陈出新。例如: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初中组可以开展“鲜花绽放五月、唱响核心价值”系列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小学组可以开展“引童心飞扬 筑中国梦想”大型系列庆祝活动,这里所说的系列活动,是指围绕“五四歌咏比赛”或“六一文艺汇演”主题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多形式、多层次地以“三爱三节”为内容举行征文、绘画、书法、作业展评等校园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事实证明,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品德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不但成效显著还深得师生喜爱,这些做法纳入校本德育活动体系建设,可有力彰显学校特色。
二、以感恩励志教育、安全教育为途径,增强校本德育的针对性
学校应依托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校本德育教育新途径。随着“80后”“90后”“萌妹”“屌丝”等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有只顾自己,不顾父母;只顾玩乐,学习浮躁;问题偏激,缺乏责任;不懂关爱, 功利至上;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不明荣辱。传统的说教在他们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我校为突破这一德育难关,积极探索出了以 “感恩励志、法制安全”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唤醒学生,引领学生成长。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由团少队借星期一升国旗之际发出“学会感恩,励志成才”倡议,接着展开“给妈妈洗一次脚”的特殊活动。活动要求妈妈和孩子把洗脚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中有的写到“脱下妈妈的鞋,我还有点难为情,但当我摸着妈妈脚底一片一片硬茧时,我鼻子禁不住酸酸的,妈妈平日里忙碌操劳的身影不时浮现在眼前,而我却因为一丁点的不满足、不爽快就使小性子、顶撞她,是多么的不应该……”有的写出“我今后一定多为父母分担”。学生在我手写我行,我手描我心的体验中使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得以矫正。接着深入持久地开展唱感恩歌曲,讲感恩故事,召开感恩励志主题班队会,办感恩小报,写亲情作文,感恩励志诗文、名言警句征集、朗诵,利用班班通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评选“感恩励志”之星系列活动。学生在这些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明白了要对自己的祖国、老师、父母、亲人、自然心存感念,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就等于架起了他做人的支点。
近几年,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使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消失,新时期“安全教育”上升到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高度。校本德育从策略上不仅要全方位的普及安全知识,更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规避安全风险的能力。例如:对女生的人身安全教育,过去从学校层面只让她明白与异性交往要懂得自尊自爱,新时期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更要通过课堂渗透、专题讲座等细化到诸如“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一旦遭受坏人性侵犯,无论遭到多大威胁,都一定要报警或告诉父母。
这样的感恩励志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的活动和策略,虽然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让我们开辟了一条校本德育的新途径,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注重校本教育的创新性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问题,21世纪呼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的发展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小学生表现的自卑、自私、孤僻、逆反、冷漠、焦虑、社交困难;中学生苦闷、胆怯、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情绪抑郁。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但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扰,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为今后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埋下隐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我校是新建校,心理咨询室虽然已建成,但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的紧缺,目前尚未完全投入使用,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但也不能滞后。学校要突破条件制约,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和班级管理是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孩子们的同伴认同感、集体归属感、快乐学习、生活做事信心百倍、识别善恶美丑等教育,小学高年级侧重于人际交往沟通、意志品质、健康文明上网、正确认识自我等教育,初一年级侧重于适应能力、合作共赢、情绪调适等教育,初二年级侧重于悦纳自己、欣赏他人、重塑自我、理想信念等教育,初三年级侧重于耐挫力、珍惜生命、拒绝黄毒赌等教育。
无论是学科渗透,艺体活动,还是班级活动,我校都坚持方案先行,科学组织,总结到位的原则,使学生的心理有释放,有疏导。
学校利用道德讲堂开设“积极心态训练课”,坚持用爱心善待每一位学生,用诚心服务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突破,虽然不能全面到位,但也有力地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步入校园的学生几乎都能自信阳光地学习、活动。校园中洋溢着和谐与欢乐,“博学、善教、严谨、爱生”的教风和“崇德、乐学、善思、求真”的学风已形成。相信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在这方面一定有新的突破,且逐步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校本德育的亮点和特色。
四、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特色活动,提升校本德育内涵
“华夏文明福绵长,我们的祖国要富强,民主法治你我倡,文明和谐是风尚,自由平等互助帮,公正公平正能量,爱国敬业更爱党,诚信友善好儿郎,好儿郎。”这是我校为宣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教学生传唱的童谣,但要让学生真正入眼、入心,除宣传外我校积极倡导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讲一个诚信故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献一份爱心,观看一部爱国影片,改掉一个陋习,结一个帮教对子,并将这“六个一”灵活地融入学校一月一主题的系列活动中。例如: 三月“学雷锋感恩励志月”融入公益活动;四月“和校园小树做朋友,绿化美化校园月”融入献爱心活动;庆五四“鲜花绽放五月、唱响核心价值”歌咏比赛融入改陋习活动;庆六一 “引童心飞扬, 筑中国梦想”文艺汇演;庆七一 “红心颂党恩,才艺献祖国” 书画大赛;九月“师生情”朗诵会;十月“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庆国庆及少先队建队日活动;十一月“珍爱生命安全伴我”演讲比赛;十二月“好读书、读好书”活动。并适时穿插进征文、书画、办小报、作业展评等让每个月的主题活动成系列开展。在这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展现,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行动,起到了引领社会风气,积聚正能量的作用。将这24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系统地纳入校本德育内容,在探索研究中使校本德育走向内涵化、特色化。
校本德育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无论怎样谋划,都要将学校变成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校园中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开启智慧,增长才干,播种希望,感受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东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