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高等院校家政学的专业定位与特色发展问题,可以为中国本土的家政学学科建设提供有意义的思考,使家政学理论应用空间进一步拓展。文章分析了高等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的可行性及现状,提出专业定位,即确立家政学专业的自主性地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定位。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家政学 专业定位 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孙冬梅(1975- ),女,黑龙江鹤岗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家政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家政学与社会学。(吉林 长春 130118)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课题“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为吉林省家庭服务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3-0074-02
一、高等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的可行性
1.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的家政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家为国本”的传统,但作为以人们家庭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仍显年轻和稚嫩。与社会学等学科一样,家政学属于西方舶来品,辛亥革命后,由欧美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在高等学府进行传播并发展。文革时期,作为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学科与社会学等一起被大学取消,直到改革开放,在人们生活质量日渐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家政学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回归家庭、营造幸福家庭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家政学以承担构建幸福家庭、维护社会有效运行的宗旨再次迎来发展的契机。家庭生活既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层面,也包括家庭关系建构等精神层面。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再为衣食而忧,期待更高层次的爱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
2.相关学科理论的成熟与借鉴。家政学在部分大中专院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营养配餐、服饰搭配、早期教育、家政服务技能等实践课程,家政学进入本科高等院校招生目录是从2003年开始的,在基本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借鉴许多已经成熟的相关学科理论,结合家政学的研究对象,对家庭生活中的成员和事务进行科学规律的探索。如运用教育学理论探讨亲子教育规律;借鉴经济学理论指导人们家庭理财、合理消费;运用医学护理学知识指导家庭成员的健康等。这些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通过家政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可以形成家政学自己的理论体系,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3.国家对家政产业的政策扶植。家政产业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家政服务列入扩大城市内需的举措之一。加大对家政产业的扶植力度,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条例法规,对实现家政产业化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实现家政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与能力提升、家政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和科学管理都对高等院校家政学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只有高水平的家政学应用型人才,才能使中国家政产业朝着规范化、职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等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的现状
1.家政学的地位尚未得到认可。家政学作为高等院校新兴专业,将传统观念中的“治家之学”放在高等学府进行教学研究,让社会上许多人怀有疑惑和不屑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的解释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家政学领域因涉及人们生活物质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专业开设的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课程较为广泛和复杂,既有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课程,也有食品卫生、护理学等自然科学,而这些课程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使得家政学广而不精,没有独立的学术话语系统,因此受到其他专业学科的质疑和冷落。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社会上对家政学的宣传甚少,甚至宣传失误,导致人们对家政学专业和学生产生种种误解,认为读家政学专业是学当“保姆”,这严重影响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未来的就业期望,影响了专业招生和专业的健康发展。与其他专业相比,家政学无论在专业地位还是社会地位上,都没有得到人们正确的认知和认可。
2.家政学理论研究缺乏“本土化”。目前,我国家政学的研究范畴仍侧重膳食搭配、服饰设计、家政服务以及社交礼仪等实践操作技能,仍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对什么是家政学、家政学的学科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联系等“所以然”的问题少有探究,仅有的理论也是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国外家政学理论,导致“在研究目的、研究范畴以及在中国特定国情下家政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尚未理清,基础理论的研究也缺乏‘本土化”。家政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门科际整合的学问,就是要运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学和语言进行知识、观点和课程体系的建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是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紧密结合的学问。离开“本土化”研究,家政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3.专业发展定位模糊。高等院校的家政学专业在2003年是以“目录外”专业进行本科招生的,2012年以特色专业进入招生目录。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专业定位,专业定位以培养什么样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但目前在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建设中,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摆在专业发展面前的最大难题。同时,家政学专业教师来自各自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护理学等,如何统整在家政学专业视野下,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成为专业教师的困境。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也会产生困惑:似乎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明白,“自己将来能做什么”成为学生的最大焦虑。专业定位不清,教师各守一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势必阻碍家政学的健康发展。
三、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的定位与发展
1.确立家政学学科自主性地位。在专业定位中,要清楚认识到家政学需要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在家政学的研究范围内加以整合和应用。尽管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但专业的定位一定是以提高人们家庭生活质量为宗旨,围绕家庭生活的范畴展开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律指导人们现实生活,使家庭日常生活建立在科学认识和管理上,尽快确立学科自主性地位是家政学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确立的进程中,要把握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这个关键环节,专业开设的课程一定要注重学科的完整性,使相关专业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的解析,课程设置的优劣决定着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捍卫学科地位的有力支撑。
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家政学专业既要坚持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新突破。根据社会发展对家政高级人才的需求和变化,及时在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课程框架和学分分配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调整。目前家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转型的新要求,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进行家庭以及家庭相关问题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实践教学,以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特色。这不仅能够使专业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教师以家庭服务为核心的社会功能方面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提供实践技能方面的保障。
3.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定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家政学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研究、教育、推广,帮助人们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使家庭生活条理化、科学化,进而实现提高全人类生活品质的理想。家政学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应考虑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共同使命,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可以根据自身所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建构具有特色的专业模式。高等院校在设置家政学专业时,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应更多地考虑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符,与正规家政公司、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多考察社会对家政学人才的需要。
对学生的培养可以通过模块教学,在完成学校通识课程后,進行专业方向的培养。随着家政产业的不断壮大,家政服务产业的管理人才将会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专业定位准确,特色明晰,教师就可以找到研究的方向,积极开展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情况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创造适合学生家庭生活经验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关于家庭方面的认识与技能。要以特色求发展,形成专门的学术研究队伍,实现专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晴.从中国家政教育的历史透析现代家政学的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吴莹,梁青岭.家政学原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