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明
镇巴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北部相邻,气候温润,风景秀丽。这里身处陕南大巴山之中,高山、流水交相辉映,青山、绿水养育了这方热土,使人们都透着山的灵气与秀美。陕南镇巴民歌被收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独特的历史、人文形成了独特的镇巴民歌。近年来,镇巴民歌创作了一系列的音乐作品并在陕西省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创作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需将创作与继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镇巴民歌为例来谈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就是想通过对镇巴民歌的分析研究为创作陕南民间音乐题材的作品提供线索,从而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一、 镇巴民歌中“以情行腔”对当代音乐创作的价值
镇巴民歌创作的规律是以字行腔,这是人们根据自己语言发音的习惯和特点,不自觉进行着的,它是符合民歌的创作规律的,但民歌中也同样有着以情行腔的特点。在研究镇巴民歌过程中,我就发现,这些民歌是没有具体的歌词,它可能就是一些吆喝声之类的助词,像《问答号子》这些民歌没有具体的内容,但是在哼唱过程中我却被它的美所打动了。这是人们在同大山之间的一种交流,它是唱给大山听的一种声音,有感而发,很纯粹的一种感情。这样的一种以情行腔的创作,它所追求的不是一个具体事件,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样的作品,只有在民歌中才能听到。这就是民歌的一种美,来自于人们最原始的一种崇拜,这正是我们创作者最需要的精神。深刻把握民歌中,以情行腔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创作者在创作歌曲时,就应从内心感情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旋律随着感情的思绪跳动飞舞,才能写出感动人们的作品,它也能开启我们在创作音乐上的一个层次和境界。
二、 镇巴民歌独特的旋律对当代音乐的创作价值
旋律是单声部音乐的表现实体,其中,除了多声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和声织体外,有机地结合了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也就是说,旋律是表现音乐特色的主要载体。每种民族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特色,而这种突出的特色又是通过旋律来表现的。镇巴民歌也不例外,其旋律的走向和特色,个性也是鲜明的。如《绣荷包》这首作品中,第一小节处用了两个八分音符和十六分节奏,第二小节用了一个大切分节奏,一下把音乐的特色和风格确定下来,第三小节的倚音运用,使歌曲自然、流畅。第六小节的下滑音,使歌曲风趣、柔和。镇巴民歌山野气息浓郁,歌曲朴实、自然,因此歌曲的旋律就像说话一样自然。下滑音的出现,正好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歌曲中倚音的出现,使歌曲的旋律细腻柔情,给人一种委婉、含蓄的感觉。第五小节附点十六节奏的运用,使歌曲的节奏更加贴近生活中语言说话的特色,哪些字是要放在一起说出来的,旋律也应该是挨在一起的。第六小节和第八小节的下滑音的使用,使旋律显得比较婉转,为了突出歌曲的特色,整首歌曲的旋律多次运用了倚音,下滑音,节奏类型上也较多使用后十六节奏。小附点节奏和大切分音节奏,使旋律柔美多情的感觉更加突出,旋律的走向也是极具特色,与平实的说话息息相关。旋律是歌曲的灵魂,也是表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创作歌曲时,我们必须先了解当地民歌的旋律特征,才能创作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我们首先要透过自己的视角去分析歌曲,再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会使歌曲更加有新意。本人经过不断研究镇巴民歌的旋律特征,创作了镇巴民歌《巴山情》。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柔情,把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小节的旋律是两个八分音符和十六节奏路组成的,让人一听,便有一种山歌的感觉。第二小节大切分音节奏,又把歌词拉开,使其具有深情的意味。第四小节倚音的出现,增加了旋律的柔美、多情。第五小节的附点十六节奏,更把歌曲的婉转之情渗透得很到位。在这一小节中,旋律只作二度,三度的小变化,使歌曲旋律平稳,柔和,展示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心态。在歌曲的第十八小节处,十六节奏的运用,强调了对亲人的想念与思念之情。十九小节二分音符的长节奏,加深了前面的情感,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更加突出。后面连续用这样的节奏重复歌曲旋律,以衬托身在异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想念与亲人的牵挂的思想情感。整首歌曲的旋律就是按照镇巴民歌旋律特征来创作的。
镇巴民歌曲调婉转、多情,旋律波动不是很大,能够把内心的思想感情婉约地表达出来,镇巴民歌的旋律为我们创作当代音乐过程中,提供了珍贵的可参考的素材,这些特色将为我们创作音乐提供材料,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声乐教育 )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