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中学历史的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新的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兴趣 系统 情感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20
高中歷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价值、道德、评价判断等都具有塑造作用,学生正处于性格、认知的发展完善阶段,因此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能够以史为鉴,把历史知识运用于当下的生活当中,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新一代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时代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考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
但是经过课堂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不喜欢听教师讲,认为历史不需要理解,只要背下来就能考高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只是为了应试需要,并没有从心底里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往往发现学生明明都把知识点背下来了,但考试还是有很多题不会。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知识的学习整合为对历史事件本质的把握,考试是对学生理解上的考查,因此只有让学生用心感受,细心对待历史的学习才能实现以上学习目标。
兴趣教学在当下成为了首先需要攻克的难题,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自觉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历史呢?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画面。学生长时间看着课本会产生疲劳,如果为其呈现生动的图片或者视频不仅缓解学生的压力还会吸引其注意力,立刻把精力集中在历史的学习上。第二,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认可的内在需求,一旦被表扬,学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但是如果课堂上遇到问题,学生表现过差,教师课上暂时不必立刻责备他,以眼神示意,课下单独谈话,耐心说服,学生心悦诚服并且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会对教师产生尊敬之情,那么以后上课班级秩序就不成问题了。第三,实践证明,学生中学阶段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如果认为这个教师严格、教学能力好的话,就会认真对待学科学习。因此教师也要充分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上课说话要抑扬顿挫,引导学生紧跟教学思路。另外历史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潜在教学资源可供使用,几乎每个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也是充满曲折和故事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吸引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专心。
再者历史知识的学习比较系统化,例如分为经济、政治等多个模块,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思路清晰,以时间为主线,将人物、事件串联起来,然后再在空间上进行拓展深化。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上分别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分层次的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高三阶段对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融会贯通,到那时还要注意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要在点、线、面上都有所侧重。同时,知识的系统化还需要学生对相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例如在学习北魏改革的时候可以和之前学到商鞅变法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在比较中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深入了解事件推动发展的本质因素,既有单个历史事件“面”的铺展,又有“线”的梳理和对照。系统化教学还可以通过上课教师在黑板上列大纲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得历史脉络清晰可见,然后在每个历史阶段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列大纲,对自己进行“线”的考查。
以上是通过外在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往往忽略历史知识的情感特征,建议教师对学生采取情感教学。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中日比较有名的战役总结归类,如果单纯让学生背诵每个战争的意义会造成学生的被动感,教师要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切入点,挖掘历史知识中国家的概念,上升到保家卫国的层次,学生产生对自己国家的捍卫意识,从而会加深记忆。另外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其领导的著名战争,要帮助学生对其产生感情,例如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农红军万里长征,教师加入人物人生经历和崇高精神的讲解,例如课堂伊始以毛主席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词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引起学生的情绪,穿插人物经典语录的理解,使学生对毛主席产生敬仰之情,自然也不必担心学生不喜欢学习。再者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得到情感的释放,对历史故事形成深刻的印象,这都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然而情感教学并不仅限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身也要在授课过程中流露自己的情感,通过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在一个充满情境的环境中开展历史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但是所有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要围绕以建立学生的主动性为中心,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我讲你学“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即使再怎么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但如果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能动性,一切也都徒然,达不到原先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历史学习是对事物本质的探求,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掌握知识,学生知道怎样分析问题之后,能够独立解决新的问题。二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例如在探求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时候,课本上会有解答,但是教师先让那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归类会有哪些影响因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又包括人为客观和自非人为客观,学生自主思考差不多都能想到,只是在语言上需要进一步修饰,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历史观一步步的形成。三是,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并且分出重点难点,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高中历史的教学需要教师调动所有积极的因素,进行整合之后融入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正确客观的历史观,能够准确判断历史人物和事件,并从现象看到本质,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当然教师也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形成和谐、尊重、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多和学生谈心,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