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现阶段人的发展出现人的物化、个性能力的片面化、发展主体范围不平衡等问题突出,立足于分析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因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几条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推进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012 — 02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关于人的性质的规定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是人的本质的完成和发展,主要是实现人的能力、及其人的素质和性格等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客观趋势,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认识
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囊括所有人的发展以及所有人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即中国当前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培育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勇于创新、进取进取、有能力、有思想、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对物的依赖性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的复杂性,国情的特殊性。我国当代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及路径确定不能太过理想化,不能超越现实阶段,否则欲速则不达。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必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摆脱人的依赖性和物的依赖性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这个阶段中,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逐渐提升的,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次,“全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包括较全面,更全面等不同的程度,是一个由较为自由全面到更加自由全面的永恒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种终极的静止的状态,必须要动态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全面发展的“全面”含义和内容,寻求“全面发展”可能途径,努力创造条件,使人的发展不断趋向更加自由、更加全面。
因此,这里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不是马克思畅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人的全面发展,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立足于我国现实基本国情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的完成。
二、现阶段在我国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人的发展,但是,它本身不是完美的、万能的,它有自己的缺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对物的依赖性基础之上,人们仍然受商品货币关系的制约。第一,人在生产体系中受到机器的控制而失去活动的自由,工作的兴趣,和新创造的欲望。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一种程序化的过程。人的发展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之中,阻碍了人的个性的发展。第二,市场自身所具有的竞争性驱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总想最大限度膨胀利益,对利益至上这一趋势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膨胀个人利益,产生利欲熏心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比如,有些商家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采取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讲信用,掺杂使假。第三,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空前扩大,人们会把物质财富作为个人功成名就的象征,市场生产和交换中的平等交换、公平竞争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和交往领域,人与人的信任关系可能受到不利的影响,人际关系可能变得冷漠,同时,人们很容易形成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凡事只从自己的利益、安全考虑,缺乏对别人的信任,人的社会关系就难以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应试教育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实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健全的教育体制,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却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模式,只重视学生的应试技能,未能正视学生个体性格的培养,总是用同一个尺度、同一个规格、同一个考试、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最终造就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人,缺乏个性,也缺乏创造性,导致人的“平面化”,甚至“平庸化”。教学内容上缺少多种多样的素材,教学空间局限在课堂,教育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种种原因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不到发挥,个人专长不得到鼓励,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旧体制下的思想观念并未根除
我国社会主义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的,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发展处于不发达、低民主、平衡的阶段,人的发展既没有完全摆脱人的依赖,也没有摆脱物的依赖,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道路上依然步履艰难。一方面,由于反封建的不彻底,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的东西,包括体制上,观念上,社会风尚方面的落后因素,如等级观念,裙带关系,封建重男轻女思想都不同程度地遗留下来了,构成对人的主体思想的限制。其次,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有的人还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中真正的走出来,依然存在依附、从众的心理,“等、靠、要”的懒惰作风,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人的视野受到限制,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社会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最后,由于资本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使得人与人之间除了平等、团结、互助和合作外,也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及相互利用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使人的社会关系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片面的个人社会关系发展为全面的社会关系,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四)现代网络技术的过度使用
随着网络的普遍运用,网络媒体文化的快速发展在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和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致使社会大众逐渐丧失人的主体性,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人开始丧失自己原有道的个性,与此同时,思维能力退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在随网络的过度使用而淡化。网络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其独有的便捷性,人们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越来越丧失了,有问题找“度娘”,“Google搜搜”就成了人们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人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网上“农场、偷菜游戏”的风靡,使得人们不用亲自实践,也能身临其境,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更甚的是在网上还可以模拟以爱情、责任为核心纽带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因此,智能手机、聊天工具的普及与更新,使人与人的交往更加虚拟化,现实的人际交往日益萎缩。
三、当下在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
(一)国家层面
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社会发展得不平衡使许多群体和个人被边缘化,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现实矛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鼓励自主创业,为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优越的资源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才能为“人的自由全而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舞台。
(二)学校层面
开展个性化教育。人的个性,是个体自我意识和个人品质、性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技能、情感等的综合体。只有实行个性教育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国现代教育不能沿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的道路上发展下去,爱因斯坦曾指出“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性只有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因此,教育要调动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人的个性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同时注意改造个体的不良个性素质,预防不良品性的形成的发展。
(三)个人层面
首先,努力学习,创造性地工作。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良好条件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外部条件,只有自身的学习和勤奋工作才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代社会,知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此外,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创造性。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实践形式更多的是参加社会工作,人在工作的锻炼中既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其次,建设个人的精神家园。马克思曾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2〕可见,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体能发展的人,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更重要的是“文化人”,是有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的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人的发展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西方文化元素,价值观念的影响,要建立个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做一个有精神信仰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丰富个性的人。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3〕陈新夏.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王继辉.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的个体问题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5〕黄原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全面发展的路径〔D〕.沈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1.
〔6〕李永红.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途径〔D〕.上海:华东师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