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尘艺潭

2015-05-30 01:42王超尘
创作与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双钩平正汉隶

一、砚边随想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我几十年笔耕体会,凡学书者必攻传统经典,然惟有尊法而入,破法而出,方可兼容并蓄,厚积薄发,而后熔铸创新,自成一家。

★书法不单是手头上的功夫,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书法是作者的学养、气质和基本功的综合体现。同时也能表现他的胸怀与世界观,乃至健康状况、精神风貌。学养不深,是深入不下去的。

★看重名利就无心思去参透书道。学到的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难于有新的突破。利欲熏心则写不好字。

★我秉性厚实驽钝,生活要求平和、安详、恬淡。无心名利,故深入笔墨,似如王安石所言,达险远,见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心旷神怡。

★我认为书法艺术离不开姊妹艺术的熏陶和营养。我早年学过国画,爱好音乐,钢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曾浸淫,当过美术音乐老师,又从事工艺美术职业,这些经历对我都是书法创作营养之源。

★我喜欢养花,赏花之姿态、节操,还或弹或唱或听几支中外古典名曲,我将音乐的节奏和韵律都融会到作品中去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品格。

★艺贵自然。自然就质朴,质朴乃大美。做作显娇柔,娇柔则媚生。古人说:无意于佳乃佳。以我的体会是很有道理的。

★我大部分比较满意的作品都是在平常不经意时写出来的。因为这时心里比较轻松,心无旁骛,精神也饱满,所以作品也写得比较自然洒脱。

★古人云心正则笔正。我说人正则书正。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大巧若拙,书道亦然。

★中国书法是通过线条的组合变化,在虚灵的空间。形成和展现优美的意境。这空间,这意境,其中有力度、有节奏、有律动、有情态、有意趣,如诗如画,如舞如乐,使人惊奇感叹,这就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书法美。享受到这层境界,则人生快意也。

二、临帖之悟

★临摹是博览历代名家碑刻遗墨,广闻博采,长期修炼,精益求精,方可自成一家。

★临帖需先读帖。比如诸多汉碑,从中读到什么,临帖时就会侧重什么。礼器的瘦劲宽博、笔书刚健,张迁、鲜于璜的方劲沉雄、古朴厚重,曹全的秀美多姿,郙阁、好大王的古拙、 浑穆、醇厚......都是我很欣赏的。

★汉隶不只是结构笔法变化多,还有各不相同的神韵。上述诸碑之长,篆书、秦隶无点画波尾的特点,细心体察、临摹,自然能够化到自已笔端。

★汉隶结构笔法变化多,是因为汉字发展尚处于过程,未幸规范。唯其如此,方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要巧下苦功,才能真正掌握汉隶结构笔法之变。双钩对掌握每个字的结构和线条的微妙变化大有益处。我的切入之道是双钩喜欢碑贴中喜欢的字、喜欢的偏旁部首,双钩同一字在同一碑中的不同写法,做对比,由此扩展到双钩同一字在不同碑中的各种写法,甚至双钩《隶辨》的所有字。

★临摹重在找规律和特点,不遍临,古人的字不一定都是精品。我认真临摹过不少的碑帖,但从不强求把它临上几十上百遍。

★ 临摹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我认为关键在把握度。要正确理解对临和背临,不能临得太像,太像易僵,僵而成习,既不入,更难出。

★我对临只临到七八分像,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和风韵,便转为意临。意临带有自我感情色彩和审美情趣,能培养深化能力和创造意识。

★我曾双钩《张迁碑》,也曾双钩何绍基临《张迁碑》,对比发现,临池时,亦可大胆取舍,凭借当时的激情和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现在虽然很少临帖,但仍然经常读帖,每隔一段时间看一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书作也就不会老是一个面孔,而不断出新。

三、笔墨之道

★书贵用笔。用笔千古不易,我体会讲的是书法讲究用笔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宋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缺一不成其为书。而书法艺术之神、气、骨、肉、血,都是在用笔过程中产生的。

★笔墨见精神。汉代蔡邕说:善笔力者有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南朝王僧虔也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字的精神面貌是通过笔墨张扬的。

★用笔要活。明唐寅说: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执笔转腕灵妙在于熟,熟能生巧。

★历代隶书多波挑,我喜藏头内敛,而波挑之意到,成自家风格。

★汉隶都是刻石流传,年代久远多有石花。要审慎区分石花与笔划,体会当时书写之情趣。

★用笔必强其骨力气势,而能沉着酣畅劲健雄浑,则画可不流于柔弱轻浮矣。用笔忌浮滑而飘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力,须笔端金刚杵乃佳。这是当代大师潘天寿先生论中国画之骨法用笔时讲的一段话,我早年学画,铭记之并影响我一辈子。

★书画同源。我体会指的是笔墨意趣同源。元赵孟頫诗:石如飞白木如 ,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墨分五色,可表达不同情趣,干则涩,枯则躁,浓则饱满激昂,淡则轻松抒情,与所写得内容结合,就是一组优美的墨韵。我常作如是思考。

★下笔要准。准来自于对笔性的掌握,茹墨的多寡、行笔的徐疾,使转的熟练,干脆利落才不失神采。

★笔墨当随时代。我认为是讲笔墨要表现时代精神。唐赏法、宋赏韵、明赏意、清复古,都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大势。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我写雄浑一路,是以笔墨讴歌时代之精神。

四、创作之要

★搞创作不能靠拼凑、靠字典,而要有扎实的基本(传统)功底。它包括笔划、结构、风骨的心领神会,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作品要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即在宏观上使力感美、形态美、气势美、章法美、自然美俱佳,在微观上务求神、气、骨、血、肉五者兼备。

★清刘熙载说:书法之要统于“骨气”二字。健康和心理状况的好坏,以及对书写内容理解的深浅,都与创作效果密切相关。

★书法创作也需要蕴酿情绪。我对所准备写的内容首先熟悉到自己进入其境界,再选择合适的字体,随内容的跌宕,通过笔墨浓淡、线条虚实,安排作品的节奏,书写时,自己的情绪与内容和笔墨表达都融为一体了。

★画画讲究书法用笔。我是学画起步的,有意识地把山水画的虚实、骨法用笔、经营位置,用于书法创作,逐渐自成体系,也得同道肯定。

★唐孙过庭说:初习布局,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我写平正一路的隶书为主,从结体、点画、用笔和运笔等方面造险化险,作品才更富内涵,更耐看。

★我虽遍习,于张迁、礼器、鲜于璜、曹全、郙阁颂、好大王诸碑用功颇多,但清代郑簠、何绍基、邓石如诸家对我也有一定的影响,所谓取诸前贤之长,为我所用。

★我对“作品”的把握的尺度是,作品应该耐看,经得起时间和行家的考验,从不出手自己都觉得欠妥之作。

★我对自己的作品是“肯定,否定,再肯定,又否定……”每过几年都要把一捆捆以前认可的作品付之一炬。至今,我非常满意的作品并不多。

★艺海无涯。我的创作是在平正的总体风貌下,草情、篆意郁于胸,达于笔,自然而成“草隶”新貌,也是一种自我突破,还需要不断求索。

(注:该文系弟子黄迎宏根据王超尘口述及笔记整理)

猜你喜欢
双钩平正汉隶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单郭 北窗读记
张保声 妙墨双钩 意致广大
汉碑档案
双钩中鱼的窍门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本期钟题
遵义县委离退局到平正乡开展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