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慧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细算的习惯以及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扎实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高效。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教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成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地提高。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待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有的甚至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小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①解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②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③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既要把题目看完整,又要看清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可见提高审题能力才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更高效,所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细算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可设置多种练习形式,适时安排一些验算和用估算方法验算的练习,检查计算过程中有无错误。许多学生常把这些运算的失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马虎,甚至有的学生误以为随着计算机和计算器技术的发展普及,不需要提高运算能力。其实不然,运算的准确性不单只是纯粹的计算,它涉及面广,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运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因此,教学中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必须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算律等,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及各种应用,教师要经常出一些与它们有关的正误辨析题,通过对知识正用、逆用的反复练习,使学生扎实基础,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五、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等等。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可见,任何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我们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收集经验,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抓好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小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学习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河子西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