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结构

2015-05-30 10:48:04徐诚
理论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内在逻辑

徐诚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内在逻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逻辑,坚持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有机统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只有充分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更好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四个全面;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B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028 — 0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习近平有着深刻、系统的阐述,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的这一论述充分、深刻地阐明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蕴含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内在逻辑,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提升。

一、“四个全面”的理论逻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

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思维,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特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先后两次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创造,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这决定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理论合法性。

辩证唯物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维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

“全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思维,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具有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征,即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总体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早在1847年,马克思就在《哲学的贫困》中论述过社会有机体思想,他批判蒲鲁东看待社会的片面性,即只从经济属性上认识社会,而不能从整体上理解社会,马克思指出:“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因此,有机性是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就是各个要素同时存在而又相互影响的整体,这就决定着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社会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整体的发展,这既包括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能够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另外一些领域却严重滞后发展;也包括社会各地区、各民族的区域全面发展、同步发展,而不是表现为区域发展的失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还表现为社会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发展,即社会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到每一个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四个全面”的实践逻辑: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尤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还具有明确的现实逻辑,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梦想提炼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梦的提出,极大提高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但是,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条件越来越厚实;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我们离中国梦越来越近,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目标越来越清晰。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现实路径。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我们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伟大梦想,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指向,分阶段、分步骤,通过不断努力而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连接现实和梦想的桥梁,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美好向往,《诗经》曾经清晰描绘了这种梦想,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所追求的富裕、安康的生活状态。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其核心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征程中的里程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邓小平所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没有改革,中国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没有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经过30多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越来越强烈。但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这是实现中国梦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如何解决呢?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为实现中国提供动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梦。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律保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战略,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梦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制和机制,通过法律信仰、法律意识的完善,培养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打造法治文化、法治体系,最终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法治环境,将依法治国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党。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为了确保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领导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确保党的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只要坚持从严治党,党就能不断进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它既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理论逻辑,也有扎根中国实际的逻辑,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辩证法,指引中国梦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向现实,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逻辑。

三、“四個全面”的内在逻辑:目标与举措有机统一

以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具有自身内在的严密逻辑结构,即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相统一,具有内在统一性。在社会发展战略中,首先必须有目标,有目标之后才能有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目标和举措的内在统一性,这也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结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在本质上就是发展的问题,而发展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举措,支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首先体现在这个布局具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统一性,也体现在这个战略局部与中国梦有着紧密联系,还体现在这个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联系上。以此,无论是从内部结构还是从外部结构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严密的逻辑整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外部又与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对于其发展成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逻辑上的统一性,即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即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有机统一是建立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理论逻辑和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向的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人民论坛(2017年3期)2017-02-20 18:53:31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3:29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5:53:17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7:25
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对策探讨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人民论坛(2016年17期)2016-07-15 10:33:42
浅谈供给侧改革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37:17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人民论坛(2016年2期)2016-02-24 1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