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个体量词语法化的来源问题

2015-05-30 03:45张幔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法化来源

张幔

摘 要:语法化的问题在学术界的关注度比较高,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要讨论的是个体量词的语法化问题,由于个体量词数目比较多,所以本文以举例方式,以点代面试图探索个体量词语法化的过程。

关键词:个体量词;语法化;来源

一、概述

沈家煊认为“语法化”有两方面理解。第一,“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第二,“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形成”[1]我们这里说的是第一种情况。在众多的量词语法化现象中个体量词的语法化尤为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使用非常广泛、频率很高。因此本文我们要就个体量词的语法化过程展开讨论和分析。

二、个体量词语法化

(一)“条”

《说文》释为“小枝”,可知许慎认为“条”最初的意义是指植物的枝条,后来根据形体特点,不再仅限于指示“枝条”而可以泛指具有条状特征的其他事物,北周·庾信《七夕赋》:“缕~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继而有了条理之义:《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而不紊。”[2]同时有了项目、条款的意义:《战国策·秦策一》:“科~既备,民多伪态。”[3]其自身也有具体名词渐趋抽象,最终语法化为量词。王褒《日出东南隅行》:“卖酒七~衢。”现在“条”的用法既可以修饰具体事物、也可以修饰抽象名词,前者如一条鱼,一条烟,一条毛巾;后者如一条计策。

(二)个

吕叔湘认为“个”据可考资料最初出现在南北朝的时候;以唐代为界,之前使用“个”的例子非常少;唐宋时期,使用频率增加,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此时,它并没有完全发展为量词,处于过渡阶段。“这个”“那个”的使用是其正式作为量词,但是这一说法也颇具争议,有学者认为此中“个”有复指“这”“那”之义。现代汉语中它早已语法化为纯粹的量词,可以在数词和个体之间使用,如,一个孩子、两个馒头等。近些年,“个”的使用有泛化的现象,汉语中量词和名词之间的搭配相对固定,例如一盒酸奶、一本书、点盘菜。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说“一个酸奶、一个书、点个菜”。好多在原来规范意义上不可以用“个”来修饰的都在人们的话语中体现了,尤其在口语中更为常见,似乎只有在书面言语中人们才字斟句酌的考虑量词与所搭配名词的关系。但是这也恰恰证明了“个”字在言语事实中的变化,我们大胆的设想也许以后“个”字使用的泛化会被纳入规范,那么現在是它的一个过渡时期。关于“个”的情况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地区它用不同的字书写和使用、对于其初始意义及意义演变仍存在一些争议,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探索。

(三)张

《说文》释为“施弓弦”。随着词义的演变“张”起初只可以接“弓”,例如“既张我弓。(《诗》 吉日)后泛指一切可以伸张,张开的事物:《灵枢·本输》:“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当适用范围有所扩大,可以修饰有平面的物体,如,一张饼、一张脸、一张床、一张面膜、一张海报、一张网等。“张”的演变历程从只可以接固定的几个动词到可以支配可以张开之物这是语义演变的第一阶段,对象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从动词语法化为量词是其用法上的一大跨越,作为量词它所修饰的名词语义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如,张开、平面等语义特征。

(四)床

据可考资料, “床”字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最初的“床”指的是用来坐的家具,与今天“床”的含义不相同,《说文》:“床,安身之坐者。”《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由坐具变为了供人睡觉的家具,如单人床、床单等。名词使用的类化在“床”字上也发生了,它可以表示像床的东西,比如牙床、稻床、机床等,他们的相同之处是有依托的意思。随着它意义的不断虚化,“床”字由名词变为了量词,并且在现代汉语中很常用,例如:一床被子、一床席子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以上几个量词的语法化过程。个体量词是量词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并且还有一些未被完全研究透彻,学术界尚且没有达成共识的地方,例如:关于“个”的研究有待我们继续挖掘。语言学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研究之路,也正是因为这样,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努力和钻研的机会。

注释:

[1]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2]徐奇堂译注.尚书.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

[3]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吕友仁,李正辉注释.周礼.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李讷,石毓智.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化与动因.语言研究,1998(1).

[2]古汉语实用词典编写组.古汉语实用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4.

[3]许慎.说文解字.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91.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7]太田辰夫.中国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郭锡良.汉语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猜你喜欢
语法化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适时增加基金来源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