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青 姜波
[摘 要]激励机制是培养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则能使教师发挥出其潜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样需要激励机制的运用。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可以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适应教师的工作岗位,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快速成长。
[关键词]激励机制 中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150 — 02
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是以人和人的群体为主体对象,涉及到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的鼓励和导引,是旨在导向性地、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手段。〔1〕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不仅能使教师发挥出其潜质,也会使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样需要激励机制的运用。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可以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适应教师的工作岗位,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快速成长。
一、运用目标激励,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达到更好地效果。首先我们可以运用目标激励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个明确、有价值的目标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好的目标会激发人的动机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同时可以给人指引活动方向。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从而使青年教师能够完成各自的目标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直接体现的就是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能力的大小。申继亮和王凯荣在其论文《论教师的教学能力》中对教学能力做了三种归纳,即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他们认为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2〕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会有很多的体现,像我们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对教材处理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监控能力的体现。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3〕我们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学能力的三个方面给其不同的目标,让其在固定时段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到目标完成所获得的激励和成就感,从而会继续持续下去完成其他的任务。在制定目标激励时,要注意目标既不能过高,让青年教师望而生畏,有畏难情绪,也不能把目标制定过低,让青年教师感觉很容易达到。总之,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行,有可操作性。
二、引进竞争激励,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们可以运用竞争激励和榜样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在青年教师中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在教學效果的取得上会有大的收获。比如我们可以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让青年教师互助学习,懂得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互相促进,从而提升整体水平,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运用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入榜样激励则会起到更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的高校一般都会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即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接受在一定时限内、受到指定导师对其进行的关于教学方面的指导。而担任导师的大多是教学能力良好、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中会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板书的设计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从而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习导师的授课方法和思路、技巧等的同时,要思考自己的课堂设置和安排,学习导师在教学表达、教态、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做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转化成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青年教师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关于教改的看法和意见,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指导时限期满后,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可以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方式进行考核,用良性竞争促进共同进步。只有考核合格后,青年教师才能具有独立承担学校普通本、专科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的资格。〔4〕
在青年教师取得了教学资格之后,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像优秀教师进行请教,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比如我们可以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思路、技巧,借鉴其在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做法。同时,我们在青年教师中也可以开展示范课活动,以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为标准,让青年教师们互相点评和比较,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彼此的发展,提高其教学水平。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让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们一起备课是提高其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实际的效果非常好。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加深青年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加深理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其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对教学进行深入钻研,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6〕
三、采用情感激励,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情感是人由于外界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当外界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内心体验,就会使人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鼓舞人们干好某项工作,甚至忘我地拼搏,但一旦缺乏积极的情感,就会降低人的主观能动性。〔5〕
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和干部在青年教师遇到困难时尽力去帮助青年教师;经常倾听青年教师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密切同教师的关系。这是情感激励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和组织上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促使青年教师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对新进校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师岗前培训时我们就要注重情感的激励作用。要让青年教师认识到岗前培训的考核成绩是作为新教师申请高校教师资格和转正、定级,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是为青年教师补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并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要让青年教师对岗前培训重视,就要对其进行情感上的激励,从正面激励他们认真学习,从而顺利通过考核,达到合格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优秀的教师要多对青年教师进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从而上好每一堂课。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正式上课前都要进行试讲。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对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等方面提出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青年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有经验的、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自己的课程设置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青年教师在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达到一半以上,成为了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是由于年青的原因,其对学生了解不够,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不够,导致他们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要想使他们克服这些不足,进而快速、真正地成长起来,成为教学主力还需要不断进行培养和实践锻炼。我们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并且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一切切实可行的手段帮助他们,这样,青年教师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在教学中发挥其作用。
四、引用政策激励,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所谓政策激励是指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在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政策,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能力的热情,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更好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作用。如高校制定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同时,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激发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課堂教学水平,学校每年举办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学校命名表彰,计入教师教学质量档案,极大地调动中青年教师的讲课热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来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找到不足,加以改正,提高能力,不断进步。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奇迹,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激励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与实际相结合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青年教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接受知识和能力培训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些是使激励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的基础。青年教师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青年教师不能够很快地成长,成为教学的主力,那么我们在未来就会失去动力,发展缓慢,甚至滞后。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就是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会在未来收获希望。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有很多的方式,激励机制只是其中一种,但是它的作用却是很大,这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得到印证。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成为上好一堂课的保证,是其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和必备。另外,对青年教师自身来说,通过学校的培养,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从师是一大助力,对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都不可或缺,有效运用激励机制更会锦上添花,效果显著。
〔参 考 文 献〕
〔1〕何祖顺.运用激励机制 提高教学实效——浅谈激励理论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政治课教学,2004,(09).
〔2〕 〔3〕 〔4〕 〔6〕张建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激励机制〔J〕.卫生职业教育,2009,(18):9-10
〔5〕陈红山.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育质量〔J〕.四川教育,1992,(04).〔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